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敏,宋蘭平,莊孝敏
(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31)
為了更好地控制集料壓碎值,《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JTG E42—2005)專門針對瀝青路面壓碎值的試驗方法進行了修改,足見壓碎值在瀝青路面質量控制中的重要性[1]。巖石在承受動靜荷載時,本構關系和力學特性差異很大,常溫和高溫狀態(tài)下巖石的力學性能也存在很大差異。集料壓碎值是衡量力學性質的指標[2]。在瀝青路面的實際施工過程中,集料要經過高溫加熱、高溫初始壓實、振動碾壓及降雨的干濕循環(huán)等條件。若集料吸水率過高、泥化程度偏高,會對集料壓碎值造成很大影響。現(xiàn)行標準中的壓碎值試驗均是在集料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只對用于試驗的集料規(guī)格、試驗作用力提出要求,并未對集料的溫度、浸水等其他條件進行規(guī)定。
按現(xiàn)行《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JTG E42—2005)[3]規(guī)定:將石料用9.5 mm和13.2 mm標準篩過篩,取9.5~13.2 mm中間試樣備用。取試樣3份,每份3 kg,分三層均勻裝入試模中,每層試樣數量大體相同。每次均將試樣表面整平,用金屬棒的半球面端從石料表面上均勻搗實25次。用金屬棒作為直刮刀將表面仔細整平,稱取試模中試樣質量,以相同質量試樣進行壓碎值的平行試驗。將裝有試樣的試模放到壓力機上,同時將壓頭放入試筒中,開動壓力機,均勻施加荷載,10 min左右內達到總荷載400 kN,穩(wěn)壓5 s后卸載,通過2.36 mm篩孔的試樣占壓碎前試樣總量的比值即為壓碎值。試驗狀態(tài)有5種:(1)自然狀態(tài);(2)經48 h飽水然后晾干后的狀態(tài);(3)經24 h、195 ℃高溫冷涼后,再進行48 h飽水,晾干后再在105 ℃烘24 h后狀態(tài); (4)經24 h、195 ℃高溫后立即進行試驗;(5)經48 h飽水晾干后進行24 h、195 ℃高溫狀態(tài)。
三種試驗石料來源為即墨大信料場、萊西姜山鎮(zhèn)料場、萊西其他地區(qū)碎石。對集料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承壓能力進行試驗,對比結果見表1~表3。
表1 即墨大信石料不同狀況下的壓碎值比較
表3 萊西石料不同狀況下的壓碎值比較
表2 萊西姜山石料不同狀況下的壓碎值比較
(1)由圖1可知,即墨大信料的壓碎值變化規(guī)律與萊西姜山料類似,自然狀態(tài)下壓碎值最大;高溫飽水烘干等系列環(huán)境作用模擬對集料的壓碎值影響較大,壓碎值最小。壓碎值從自然狀態(tài)到飽水晾干到高溫飽水烘干依次降低,說明高溫、飽水、烘干等措施對萊西姜山料產生了較強的正向影響。(2)由圖2可知,三種條件下壓碎值差別不大,都在21.5%~22%范圍內,證明環(huán)境因素對萊西料的抗壓碎性能影響不大。自然狀態(tài)下的壓碎值最大,說明環(huán)境因素對萊西料產生了正向影響。(3)由圖3可知,三種條件下壓碎值有一定差別,壓碎值在13%~15%范圍內,其中自然狀態(tài)下的壓碎值最大;高溫飽水烘干一系列環(huán)境作用模擬對集料的壓碎值影響較大,壓碎值最小。壓碎值從自然狀態(tài)到飽水晾干到高溫保水烘干依次降低,說明高溫飽水烘干一系列作用萊西姜山料產生了較強的正向影響。不同工況、不同地區(qū)集料壓碎值變化規(guī)律見圖4 。
圖1 即墨典型石料
圖2 萊西典型石料(大理巖)
圖3 萊西典型石料(姜山鎮(zhèn))
圖4 不同工況、不同地區(qū)集料壓碎值變化規(guī)律
(1)由試驗數據可以看出,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對集料的壓碎值有較大影響,數值變化約18%左右。 (2)采用的玄武巖和石灰?guī)r集料性能較好,高溫、飽水后對壓碎值指標影響較正面。(3)經24 h、 195 ℃高溫冷涼后,再進行48 h飽水,晾干后再在105 ℃烘24 h后的高溫飽水試驗可指導識別風化 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