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玲 戚青麗 杜文華
(①中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②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北京 100029;③清華大學電機系,北京 100084)
關鍵字:超聲SH導波;缺陷檢測;雙層板搭接;有限元法
雙層鋼板搭接結構因腐蝕發(fā)生裂紋等缺陷是工程中常見的問題,其對社會公共安全造成巨大隱患。在工程實踐中缺陷常被鋼板覆蓋和焊縫包圍,對檢測工作造成很大程度的干擾,使得無法通過視覺等方法直接檢測。因此,研究SH導波雙層鋼板搭接區(qū)域內缺陷檢測的有限元仿真具有重要意義。劉涵等人[1]通過OPTICS算法獲得了石油鋼管焊縫各種形狀大小的缺陷,但識別準確率較低。陳本智等人[2]將厚鋼管焊縫圖像中氣孔缺陷分割出來,但無法將其他類型缺陷進行分割。焦敬品等人[3]結合BP神經(jīng)網(wǎng)絡可對內焊縫表面缺陷進行識別,但識別率有待提高。上述文獻通過圖像處理的方式對缺陷、焊縫進行檢測,但是只能檢測存在于表面的缺陷,對于搭接區(qū)域內部缺陷卻無法檢測。朱新杰[4]等人運用超聲SH導波對TLB型復雜焊接結構進行檢測,在檢測距離4 m內信號較明顯,但是搭接焊縫及搭接頭有較大的線性尺度,聲波散射嚴重。J. Ma等人[5]研究了板中橢圓形缺陷對SH0模態(tài)的脈沖回波反射特性,缺陷的兩個邊緣的反射對信號干擾強烈。黃松嶺團隊[6-7]通過制作全向性導波探頭,分別對Lamb波和SH導波在板中缺陷檢測進行研究,但檢測波形較為復雜,Lamb波模態(tài)識別困難。文獻[4-7]的研究表明,超聲Lamb波、SH導波在傳播過程中存在著聲場變化,以及與人工缺陷的相互作用;當板材存在焊縫結構時,上述情況會變得更加復雜。遲大釗等人[8-9]對搭接焊縫的X射線數(shù)字化圖像進行分析,只對搭接焊縫中氣孔類體積缺陷有良好檢測效果。Yamba P等人[10]對搭接焊縫駝峰狀缺陷的產生進行研究,表明焊縫回流流向是主要因素。李陽等人[11]研究了Lamb波在搭接焊縫上的反射和透射,表明反射系數(shù)與焊縫寬度之間呈近似線性關系。在研究板材搭接結構時,文獻[8-11]將研究目光集中于搭接焊縫,沒有考慮搭接區(qū)域內的缺陷對板材性能的影響。
本文基于COMSOL多物理場仿真平臺,建立雙層鋼板搭接結構三維模型,通過在板邊緣加載位移激勵的方式激勵單一模態(tài)SH0導波,并監(jiān)測搭接區(qū)域外某點回波信號強度,從而研究SH0模態(tài)導波在搭接結構中的傳播特性,并研究SH0導波對不同長度裂紋缺陷的檢測。
對于零階SH模態(tài)的導波(即SH0導波),其波結構簡單,波型轉換少,單模態(tài)激勵較易,板材表面有無液體、污物等對其傳播影響不大。在厚2 mm的鋼板中,激勵頻率為250 kHz條件下,SH0模態(tài)導波群速度為3 200 m/s。如圖1所示,導波激勵選取經(jīng)過高斯窗調制的5.5周期激勵信號,表達式為
f(t)=A(1-cos(2πft/n))cos(2πft)
(1)
式中:A=0.5,激勵函數(shù)幅值;f=250 kHz,激勵頻率;n=5.5,周期數(shù)。
在Comsol中建立雙層鋼板搭接三維模型,如圖2所示,主體鋼板尺寸為100 mm×300 mm×2 mm,上表面焊接有一塊60 mm×160 mm×2 mm的鋼板,中心位置距主鋼板中心位置40 mm,激勵區(qū)域設置在主鋼板左端,布局采用居中對稱模式。為了減小計算量,此處假設焊縫高度無限小,即用兩塊板相接觸的交線(圖2中粗實線)作為焊縫。
采用自由四面體網(wǎng)格對模型進行網(wǎng)格劃分,在激勵區(qū)域施加沿y軸方向的位移載荷激勵信號(由SH導波傳播過程中,質點沿y軸方向振動決定),設置探針P(-93, 0, 0),用以查看y方向上位移,最后設置求解器并對模型進行求解。在后處理中查看SH0模態(tài)導波任意時刻的位移云圖和探針P點處的位移—時間曲線。
分別模擬t=32 μs和t=52 μs時,SH0模態(tài)導波傳播的位移云圖,如圖3所示。不同時刻SH0導波傳播的位移云圖仿真結果表明,鋼板雙側吸收邊界對反射波吸收良好,并無反射波產生,在經(jīng)過焊縫后,導波發(fā)生反射現(xiàn)象和透射現(xiàn)象,但無模態(tài)轉換和頻散現(xiàn)象發(fā)生,說明SH0模態(tài)導波模式純凈,與理論吻合。
探針P點處的位移—時間曲線,如圖4所示,探針P點處接收到的主要有四種信號,分別是直達波、焊縫反射波、二次反射波和鋼板左端反射波。四種信號波形完整,說明雙層鋼板搭接結構三維模型尺寸設置較為合理。
在實驗中,為了減少傳感器的數(shù)量,通常采用一激一收模式,利用回波反射法實現(xiàn)焊縫的定位。根據(jù)探針與焊縫邊界的距離以及傳播時間,可以計算出SH0模態(tài)導波的傳播速度,如表1所示。相比SH0導波計算速度和理論速度,二者之間誤差為5.6%,證明雙層鋼板搭接結構的三維仿真模型準確性較高。
表1 SH0導波仿真速度分析
在實際工程中,鋼板裂紋缺陷往往會被另一塊焊接鋼板所覆蓋,這就給檢測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干擾。因此,為了研究SH0模態(tài)波導在此情況下的傳播特性,以實際的工程應用為原型,建立如圖5所示含缺陷雙層鋼板搭接結構三維模型。A處為沿y軸的裂紋缺陷,尺寸為1 mm×40 mm×2 mm,距離主鋼板的中心位置40 mm處。
在含缺陷的雙層鋼板焊接區(qū)域中,t=52 μs和t=80 μs時SH0模態(tài)導波傳播的位移云圖,如圖6所示。不同時刻SH0導波傳播的位移云圖表明,SH0模態(tài)導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裂紋缺陷后也會產生反射現(xiàn)象和透射現(xiàn)象,但無模態(tài)轉換和頻散現(xiàn)象發(fā)生。
如圖7所示,探針P點處的位移—時間曲線表明,在鋼板左端反射波波包后,可以明顯觀察到裂紋缺陷反射波信號。驗證了因SH0模態(tài)導波無頻散和無模態(tài)轉換的優(yōu)點,避免了因導波模態(tài)轉換對焊縫反射和透射信號產生的干擾,使導波信噪比更高,缺陷回波信號更加單一。
根據(jù)SH0模態(tài)導波在板中傳播速度、探針P點處與裂紋缺陷的距離和傳播時間,對裂紋缺陷進行定位分析可知,二者誤差僅為1.79 %,定位精度較高,驗證了SH0模態(tài)導波在雙層鋼板搭接區(qū)域內裂紋缺陷檢測的可行性,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裂紋缺陷位置分析
為了研究SH0導波對不同長度裂紋缺陷的檢測能力,分別建立長度為10~40 mm(間隔為5 mm)含裂紋缺陷的雙層鋼板三維搭接結構模型。如圖8所示,探針P點處的位移—時間曲線表明,裂紋長度為10 mm時,接近理論極限分辨率6.4 mm,缺陷回波信號與噪聲信號基本重疊,無法識別缺陷回波波包;裂紋缺陷越長,缺陷回波信號越強烈,幅值越高。驗證了SH導波為水平剪切波,其在板中傳播時質點沿y軸方向振動,因此對x軸方向缺陷敏感。
本文針對雙層鋼板焊接區(qū)域內裂紋缺陷不易檢測的問題,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SH0模態(tài)超聲導波對雙層鋼板焊接區(qū)域內裂紋缺陷的檢測,得出結論如下:
(1)通過仿真計算得出SH0模態(tài)導波計算速度和理論速度的誤差為5.6 %,實驗模型較為準確。
(2)由于雙層鋼板搭接結構和裂紋缺陷對SH導波的影響,板中主要出現(xiàn)5種信號,分別是焊縫反射信號和透射信號,主鋼板左端反射信號,缺陷反射信號和透射信號。
(3)針對不同長度裂紋缺陷,SH0模態(tài)導波對10 mm長裂紋缺陷并不敏感,缺陷回波信號幅值與噪聲信號幅值接近,無法識別缺陷回波波包;當裂紋長度從10 mm到40 mm逐漸遞增時,缺陷回波信號明顯增強,在40 mm時幅值達到最大。
(4)裂紋缺陷的計算位置與實際位置誤差為1.79 %,裂紋缺陷檢測的可實施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