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靜
洛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血液凈化科 河南洛陽 471002
毒蕈中毒是急診科室常見的危重急癥,該病的死 亡率較高[1]。毒蕈中毒尚無特效藥解毒,早期常利用藥物、洗胃、導瀉等方法用于該病的治療,然而上述方法對于中毒較重的患者效果不佳[2]。毒蕈中毒患者在發(fā)病后未能及時就診可對機體的多個器官造成損傷,近來臨床常用血液凈化用于毒蕈中毒的治療,血液凈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器官的功能,清除體內毒素[3]。然而毒蕈中毒后由于毒素多經(jīng)肝臟解毒,可對肝臟造成較重的損傷,是以常規(guī)的血液凈化對于與白蛋白結合成大分子的內毒素及膽紅素等無法清除[4]。是以需尋求新的、有效的治療方式用于毒蕈中毒的治療,近來以種新型的人工肝技術-雙重血漿分析吸附(DPMAS)與持續(xù)腎臟代替(CRRT)結合凈化血液的方式逐漸被臨床應用,是以筆者擬利用該種方式用于毒蕈中毒的治療,探究治療效果。
選以2018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毒蕈中毒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CRRT 治療)與觀察組(CRRT+DPMAS 治療)。對照組35例,平均年齡(45.38±12.04)歲,男22例,女13例,發(fā)病至就診時間(58.21±10.04)h。觀察組35例,平均年齡(45.63±12.05)歲,男20例,女15例,發(fā)病至就診時間(59.18±10.52)h。兩組年齡(t=0.087,P=0.931)、性別(χ2=0.238,P=0.626)、發(fā)病至就診時間(t=0.395,P=0.694)比較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1)存在明確食用野蕈的病史,確診為毒蕈中毒;(2)患者錯失洗胃的最佳時機;(3)入組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既往存在腎臟、肝臟功能不全者;(2)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唬?)合并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4)短時間內放棄治療者。
患者入組后均接受內科綜合治療,如導瀉、補液、大劑量免疫抑制劑、維生素C注射液、還原型谷胱甘肽、白蛋白等。對照組采用CRRT 治療,具體為:建立股靜脈體外血液循環(huán)通路,采用持續(xù)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模式(Prismaflex 血濾機)凈化血液。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DPMAS 治療。DPMAS 治療方法為,建立股靜脈血液循環(huán)通路。利用KM-8900 人工肝機,OP-08 型膜型血漿分離器分離血漿,后將血漿流經(jīng)膽紅素吸附器吸附后通過血液灌流器,最終靜脈回輸入體內。
檢測患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內毒素(鱟實驗);芳香族氨基酸、支鏈氨基酸(氨基酸自動分析儀);記錄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APACHE Ⅱ) 及序貫器官功能衰竭評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
治療后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體內毒素水平恢復正常,器官功能恢復為治愈。
數(shù)據(jù)分析用SPSS 19.0。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救治成功率比較[n(%)]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血蛋白結合毒素水平比較()
表3 兩組血蛋白結合毒素水平比較()
表4 兩組危險程度評分()
表4 兩組危險程度評分()
毒蕈中毒為常見的植物中毒,毒蕈中毒素多樣,易造成肝、腎、呼吸、循環(huán)、神經(jīng)及凝血等多個系統(tǒng)及臟器的損傷,該病的病情迅猛,預后較差[5,6]。此前,對于毒蕈中毒的治療多為對癥治療,然而部分患者由于送治不及時,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7]。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血液凈化技術逐漸被用于毒蕈中毒,CRRT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式,CRRT 可有效的清除體內的小分子及水分,糾正機體的水電解質平衡,并且可清除患者體內炎癥因子,阻斷炎癥級聯(lián)反應,并可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控制患者病情[8,9]。
本實驗結果顯示,CRRT 治療后可有效清除體內小分子物質如ALT、Cr、BNU 等,降低了APACHE Ⅱ評分、SOFA 評分,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但對于肝功能受損導致的高膽紅素無清除作用。在臨床中,肝臟急性受損后,單純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顯著,肝移植為唯一明確的方法,但受到技術及肝源的限制,無法在臨床大量開展。人工肝技術可作為肝移植的替代療法用于肝功能受損患者。DPMAS 是由國內學者推出的一種人工肝技術,該種方法利用兩種吸附樹脂對血漿進行吸附,依靠范德華力吸附大分子毒素。相關文獻[10]指出,DPMAS 可有效去除體內的膽紅素、內毒素及芳香族氨基酸等物質,改善肝功能,并且安全有效。本實驗結果顯示,DPMAS與CRRT 對毒蕈中毒患者治療后,可有效清除患者體內內毒素、膽紅素及芳香族氨基酸等物質,優(yōu)于CRRT 單獨治療,表明雙重吸附作用在清除體內毒素的作用效果更佳,并且對于CRRT 單獨無法清除的大分子毒素具有較好的作用,并且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綜上所述,聯(lián)合DPMAS 技術用于毒蕈中毒的治療可提升救治的成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清除體內大分子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