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銘
意象,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詩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段男牡颀垺酚醒裕骸笆剐庵?,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笨梢?,意象在傳統(tǒng)詩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古典詩歌藝術的發(fā)展,意象理論也在逐漸發(fā)展,而其中作為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意象的雪意象,其內蘊也絕非一成不變的。在歷時層面,隨著朝代的變化,它的內涵逐漸豐富;在共時層面,不同詩人筆下隱含的思想韻味各不相同。在南宋著名詩人陸游那里,雪意象在整個詩歌意象系統(tǒng)中占用重要地位。據(jù)統(tǒng)計,雪意象在陸游的詩歌中出現(xiàn)過700多次。陸游不僅描繪雪這個客觀事物,而且將雪當作承托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載體。陸游寄寓雪意象中的意蘊不僅展示了陸游本人的個性特征和生活狀態(tài),而且體現(xiàn)出了他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變遷。
一、雪之溯源
雪這一意象的歷史悠久,在先秦時期便早已經出現(xiàn),如《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如《國風·邶風·北風》中的“北風其涼,雨雪其雱”“北風其喈,雨雪其霏”。這些詩歌中都已經有了雪意象,不過這些詩歌并不是專門的詠雪詩,雪意象也并非詩歌的主題意象,在這些詩歌中,雪意象較多的是用來比興或者作為自然背景來描寫,主要是突出表現(xiàn)意境的作用。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雪意象的使用變得逐漸頻繁起來,并且它不再是“裝飾”他物的邊緣地位,而是成為主角,大量以雪意象為主題的詩歌在這時期涌現(xiàn)出來。比如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雪逐春風來,過集巫山野。瀾漫雖可愛,悠揚詎堪把”,又如南朝齊文學家裴子野的“飄飖千里雪,倏忽度龍沙。從云合且散,因風卷復斜”,這些詩歌中的雪成為獨立的審美意象,充當了主要的描寫對象。在這些詩人的作品中,人們仿佛看到了那雪花飛揚的畫面。此時雖然雪意象已經成為詩歌的主題意象,但是詩人太過于重視對物象的精準描畫,很少有詩人能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與雪這個客觀事物結合起來,缺少了意象與情感的緊密結合。
到了唐宋時期,雪意象經過前人的吟詠、發(fā)展,數(shù)量和質量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雪意象出現(xiàn)在各種題材的詩作中,同時蘊含了詩人深厚的情感,不少佳作名篇將雪意象與自身主觀意象緊密結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例如,李商隱的《對雪二首(其一)》,表面上是一首詠雪詩,雪意象是主要的刻畫對象,描繪出了雪的潔白冰涼、隨風飄揚等主要特點,但實際上詩人借詠雪來寫女子惜別心上人,借雪意象的描繪借物抒情,表達了那悠長的情思,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的主觀思想又不失詩意。
二、雪之內蘊
(一)美好快樂的象征
雪落于蒼茫大地之間,構成令人心醉的風景。陸游成年后一部分時間生活的地方是江西、四川等地區(qū),多為南方,不是經常可以見到雪的,所以雪意象在陸游的詩歌中有時會透露出一種閑適情趣,常有欣喜開闊之感,雪意象就成為詩歌中美好快樂的象征。
《雪中登云泉上方》中寫道:“滃滃云堆上,茫茫雪海中。煎茶夸坐客,打竹課蠻童。冰谷鳴饑鶴,煙汀立斷鴻。歸來更堪喜,葑火滿爐紅?!痹谝黄酌CV校懹蔚巧狭嗽迫?,人與小動物的動態(tài)都顯示在雪的天地之中,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此時的陸游處于老年在農村閑居的階段,悠然自得,詩中可以看出詩人此時在雪間的欣喜之情。人們的動態(tài)景觀使詩人在冬日倍感溫暖,雪與饑鶴雖然略顯寒意,但也使晚年的詩人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雪意象更加凸顯了詩人悠閑生活的快樂。
《開歲連日大雪》中的“開歲大雪如飛鷗,轉盼已見平檐溝”一句將大雪比作“飛鷗”,用“檐溝”被填平展示雪之大。后面他又寫“從來春雪不耐久,臥聽點滴無時休”,本欲做那看雪花飄揚、飲醉于湖邊的逸事,但是春雪停了,不過沒有關系,他還可以聽那雪化之后滴滴答答的聲音,這又是何等的平淡清閑且又美好快樂。“今年冬春足膏澤,天意似欲滋農疇”這一句也中可以看出陸游是贊揚這雪的,雪為百姓消去了唯恐久旱的擔憂,雪意象在陸游的詩作里成了大善大美的體現(xiàn),也反映了南宋時期底層民眾的艱苦生活狀態(tài),從側面展現(xiàn)了陸游為官心系百姓的高尚品德。
上述詩中的雪意象是實寫的,但也可以是虛寫。《蝦蟆碚》中的“嚙雪飲冰疑換骨,掬珠弄玉可忘年”一句,雪是虛無的意象,雪可以清明人們的心境,雪的透徹是那樣美好,通過虛寫表現(xiàn)出了空靈的境界,引發(fā)人對于美好快樂的無限遐想。
(二)艱難困苦的象征
雪固然晶瑩美麗,漫天飛舞的樣子仿佛朵朵落花浮于空中,但是同時,雪也是冰冷的,它代表著環(huán)境的惡劣,也象征著艱苦困難。陸游《落梅》:“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詩人描寫梅花在冰雪肆虐下毫不畏懼,它不羨慕桃李的逢時,在冰天雪地下把春贏回大地。陸游寫下這詩的時間為光宗紹熙三年(1096)年底,彼時他在宦海浮沉之后不得已離開仕途困居家鄉(xiāng),被朝廷閑置無所用,這里的雪意象便是象征著他所處的艱難困境。不過他就像那梅一樣,擁有自己的高尚情操,絕不向冰雪低頭,也就是絕不向當權者乞憐,詩中的雪意象不僅表達了處境的艱難險阻,也更加突出了他不畏艱險、堅持自我的高尚情操。此外,陸游《雪中尋梅》中也有“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風饕亦自如”的句子。這里的雪意象也是代表了環(huán)境的惡劣,詩人在政治上屢遭打擊、屢受彈劾,他回到故鄉(xiāng)后心情抑郁,用雪中屹立不倒的梅來安慰鼓勵自己,雪意象既體現(xiàn)了陸游在朝中處境的艱難困苦,也側面表達了詩人的堅毅品質。
冰雪不僅可以顯示詩人個人所處環(huán)境的艱難,它還可以象征平民百姓的困苦。在《癸丑十一月下旬溫燠如春晦日忽大風作雪》這一首詩中,“青天方行三足烏,不料黑云高高嵼”,黑云如山地壓了過來,側面顯示了這是一場暴雪;“明朝雪惡凍復餓,兒啼頰皴翁噤臥”,窮苦百姓要遭受饑寒交迫的困苦了,這里的雪意象是農民艱難處境的象征;“九重巍巍那得知,合門催班百官賀”,然而君臣卻紛紛慶祝這瑞雪,這里的雪意象雖然是快樂的意思,但卻通過對比體現(xiàn)了強烈的反差,更加凸顯了百姓環(huán)境的惡劣。由此可見,詩人既是描寫真實的大風雪,也反映出當朝的社會環(huán)境——南宋君臣不關心百姓勞苦,人民生活艱難困頓。在這首詩中,詩人借助雪意象從正面和側面對比描寫,表達了自己對于當朝的諷刺以及對于百姓艱苦困難處境的同情和關心。
(三)豪情壯志的象征
陸游心懷報國理想,有著遠大的志向,人們總能在他的詩歌中看到與軍事有關的詩句,而雪意象也是經常出現(xiàn)的,陸游常在詩中用雪意象抒發(fā)自己的報國情懷,雪意象成為他豪情壯志的象征,如《弋陽道中遇大雪》?!拔倚薪寄邯q進,大雪塞空迷遠近;壯哉組練從天來,人間有此堂堂陣!”詩人見漫天大雪紛紛揚揚,被這銀裝素裹的世界深深吸引,他還將雪比作神兵,可見他的戰(zhàn)士心胸?!吧倌觐H愛軍中樂,跌宕不耐微官縛;憑鞍寓目一帳然,思為君王掃河洛”,直抒胸臆,表達了陸游渴望奔赴前線、收復國土的壯志豪情。雖這一切僅是他的理想,現(xiàn)實生活嚴重束縛著他,但這大雪中的所思所想,已足以袒露他的雄心,足以體現(xiàn)他的家國情懷,充分表達了他的豪情壯志。陸游的《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四首》寫了行軍、出征、取得勝利,這些只是詩人一時的想象,但是在這大雪之夜寫下的詩作,艱苦之下充滿著一股積極樂觀的情調。詩人在雪意象之下營造了雄奇豪邁的意境,將雪意象與豪情壯志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了直追盛唐高適、岑參諸人的邊塞之作。
三、雪之結合
(一)雪與夜
在陸游的詩中,雪意象出現(xiàn)的同時會伴隨其他意象,與雪意象相結合,多層次地體現(xiàn)陸游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多樣的意象組合也體現(xiàn)了陸游內心多樣情緒在詩中的寄托。雪意象與夜意象的組合是陸游詩中常見的意象結合的方式,陸游常常利用夜表示晚上的獨特時間特征與雪意象相結合,營造獨特的意境氛圍。例如《書憤》一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标懹螌⒀┮庀笈c夜意象相結合,描繪了回憶中深夜大雪征戰(zhàn)四方的場景,利用夜意象表達時間的特征凸顯了青壯年時陸游曾徹夜雪中酣戰(zhàn)的壯志豪情。除此之外,夜意象也有獨特的視覺效果,從視覺上暗指黑色,與雪意象指代的白色構成對比色,通過雪與夜的結合(即黑色與白色相結合),從視覺角度呈現(xiàn)了色彩對比明顯的畫面,通過這種視覺上的強烈顏色反差凸顯意境,給讀者以意境開闊的畫面感,氣韻雄厚,表達了對青年時馳騁疆場的懷念,也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哀嘆之情。又如《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白首自憐心未死,夜窗風雪一燈青。”夜意象與雪意象的結合,描繪了黑夜下窗外白雪皚皚寒風呼嘯的畫面,更是通過與燈意象的結合,將屋外夜晚的一片漆黑與風雪中白茫茫的景象和屋中燈火昏黃的顏色碰撞結合,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黑夜中蒼涼的環(huán)境下點燈苦讀的景象,展現(xiàn)了做學問的艱難但卻因為熱愛而樂此不疲的思想,是陸游想為國鞠躬盡瘁但看著王朝衰落無可奈何又壯志未酬的悲嘆之情的真實寫照,也是陸游在晚年壯心未遂時對孩子的啟示。在意象堆疊與顏色碰撞中充分表達了陸游對孩子的殷切期望,也寄寓著陸游對于抗金失敗的悲憤和希望重整河山的殷殷之情。
(二)雪與山
陸游也有很多名篇佳句將雪意象與山意象相結合,雪與山都是客觀景象,在實寫中通過雪與山的結合構造出獨特的空間視野,更好地表現(xiàn)出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春日》中“雪山萬疊看不厭,雪盡山青又一奇”一句,通過“萬疊”表現(xiàn)出山的層巒疊嶂,“雪盡山青”將雪意象與山意象相結合,寫出了春日來臨積雪融化山景慢慢顯露的春意盎然的美好畫面,表現(xiàn)出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凸顯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在生機盎然的春日雪景山景下積極愉快的心態(tài)。又如《北窗》中的“云開見山雪,院靜聞松風”一句,將窗外山中雪景的視覺感受與院中風過松動的聽覺感受相結合,雪意象在山意象的鋪墊下延伸出了一片遠處的白色布景,同時這兩個意象相互輔助結合,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意象整體,與院中的松風相對應,描繪了一幅動靜相宜的自然圖景。這句詩通過意象的結合與對比體現(xiàn)了詩人此時怡然自得的心情,也給讀者帶來了內心的寧靜與開朗。
除了實寫之外,陸游在詩中也擅長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虛寫來將雪意象與山意象相結合,更傳神地表達出內心的思想感情。例如《梅花絕句·其一》:“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痹谶@首詩中,陸游將冬日里四處盛放的梅花比喻成白雪,將山中梅開的景象轉化為雪漫深山,既體現(xiàn)了梅花的潔白似雪,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梅花開得漫山遍野的迷人景色,將景色表現(xiàn)得開闊明朗。此時的陸游被罷黜回故鄉(xiāng)已久,正值北宋滅國,陸游前途未卜,看見梅花遂有感而發(fā),將自己的愛國之情融于愛梅之情,年復一年的等待并未讓陸游變得頹廢,他像等待著每年冬日梅花盛開時那樣等待著自己仕途的恢復。
四、結語
雪作為自然物象進入詩人的視野,并且所言之情不斷被豐富、發(fā)展。陸游詩歌中的雪意象具有多重內蘊,或是美好快樂,或是艱難困苦,或是豪情壯志。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于客觀物象之中,通過雪意象抒發(fā)出了自己寄情田園時的閑情逸致、宦海浮沉時的堅忍不拔、為國出征時的豪情壯志,還有國退朝敗時的憂憤悵然。雪意象不僅是陸游個人心緒、主觀情感的縮略,也是陸游所經歷的社會政治的體現(xiàn),是“政治上的藝術”。
(江蘇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