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瑤瑤,吳 濤
(山東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31)
隨著高速公路的快速發(fā)展,高速公路隧道建設規(guī)模日益擴大。公路隧道建設的技術水平在保證隧道安全性、耐久性及經濟性大幅提高的同時,隧道洞口的景觀設計也成為公路隧道設計的一個重要部分。景觀概念已經被有意識地導入到設計中,洞門設計有了重要發(fā)展[1]。
高速公路隧道口一般立面面積較大,車輛行駛密度大,洞口的關注率較高,一個合理設計的隧道洞門,將會給駕駛員及乘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隧道的洞門形式選擇及景觀設計尤為重要。不僅要從工程受力方面來選擇洞門形式及尺寸,還應從人的審美本能和生理需要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京滬高速濟南連接線工程是濟南市連接二環(huán)南路、二環(huán)東路和G2京滬高速公路的一條城市快速路。漿水泉隧道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搬倒井村東南約400 m處,出口位于龍鼎大道以西1.2 km處。隧道采用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 km/h,主洞內輪廓凈高8.961 m,凈寬17.608 m。隧道采用分離式結構型式,左右幅相距約14~31 m,屬大斷面特長隧道。
隧道進口位于采石場掌子面,坡面近直立,寬約50 m,高約15 m,洞軸線與地形坡在近于正交;隧道出口也位于原采石場掌子面,坡面近真立,寬約100 m,高約12 m,洞軸線與地形坡面大角度斜交。
洞門景觀設計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隧道洞門景觀設計旨在使原本單調、生硬的隧道洞口變得豐富多彩,給駕駛者及乘客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優(yōu)美和諧的行車環(huán)境;同時減少隧道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使得公路隧道工程巧妙地融入大自然中。
隧道洞口景觀要素分為直接、間接和相關景觀要素[2]。影響要素范圍廣,層次多。同時,隧道洞門設計成為一個涉及多個領域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專業(yè)有土木工程、建筑學、生態(tài)學以及美學等[3]。在設計時,各專業(yè)相互穿插,有機結合,但不能隨心所欲,應按照洞門景觀設計基本原則進行設計。
隧道洞門首先要滿足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只有確保了隧道洞口的安全性,才能進一步考慮隧道洞門的景觀設計。其次隧道洞門的安全性主要體現在洞門形式的選擇及洞門結構尺寸的確定。(1)公路隧道洞門常見形式主要有端墻式和削竹式。針對不同的隧道進出口地層情況選擇不同的洞門形式,以保證邊仰坡的穩(wěn)定性和線路安全性。(2)洞門作為支擋隧道洞口正面仰坡和路塹邊坡的結構物,應按擋土墻理論進行檢算,確定洞門尺寸。使之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結構抗力大于作用效應,保證結構的安全性[4]。
隧道洞門景觀應給人以美的享受,體現現代人的審美觀念,使得司機及乘客在通過隧道洞口時,能緩解公路行駛過程中一成不變帶來的枯燥感,使人眼前一亮,形成一定的視覺沖擊,調節(jié)駕駛者的疲勞情緒。但在設計時,景觀亦不應過于繁雜和細致,以免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影響行車安全。
隧道洞門的景觀設計要充分考慮與隧道洞口周邊植被的關系,與山形相結合,適應所處位置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隧道洞口設置時,遵循“早進晚出”的原則,盡可能與自然保持一致,減少對山體的切割。另外,洞門景觀還應與當地的文化相結合,體現風俗人情,從而折射、滲透區(qū)域文化。
隧道洞門作為隧道進出口的標志,首要作用是保證結構及行車安全,景觀設計應在其基礎之上,結合周邊環(huán)境進行,不應單純?yōu)榱司坝^設計而耗費過多的人力物力。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充分利用結構特點進行景觀設計,以減小工程造價,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漿水泉隧道進口小樁號端為搬倒井互通立交,出口大樁號端為龍鼎互通立交。隧道洞口的位置,按照“早進洞、晚出洞”的原則確定,綜合考慮隧道前后互通立交布設,最大限度地降低洞口處的邊、仰坡開挖高度,減少對洞口山體及植被的破壞,保護自然環(huán)境,遵循生態(tài)適應性原則。但由于空間限制,為避免變速車道漸變段起終點進入隧道,使進出口位置均需往山體側推移,導致隧道進、出洞口的邊、仰坡較高,在此情況下,根據隧道洞門的受力特點,洞門形式選擇端墻式。端墻式洞門能夠有效地承受背后山體土壓力,阻擋自仰坡上方滑落的土塊,保證正面仰坡和路塹邊坡的穩(wěn)定性,此外,洞門能引導坡面匯水偏離隧道,保證隧道洞口不被積水沖刷,以保證線路的安全。
由于條件限制,隧道進出口仰坡較高,且山體裸露巖石較多,很難通過植被綠化來改善洞口景觀,因此,考慮在端墻式洞門墻上增加景觀,以改善洞口環(huán)境。由于傳統(tǒng)端墻式洞門形式單一,且端墻部分較高,很容易給駕駛員帶來壓抑感。在此情況下,采用我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常見的石雕欄板,將端墻頂部做成拱形。一方面能增加端墻高度,遮擋隧道進出口處的高仰坡;另一方面打破傳統(tǒng)隧道洞一成不變的老套設計,減少由于端墻式洞門的厚重造成的壓抑感,增加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駕駛員行駛過程的枯燥與疲憊。
在設計石雕欄板上的雕刻圖案時,充分考慮濟南的特色—泉水。漿水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因水質美如瓊漿玉液而得名,泉水清冽甘美,常年不涸。因此,漿水泉隧道在洞門景觀設計時,在洞門中添加泉水的元素,充分體現泉水在泉城濟南所占的重要地位。隧道洞門設計見圖1。
圖1 漿水泉隧道洞門設計
在隧道洞門景觀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端墻式洞門的現有條件,在其基礎上增加景觀,使之在滿足洞門的功能性需求的基礎上,通過添加石雕欄板等元素,增加隧道洞門視覺上的美感。不額外增加過多的圬工量,減少景觀設計在隧道工程造價中的比例,充分體現了洞門景觀設計時經濟實用性的原則。
在隧道洞口設計過程中,充分認識到隧道洞門既是受力結構,又具有造景功能,實現結構與景觀的同步設計。(1)在隧道景觀設計中,應盡量減小對當地環(huán)境的破壞,盡最大地限度恢復。當隧址區(qū)環(huán)境較差時,可通過人造景觀來提高隧道洞口的美感,但也應使洞口景觀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簡潔和諧,不突兀、繁雜。(2)在城市隧道洞口景觀設計中,還應體現現代人的審美觀念,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體現不同的環(huán)境主題。(3)在景觀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項目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將自然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境以及人類生存環(huán)境有機結合,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豐富隧道工程文化的氣息,賦予其人文歷史的內涵。
隧道洞門景觀設計目前仍處于不斷摸索階段,還需做更深入地研究,要求設計人員掌握多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并進行有機結合,設計出更優(yōu)秀的隧道洞門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