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芳 蘆 芳
患者女,54歲,因“間斷胸憋、氣緊伴夜間不能平臥3+d”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6.0℃,脈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32/49 mm Hg(1 mm Hg=0.133 kPa)。心前區(qū)無隆起,心尖搏動位于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內(nèi)0.5 cm。未觸及震顫,未探及心包摩擦感;心率100次/min,律齊,心臟各瓣膜聽診區(qū)均可聞及雙期雜音,以胸骨右緣第二肋間、胸骨左緣第三肋間為著,未向頸部傳導,未聞及心包摩擦音。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檢查:主動脈瓣左冠瓣肥大,中部呈范圍約16 mm×12 mm囊袋狀改變,瘤體舒張期呈囊袋狀凸入左室流出道(圖1A);收縮期塌陷,其頂部似可見3 mm破口,該處可見一束亮紅色血流與主動脈瓣口反流一起進入左室流出道(圖1B),以舒張期正向頻譜為主,血流速約514 cm/s,最大壓差約106 mm Hg,主動脈瓣口收縮期血流速度增快,流速約253 cm/s,最大壓差約26 mm Hg,瓣口舒張期可見輕度反流(量約5 ml)。主動脈瓣無冠瓣發(fā)育較小,右冠瓣大小尚可。超聲心動圖提示:主動脈瓣左冠瓣囊袋狀改變突入左室流出道并頂部破口,主動脈瓣左冠瓣瓣葉瘤可能性大。手術(shù)所見:主動脈瓣3個瓣葉發(fā)育不均等,左冠瓣大,瓣體形成囊袋樣,局部瓣葉增厚并有穿孔,孔徑約0.3 cm(圖2),右冠瓣和無冠瓣發(fā)育差,術(shù)中考慮為主動脈瓣瘤樣變。剪除病變的主動脈瓣膜,置入人工機械主動脈瓣。術(shù)后復查超聲心動圖:患者主動脈瓣位機械瓣位置、形態(tài)未見明顯異常。
圖1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觀
圖2術(shù)中所見:主動脈瓣左冠瓣肥大,瓣體形成囊袋樣,局部瓣葉增厚并有穿孔
討論:主動脈瓣瓣葉瘤又稱主動脈瓣動脈瘤,是一種罕見的心臟瓣膜??;大多數(shù)是由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引起,少數(shù)與風濕性病變、先天性發(fā)育不良及瓣膜黏液變性等有關(guān),其病理本質(zhì)是主動脈瓣瓣葉的瘤樣膨出,可伴穿孔和或贅生物[1]。主動脈瓣瓣葉瘤可位于任一主動脈瓣瓣葉,以左冠瓣多見,還可伴二尖瓣瓣葉瘤,且常位于二尖瓣前葉[2]。主動脈瓣瓣葉瘤超聲表現(xiàn):主動脈瓣瓣葉向左室的局部囊袋狀凸起,舒張期膨出,收縮期塌陷,常伴穿孔、贅生物及主動脈瓣反流等,瘤體較大時可伴瓣葉脫垂;瘤體未破裂時CDFI探查可無血流動力學影響;瘤體破裂時,破口處呈五彩鑲嵌的高速血流信號,以舒張期正向頻譜為主。本病例通過超聲心動圖可以明確瓣膜病變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主動脈瓣反流情況,以及左室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等。在檢查過程中要多切面、多角度地探查主動脈瓣的形態(tài)及啟閉活動,注意觀察異常血流的走行及期相性,必要時行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以更清楚地觀察主動脈瓣膜的結(jié)構(gòu)和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