許燦,韓楓,郭偉賓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多集中于小血管,而大血管受累較少,且程度較輕;而非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情況與糖尿病患者相反,多集中于大血管,小血管受累較少,且程度較輕[1-2]。由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及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發(fā)病過程及特點各不相同,若未及時對患者下肢血管病變進行有效鑒別,將影響其治療效果,影響患者預后。CT血管造影是目前診斷下肢血管病變的常用方法[3-5]?;诖?,本研究主要對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CT血管造影的影像學特征進行對比分析,以明確其不同特征。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石家莊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雙下肢血管病變患者104例。根據臨床診斷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為糖尿病組49例和非糖尿病組55例。糖尿病組男30例,女19例;年齡51~82(66.34±5.62)歲。非糖尿病組男35例,女20例;年齡49~74(66.57±5.73)歲。2組一般資料中性別與年齡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準予施行。納入患者已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評判標準,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內完成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CTA)檢查,患者均無碘過敏史及心肺功能衰竭等禁忌證。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心、腎、腦血管疾病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神經系統(tǒng)疾病或心理疾病者;合并有消化性潰瘍、間質性肺炎等疾病者;依從性差者;未行CTA檢查者。
1.3 方法 儀器選用美國通用公司GE Optima CT680,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儀?;颊呷⊙雠P位,參數設置: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80 mAs,層間距=0.625 mm,層厚=0.625 mm,矩陣512×512,螺距=0.703,準直=0.625 mm,利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團注碘海醇(350 mgI/ml),采用變速掃描,分別以60 ml、4.5 ml/s的速率,以及30 ml、4.0 ml/s注射碘海醇,再以4.0 ml/s追加50 ml生理鹽水。于腹主動脈末端設置監(jiān)測點,觸發(fā)閥值為100 HU,利用對比劑跟蹤自動繼發(fā)技術,行自動觸發(fā)掃描,掃描范圍由腎動脈水平位至雙側足底。將所獲取的原始數據上傳至工作站行血管后處理重建,并由2名專業(yè)豐富的影像學醫(yī)師閱片,得出最終結果。
1.4 CT血管造影表現評估指標 動脈狹窄分級情況:0級:無狹窄;1級:輕度狹窄(狹窄<50%);2級:中度狹窄(50%~74%);3級:重度狹窄(75%~99%);4級:完全閉塞(100.00%)。狹窄程度=(狹窄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徑-狹窄血管直徑)/狹窄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徑×100%。多發(fā)狹窄根據最窄處計算。
糖尿病組患者股總動脈、股淺動脈、股深動脈及腘動脈狹窄程度較非糖尿病組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腹主動脈、髂動脈(含髂總、髂內及髂外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腓動脈狹窄程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下肢血管病變狹窄程度比較 (條)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不斷改變,人們食用過多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增加,而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處于較高水平[6-7]。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其多以下肢血管狹窄或閉塞為主要特征,患者常伴有疼痛、疲勞、間歇性跛行等癥狀,由于多患者還同時伴有周圍神經、肢體感覺功能減退等疾病,與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相比,且癥狀更加隱匿,病變范圍更廣,對患者下肢功能的影響更顯著,更易發(fā)展至肢體遠端[8-9]。
有關腓動脈在糖尿病LEAD的影像表現及臨床應用有待進一步研究。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下肢血管病變患者進行檢查,其具有無創(chuàng)、費用低等優(yōu)勢,但其無法提供全面的病理變化信息[10-11]。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層螺旋CT造影逐漸應用于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斷中,其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檢查時間短、費用低等優(yōu)勢,其可在短時間內對患者進行大范圍掃描,有效滿足肢體及軀干等血管檢查的需求,為患者的診斷提供更加全面的病理變化信息,利于系統(tǒng)觀察評價、指導臨床[12-16]。此外,與單獨使用多層螺旋CT檢查相比,其所用的碘海醇對比劑含量明顯減少,所獲取的影像質量也更佳[17]。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組患者股總動脈、股淺動脈、股深動脈及腘動脈狹窄程度較非糖尿病組輕;2組腹主動脈、髂動脈(含髂總、髂內及髂外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腓動脈狹窄程度對比無差異。提示CT血管造影可有效鑒別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非糖尿病患者在通過股總動脈、股淺動脈、股深動脈及腘動脈中病變程度更嚴重。分析原因:這可能是由于血管水平升高會增強多元醇的代謝,進而導致機體出現血管性缺血,山梨醇和果糖于神經細胞內聚集,從而導致血管細胞出現壞死,引起血管狹窄和斑塊形成。
綜上所述,CT血管造影可有效鑒別糖尿病與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