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敏
(宏潤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200235)
寧波中興大橋主橋采用一跨過江矮塔斜拉橋,跨徑布置為(64+86)m+400 m+(86+64)m=700 m,主橋全寬29 m。上部結構主梁采用混合梁,中跨及部分邊跨467 m 范圍區(qū)段采用鋼箱梁,其他區(qū)段采用疊合梁;標準段梁高4.5 m,主墩墩頂梁高10.5 m[1]。主橋的效果圖如圖1 所示。
圖1 寧波中興大橋主橋效果圖
斜拉橋主塔外形采用V 型鋼結構塔柱,豎向傾角25°,塔頂設中間橫梁平衡中邊跨索力水平分力。主塔橫橋向?qū)?.6 m,順橋向?qū)? m~5.7 m,橋面以上塔高約37 m。
主塔安裝劃分為4 個區(qū)域,分別為索塔錨固區(qū)(含塔頭)、塔身標準段區(qū)、塔頂橫梁段區(qū),以及塔梁結合段區(qū);主塔在工廠分節(jié)段進行制作,通過船舶運輸至現(xiàn)場。
主塔分段采用浮吊吊裝至橋面,在塔腳分縫處安裝轉動鉸,在兩側塔頂橫梁端頭各安裝6 臺對拉油缸,通過計算機控制6 臺對拉油缸同步提升依次拖起兩側塔柱,完成主塔塔柱豎轉。豎轉施工完成后,在塔柱橫梁上安裝提升支架,提升支架上安裝4臺提升油缸,通過計算機控制4 臺提升油缸完成塔頂橫梁合龍段提升。索塔區(qū)域劃分如圖2 所示。
圖2 索塔區(qū)域劃分示意圖
主塔豎轉施工主要考慮在兩側塔頂橫梁上設置3 列6 組對拉油缸,通過對拉油缸張拉鋼絞線拖起塔柱,直到將主塔豎轉到位。主塔豎轉結構體系主要包括設置在塔頂橫梁上的對拉系統(tǒng)、塔頂橫梁與柱腳之間的臨時支撐體系、塔梁結合部位的轉動鉸和背拉索結構,如圖3 所示[2]。
圖3 主塔豎轉結構體系布置圖
對拉系統(tǒng)由對拉油缸、對拉鋼絞線和對拉鉸三部分組成。對拉鉸設計在兩側橫梁端口,在三塊腹板上各安裝一組對拉耳板。對拉耳板用40 mm 鋼板進行制作,每組對拉耳板有兩個對拉耳板。為了確保對拉耳板有足夠的抗剪能力,對拉耳板上的銷孔兩側需裝配25 mm 厚加強圓環(huán),另外對拉耳板根部箱體內(nèi)還需裝配補強勁板。一側對拉鉸由六組鉸座組成,施工時一側可以同時連接6 個200 t 對拉油缸,整個對拉系統(tǒng)總共設置12 臺200 t 對拉油缸。
支撐體系由臨時撐桿、上支撐鉸和下支撐鉸三部分組成。臨時撐桿用φ1 000×鋼管進行制作,兩頭焊接連接耳板。上支撐鉸和下支撐鉸都為雙鉸結構,上支撐鉸焊接在橫梁下側,下支撐鉸焊接在柱腳上側。支撐鉸主要用36 mm 鋼板進行制作,焊接部位梁體內(nèi)側需要結構補強。
轉動鉸是豎轉設計的關鍵,由上轉動鉸和下轉動鉸兩部分組成。上轉動鉸和下轉動鉸都為雙鉸結構,上轉動鉸焊接在主塔標準段區(qū)下端,下轉動鉸焊接在主梁的塔梁結合段上。轉動鉸主要用36 mm 鋼板進行制作,焊接部位梁體內(nèi)側需要結構補強。轉動鉸結構如圖4 所示。
圖4 轉動鉸結構示意圖
該工程背拉索主要為中跨側塔柱二次豎轉提供反力,減少對已完成邊跨側塔柱結構的影響。背拉索結構由兩個200 t 油缸、鋼絞線和錨盤組成。背拉索通過鋼絞線連接上部結構橋面鋼梁節(jié)段,用錨盤固定鋼絞線,用油缸張緊。
根據(jù)提升點具體提升油缸的布置和提升力情況布置液壓泵站;采用間歇作業(yè)的方式,轉體拉索牽引速度可達5~6 m/h。
通過傳感器、通訊模塊、計算機控制柜的連接,完成現(xiàn)場實時網(wǎng)絡控制系統(tǒng)。計算機同步控制系統(tǒng)如圖5 所示。
圖5 計算機同步控制系統(tǒng)示意圖
(1)塔柱豎向轉體時,需分析轉體過程中不同角度的受力狀態(tài),宜每10°進行一次工況計算。計算內(nèi)容主要包括:塔柱結構及臨時撐桿的應力、變形,鉸點反力,對拉鋼絞線、背索張拉力與變形。
(2)根據(jù)各個工況的計算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結果匯總分析。計算結果用于校核豎轉體系的應力、變形,也作為施工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指導。
(3)對豎轉體系各個構件連接節(jié)點進行局部計算。局部計算包括:對拉鉸應力、變形,上、下轉動鉸應力、變形,轉體銷軸及孔壁計算,以及各構件連接焊縫計算。對拉鉸局部變形分析如圖6 所示。
圖6 對拉鉸局部變形分析示意圖
豎轉前應進行整體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
(1)主塔結構質(zhì)量、外形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塔柱平躺狀態(tài)中心線位置偏移值不大于±2 mm。
(2)對拉鉸、轉動鉸等鉸支座結構及銷軸的連接質(zhì)量應符合豎轉設計要求。
(3)臨時撐桿連接、背拉索連接等應符合豎轉設計要求。
(4)對拉鋼絞線、油缸錨片應完好無損,安裝正確;泵站與油缸之間的油管連接正確、可靠。
(5)控制系統(tǒng)電路電源接線、安裝正確無誤;信號傳輸、數(shù)據(jù)通訊正確無誤。
加載過程采用逐級加載方式,依次加載20%、40%、60%、70%、80%、90%、100%。從60%開始,每級加載完成后靜置20 min,對豎轉結構體系進行檢查,重點關注轉鉸結構。
(1)逐級加載完成并檢查確認后,將塔體轉體脫架,塔體完全離開胎架后即靜置觀察,靜置時間約3 h。期間密切檢查各傳感器工作是否正常,油缸、液壓泵站和計算機控制柜工作是否正常,各種備件、通訊工具是否完備;檢查塔柱結構、轉鉸結構、錨點及臨時撐桿結構體系等焊縫是否正常,結構的變形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
(2)先豎轉邊跨側塔柱,以靠中跨側主塔立柱做為配重,計算機控制連接在中跨側塔柱橫梁上的6個對拉油缸開始同步提升,張拉拖起靠邊跨側塔柱,此時邊跨側主塔背索處于松掉狀態(tài)。
(3)靠邊跨側主塔立柱豎轉到位后,連接在中跨側主塔橫梁上的6 個對拉油缸開始停止作業(yè),處于靜止狀態(tài);完成邊跨側主塔立柱與塔梁結合段的焊接,然后邊跨側塔柱背索開始張緊。
(4)邊跨側塔柱豎轉完成后,開始豎轉中跨側塔柱。中跨側塔柱豎轉以已安裝到位的邊跨側主塔立柱為張拉塔架,背索為后錨點,計算機控制連接在邊跨側塔柱橫梁上的6 個對拉油缸開始同步提升,張拉拖起中跨側塔柱。
(5)靠中跨側塔柱豎轉到位后,連接在邊跨側塔柱橫梁上的6 個對拉油缸停止工作;完成中跨側塔柱與塔梁結合段的焊接,中跨側塔柱豎轉完成。
(6)在主塔豎轉過程中,環(huán)口是緩慢就位的,通過在塔根部兩側面布置6 道就位擋塊來限制主塔環(huán)口就位的路徑。就位擋塊用30 mm 厚鋼板進行制作,在上部切成一個喇叭口,通過設置就位擋塊可以有效地防止主塔豎轉就位時產(chǎn)生左右偏位。
(7)在主塔豎轉就位前,對拉鋼絞線受力逐步減小,不利于對拉油缸施工控制。宜采用同步張拉背索的方法主動提供拉力。
在塔柱采用鋼結構時,宜優(yōu)先采用低位平面拼裝,再豎向轉體就位施工,可有效減少高空作業(yè)量,降低塔柱高處拼裝作業(yè)的安全風險,也有利于現(xiàn)場鋼結構施工質(zhì)量的控制。豎向轉體施工無需搭設大量承重支架、腳手架,從而減少大型吊裝設備使用量,具有經(jīng)濟性好、施工進度快等優(yōu)點。
中興大橋V 型主塔于2018 年8 月順利完成豎轉施工,安全無事故,質(zhì)量符合設計與規(guī)范要求。其成功經(jīng)驗可為其它類似橋梁的施工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