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王歡歡,張曉敏,程怡,龔珊珊
作者單位: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北 張家口075000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癥(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ig ,VBIV)以老年人群高發(fā),是臨床常見的腦供血不足性腦血管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發(fā)作性眩暈及惡心、嘔吐,嚴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及工作。VBIV 病因主要為椎動脈血管受壓、血管狹窄或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出現(xiàn)眩暈等系列臨床癥狀,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可發(fā)展為腦梗死威脅病人生命。目前,臨床上對于此類疾病的治療主要以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為主。長春西汀及阿加曲班均是臨床用于治療VBIV 的常用藥,但兩藥聯(lián)合應用治療VBIV,尚未見到相關報道。本研究比較長春西汀、阿加曲班及長春西汀聯(lián)合阿加曲班治療VBIV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VBIV 病人90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1 組、觀察2 組、觀察3組,每組各30 例。觀察1 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3.3±8.2)歲,年齡范圍為23~68 歲;觀察2 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齡(43.5±9.1)歲,年齡范圍為24~68 歲;觀察3 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4.0±7.9)歲,年齡范圍為23~69歲;三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1.2 入選標準
(1)VBIB 診斷符合《實用神經(jīng)病學》相關診斷標準;(2)經(jīng)超聲檢查確診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病人有輕微腦干受損體征;(4)眩暈為發(fā)作性,多由體位或頭位發(fā)生變動而誘發(fā);(5)眩暈發(fā)作時可伴有腦干一過性缺血的癥狀;(6)病人及近親屬知情同意并簽字。1.3 排除標準
(1)小腦、腦干梗死;(2)小腦、腦干出血或腫瘤;(3)眼病、腦外傷、耳疾;(4)重要臟器功能不全;(5)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近期感染;(6)嚴重意識障礙;(7)研究治療藥物禁忌證。1.4 治療方法
三組病人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案:拜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有限公司,批號J20171021,批次BJ34787)0.1 g,每日1 次;阿托伐他?。R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20193144,批次GC2H0448)20 mg,每天1 次;高血壓病人予相應降壓藥物控制血壓,糖尿病病人給予降糖藥物控制血糖。觀察1 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長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20041792,批次1311181)靜脈點滴,每天1 次,每次30 mg;觀察2 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阿加曲班(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號H20050918,批次2006079)靜脈滴注,每天1 次,每次20 mg;觀察3 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給予長春西汀聯(lián)合阿加曲班靜脈點滴治療,用法同觀察1、2 組。各組勻以治療10 d為1個療程。1.5 觀察項目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TCD)檢測治療前后椎-基底動脈血流參數(shù)的改變;使用羥胺法檢測治療前后三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測定丙二醛(MDA)含量變化,并對比臨床療效。療效標準:顯效:TCD 檢查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TCD 檢查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無效:TCD 檢查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無變化或惡化,臨床癥狀無緩解。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 ± 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分析;三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多組間等組資料采用Kruskal-Wallis 檢驗,兩兩比較采用Wilcoxon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1 三組治療前后椎-基底動脈血流參數(shù)比較
治療前三組間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及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F = 0.1025、0.0372、0.4488,P >0.05),治療后三組動脈血流速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 <0.05);觀察1、2 組治療后兩組動脈血流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3 組治療后動脈血流速均高于觀察1、2 組(P <0.05)。見表1。2.2 三組治療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比較
治療前三組間SOD、MDA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 >0.05),治療后SOD 水平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 <0.05),MDA 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 <0.05);觀察1、2 組治療后SOD、MDA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3 組治療后SOD 及MDA 水平改善程度優(yōu)于觀察1、2組(P <0.05)。見表2。2.3 三組療效對比
觀察3組治療1療程后總有效率為96.7%,觀察1、2 組分別為76.7%及73.3%;觀察3 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觀察1、2 組(χ= 14.534 3,P <0.001);觀察1、2 組間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VBIV是臨床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主要病因為椎動脈血管受壓、動脈粥樣硬化及血管狹窄等,復發(fā)率高,若得不到及時干預治療,可誘發(fā)腦缺血損傷甚至腦梗死,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zhì)量。
目前,臨床對此類疾病的治療主要以增強缺血腦組織的供血、供氧,改善和恢復腦細胞功能,解除動脈痙攣為主。有研究表明,腦缺血損傷過程中能量代謝、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均是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以氧化應激尤為重要。當腦組織缺血損傷時可生成大量氧自由基,且會使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而腦組織抗氧化作用較弱,易受到自由基侵害。SOD 是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劑,MDA 則是氧自由基反應的代謝產(chǎn)物,毒性較強;MDA 及SOD在正常人機體中處于平衡狀態(tài),當腦組織缺血時,MDA 水平明顯上升,其水平超出SOD 的清除能力時,即可發(fā)生腦損傷。因此,本研究將此指標列入評價療效觀察項目,以觀察治療效果。長春西汀是治療VBIV 的常用藥物,能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血流速度,改善腦代謝。阿加曲班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劑,能夠直接滅活凝血酶,能抑制與血凝塊結合的凝血酶及游離的凝血酶,并對收縮的血管有舒張作用。本研究中,觀察3 組采用長春西汀聯(lián)合阿加曲班治療,治療后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及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均高于觀察1、2 組(P <0.05),且觀察3 組治療后SOD 及MDA 水平改善程度優(yōu)于觀察1、2 組(P <0.05);表明長春西汀、阿加曲班聯(lián)合用藥能更為有效的改善椎-基底動脈血流,促進氧自由基清除,進而達到緩解VBIV 病人臨床癥狀的治療目的。另外,觀察3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觀察1、2組(P <0.05),亦證實長春西汀、阿加曲班聯(lián)合用藥可提高VBIV療效,治療優(yōu)勢明顯。
表1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癥90例長春西汀與阿加曲班分別及聯(lián)合治療前后椎-基底動脈血流參數(shù)比較/(cm/s,x ± s)
表2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癥90例長春西汀與阿加曲班分別及聯(lián)合治療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比較/x ± s
表3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癥90例長春西汀與阿加曲班分別及聯(lián)合治療后療效對比/例(%)
綜上,長春西汀聯(lián)合阿加曲班可提高VBIV 病人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促進氧自由基清除,提高療效,使病人受益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