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摘要】筆者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創(chuàng)造教育理論,并嘗試將其理論和實踐方法運用到幼兒的戶外小樹林游戲中。在文中,筆者從解放兒童創(chuàng)造力、支持兒童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造主動力這三方面入手,將陶行知先生的創(chuàng)造教育理論結合幼兒實際情況進行實踐。
【關鍵詞】樹林游戲;創(chuàng)造力;主動力
何為創(chuàng)造教育?陶行知認為,創(chuàng)造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個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謂創(chuàng)造教育,即是培養(yǎng)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獨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說:“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碧招兄壬沁@樣說的,終其一生他也是這樣做的。那么如何真正解放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呢?陶行知在提出創(chuàng)造教育的同時,還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們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人文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他們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添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自己高興干的事情。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chuàng)造力才可以盡量發(fā)揮出來”。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幼兒園中有一片小樹林是孩子們很喜歡的游戲場地,下面筆者想通過孩子們在小樹林中的游戲方式、材料提供等方面的變化,來說一說筆者在游戲中對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解放和支持,讓陶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理論真正運用于我們的戶外游戲中。
【案例一】多方面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
2018年4月11日,我?guī)е∨笥褌円黄鹑ビ變簣@的小樹林里游戲。小樹林里有著各種各樣的輪胎秋千、攀爬網架、特工繩子等,剛開始,小朋友對這些內容很感興趣,玩了一會兒后,有的孩子就不高興玩了,坐在輪胎上休息著。我問坐著的小哲:“你怎么不玩了?”小哲說:“都玩過了呀,不想玩了?!蔽覇枺骸澳闶窃趺赐孢@個秋千的?”小哲把兩條腿跨進輪胎,利用腳頂前面輪胎的力讓秋千來回地蕩著。我問:“除了這樣玩,你有想過其它的玩法嗎?”小哲搖搖頭。我說:“這個秋千可不止這一種玩法哦,小樹林里的很多玩具也都不止一種玩法,大膽地想一想,還可以怎么玩吧?!闭f完我離開了一會。再回來時,我看到小哲坐在一個垂直于地面的輪胎秋千里,然后順時針將秋千上面懸掛的繩子慢慢擰緊,在擰到最緊的時候,小哲雙腳離地,秋千快速地向逆時針方向一圈一圈地旋轉著,小哲玩得可興奮了,一直玩到游戲結束。其他孩子看到了,也模仿小哲這種玩法,他們感受到,原來小樹林里的玩具玩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可以去創(chuàng)造新的玩法。在之后的游戲中,老師們原本設想的讓幼兒鉆、跨的特工繩子,被皓皓當成了一個大彈弓的繩子,只見他將自己靠在繩子上,慢慢向后退,然后猛地將自己發(fā)射到另一條繩子上,小豪也被吸引過來,問他在做什么?皓皓說:“我是憤怒的小鳥,看我發(fā)射!diu!”小豪聽了也參與到皓皓的游戲中來。
評析:教師首先要承認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在布置游戲場地時,開展游戲之前,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為兒童想好游戲材料要怎么去玩,并這樣“教”他們,其實,這樣的想法大大扼殺了兒童在游戲中的創(chuàng)造力。在我們的小樹林中,有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不需要老師絞盡腦汁地去想為幼兒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游戲情節(jié),我們只要真誠地與孩子游戲在一起,了解兒童,就能發(fā)現(xiàn)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學著管住嘴和手,并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游戲氛圍,這樣孩子才敢真正解放自己的頭腦、雙手、眼睛和嘴巴,大膽嘗試各種游戲玩法,玩出屬于他們的真游戲。但是管住嘴和手并不是說教師什么都不能說,什么都不能做,教師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介入,幫助幼兒總結經驗,引導他們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同時,教師還要結合課程游戲化六大支架的理論,解放幼兒的時間和空間,在一日生活中彈性作息,保證幼兒游戲探究的時間,同時將幼兒帶出教室,帶進大自然,讓幼兒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探究,解放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案例二】多材料支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
2018年4月18日,我們再一次來到了小樹林探險。游戲中,樂樂拿著一顆紅色的小鵝卵石興奮地對我說:“徐老師!我找到一個寶藏!”我說:“哇!這塊石頭真漂亮,再去找找還有沒有了?!睒窐仿犃宋业脑捰秩フ伊?,過了一會兒,她對我說:“土里面有很多寶藏,但是我挖不到?!庇谑俏艺垬窐冯S阿姨去資源長廊選擇合適的工具,樂樂選了一把小鏟子回來,只見她在小樹林的泥地上挖啊挖,挖了一個又一個的洞,最后收獲滿滿,找到了許多“寶藏”。樂樂說:“我要把這些寶藏藏起來。”于是,她在一棵小樹的底下挖了一個洞,把“寶藏”埋了進去,還用樹枝做了標記。可是她還是不放心,突然,她在“寶藏”的前面又開始挖洞,我問:“你在做什么?”樂樂說:“我在做陷阱,這樣有小偷來了就會掉到陷阱里?!币粫?,洞挖好了,她又撿著地上的枯樹葉和樹枝蓋在洞上面,后來她覺得撿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和阿姨去資源長廊拿了一個鞋盒,回來后,樂樂抱著鞋盒和她的好朋友心心一起將撿到的樹葉放到鞋盒里,等撿滿一盒后,再將盒子里的樹葉全部蓋到“陷阱”上,做好“陷阱”后,樂樂再也不怕小偷來偷“寶藏”了。
評析:《綱要》中提到: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幼兒的創(chuàng)造活動。幼兒在游戲中的創(chuàng)造想法是無窮無盡的,但由于年齡較小、經驗不足、材料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很多想法無法實現(xiàn)。所以,我在戶外游戲中會結合幼兒園的資源長廊材料,支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玩法。如在上述游戲中,如果沒有小鏟子的工具支持,樂樂的挖寶藏、藏寶藏、做陷阱等一系列游戲很可能就無法進行下去。豐富的材料能支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那么這些材料從何而來呢?這些材料并不是由幼兒園老師獨立收集的,而是和全園小朋友一起收集的。我們每周五都是幼兒園的收集日,孩子和家長會將家中的廢舊物品清洗干凈帶來幼兒園,再由班級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將這些材料分類放到我們的資源長廊中。這樣資源長廊中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斷地為我們小朋友服務,支持兒童的學習與創(chuàng)造。
【案例三】設疑解惑,養(yǎng)成兒童創(chuàng)造的自動力
樂樂對地底的東西很感興趣,小米卻對樹上的東西很感興趣。她撿到一片落葉,問我:“徐老師,這是什么葉子???”我問:“你覺得它是什么葉子?”小米說:“我覺得它可能是枇杷樹的葉子吧,有點長長的?!蔽艺f:“那你怎么才能確定呢?”小米說:“我要到樹上去看看?!蔽艺f:“嗯,有道理,想要知道這是什么葉子,得先知道這是哪棵樹上的葉子,你能幫我找找嗎?”小米說:“徐老師,樹太高了,我夠不著,我要梯子。”于是我請阿姨和小米一起去搬梯子,還有幾個小朋友也去幫忙,他們一共搬來了2個長梯子,2個短梯子,有了梯子后,小米和其它小朋友把這些梯子靠著大樹的樹干架起,一棵樹一棵樹地找,最后發(fā)現(xiàn)這是桂花樹的葉子。后來小米又撿到了其它的葉子,并且都幫這些樹葉找到了他們的大樹媽媽。爬樹的過程中,小米突然說:“樹上怎么沒有小鳥?會不會是因為樹上沒有小鳥的家?”我說:“有可能?!毙∶讍枺骸澳俏覀兡芙o小鳥做個家嗎?”我說:“當然可以啊。”第二天早晨開展區(qū)角游戲時,小米拿著班級的蛋糕盒說:“我要用這個做小鳥的家!”然后她又用顏料在蛋糕盒上畫了一個又一個彩色圓圈,她說要做一個漂亮的家。做好后,我建議她在盒子里放一些樹葉,這樣小鳥會住得更舒服一些。飯后散步時,我們一起將這個“家”固定在了樹上。過了幾天,“家”沒有等來小鳥的入住,卻等來了一場大雨,盒子在大雨中爛掉了,我們只能將這個“家”撤走。過了幾天,小米帶過來一個開著個小洞洞的木盒子,她說:“用這個做小鳥的家就不怕雨淋了?!蔽覀冇謱⑦@個木盒子固定在一米七左右的樹杈上,每天散步時都會看一看有沒有小鳥住進去,最后都是失望而歸。一天,小米指著香樟樹的上面說:“徐老師!上面有小鳥!”我抬起頭,隱約看到香樟樹很高的樹冠上有一個鳥窩,有小鳥飛進飛出。小米問:“為什么小鳥不住我們的房子,要住在很高的地方呢?”我說:“我也不知道,我們可以一起去找一找原因?!?/p>
結語:設疑解惑是通向創(chuàng)造自動力的第一步階梯,在平時的散步中,孩子們知道小樹林里的樹的名稱,但是沒有仔細觀察過不同樹的樹葉,所以小米才會有這樣的疑問,并會有后續(xù)的解惑方法,這是她因為疑惑而自發(fā)的創(chuàng)造游戲。陶行知指出:“學貴知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庇變河辛艘苫?,便會產生解決疑惑的想法,教師要引導幼兒思考種種解決疑惑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去嘗試各種解決策略,最后使幼兒通過驗證試出最有成效的方法。陶行知認為:疑難是創(chuàng)造之師,是學生追求真理、創(chuàng)造的內驅力,有了它,教師勿需頻揮教鞭,學生仍自進不息。在解放兒童的頭腦和嘴巴后,孩子們慢慢變得敢于提出疑問,同時也愿意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他們的方法在成年人看來是不可行的,比如小米要用蛋糕紙盒做小鳥的家,但是教師不能輕易地阻止他們,而是要讓他們去嘗試,讓他們去實際操作驗證,在解惑的失敗與成功中,才能逐步提高幼兒創(chuàng)造的自動力,讓幼兒有創(chuàng)造的行動力。
在小小的一方樹林里,孩子們解放了自己的頭腦、雙手、眼睛和嘴巴,他們是質疑者、行動者,更是一個個創(chuàng)造者,他們上天入地地探究著,創(chuàng)造了各種各樣的游戲玩法,從無意創(chuàng)造變?yōu)橛幸鈩?chuàng)造,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快樂地游戲、創(chuàng)造、成長!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J].于萍.新校園(閱讀).2015(12)
[2]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高效策略[J].吳曉玲.新課程(中旬).2014(04)
[3]2-6歲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及規(guī)律[J].葉平枝,馬倩茹.學前教育研究.2012(08)
[4]幼兒游戲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J].蔣冬紅,魯忠義.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6)
[5]材料,幼兒游戲活動的“支架”——談大班區(qū)域游戲活動材料的合理投放[J].陳岸月.情感讀本.2015(17)
[6]淺談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活動[J].李添娣.考試周刊.2020(33)
[7]融合創(chuàng)新教育視域下幼兒創(chuàng)造力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梁津.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8(10)
[8]解密兒童創(chuàng)造力[J].鄭一溥.幸福家庭.2020(15)
[9]幼兒園創(chuàng)造力教育:反思與重構[J].李曉華.學前教育.2020(05)
[10]幼兒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特點及其教育教學對策[J].王小英.東北師大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