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奎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不得不思考一些不同尋常的問題:假如中高考時間定在冬季,當我們在張貼各種紅榜喜報時,紅榜上的學生是否經(jīng)得起自然和人生的冬天?
冬天下雪,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每年的第一場雪,總能引發(fā)極高的熱度,“曬雪景”的照片、動態(tài)鋪天蓋地。
作為一個在農(nóng)村長大的人,我對下雪不會感到特別新奇,但是一位安徽校長的文章——《大雪里的沉思》讓我思慮良久。他在文中寫道:“雪未至,假先放,孩子不受其苦!我們的教育,論人才以分數(shù),論素質(zhì)以琴棋,唯獨少了凜冽,少了苦寒,少了挫折,少了內(nèi)心的陽光與強大!”同為校長,我理解其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責任與焦慮,我也想談談一場雪帶給我的思考。
某年某天,天氣預報說會下雪。雪未下,校園里關(guān)于雪的討論已是熱鬧非常。高一、高二年級在下雪之前就已正常放假,但高三年級離正常放假時間還有幾天,許多師生問:還按照既定時間放假嗎?要不要提前放假?
對此,我的回答是:在沒有接到上級通知前,繼續(xù)上課??墒?,當雪如期而至時,各種埋怨也紛至沓來。首先是高三年級部發(fā)問:老師們還來上課嗎?如果路滑出了事誰來負責?然后是學生各種躁動、各種不安,導致教學活動無法進行,課堂改為老師值班、學生自習,許多老師為了安撫學生情緒,只好在教室里放電影。個別年輕班主任六神無主,請求校長到各班去安撫學生。有學生打電話質(zhì)問我:“校長,我回不了家誰來負責?”學校的QQ工作群也一下熱鬧起來,老師們在群里獻計獻策:學校應當每年預備工業(yè)鹽,以備不時之需;學校應該準備舊棉絮,下雪的時候?qū)⑿@的路鋪上棉絮……
為了讓沒有經(jīng)歷過雪凝天氣的學生懂得一些常識,學校發(fā)布了如何應對雪凝天氣的策略。下雪的第一天,食堂運菜的車出了車禍,我們在群里發(fā)布消息,第二天蔬菜可能供應不足,但其他的物資沒有問題,并且宣布第二天回不了家的學生在食堂免費就餐。當天下午,我到宿舍去巡查,生活老師向我談起學生們的反應時,不禁搖頭嘆息。
第二天上午,道路解凍,學生正常放假回家。等學生們陸續(xù)離校之后,我坐在辦公室里,忽然覺得心里萬般沉重!盡管我知道無論哪一種責問都有其合理性,畢竟雪凝的存在給師生們的生活帶來了困擾。但那不過是一場小雪而已,為什么師生們竟然有這般如臨大敵、如遇大災之感?為什么學生在面臨正常的雨雪天氣時竟顯得如此脆弱,而怨天尤人時又顯得如此理直氣壯?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不得不思考一些不同尋常的問題:假如中高考時間定在冬季,當我們在張貼各種紅榜喜報時,紅榜上的學生是否經(jīng)得起自然和人生的冬天?
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富強了,人民生活條件好了,對美好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是孩子們身體和心靈難以承受自然之災、生命之難的現(xiàn)實,會不會讓我們的美好愿望打折?年輕一代對自我的過度張揚和對挫折的過度抵觸,能否支撐起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作者單位:遵義航天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樊效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