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藝術課堂,借助公共藝術課堂傳遞“真善美”的正能量,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為此,高職院校要充分借助公共藝術課堂作為教育平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行與完善,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
關鍵詞:公共藝術;思政教育;對策
一、前言
公共藝術課程在高職院校中屬于公共選修課程,但是卻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品質及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借助公共藝術課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發(fā)揮更大的教育價值。
二、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堂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層面
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偏低,很多學生都來源于經濟不發(fā)達的農村,為此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幾乎沒有接觸過藝術教育,藝術審美及藝術修養(yǎng)能力不足。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調查了解,很多學生認為公共藝術課程并不屬于主要學習內容,尤其對于日后的工作實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這對于思政教育在藝術公共課堂中的開展是非常不利的。另外,高職院校學生進入校園后,能夠自由的接觸手機、電腦等設備,雖然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同時也容易造成不良思想的傳播,對于自制力較弱的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容易出現(xiàn)沉迷網絡的情況,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內外因素都導致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較差,也不愿接受思政教育,為此思政教學在公共藝術課堂中的開展難度較大。
(二)教師層面
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教師雖然有些是從事藝術教育的專業(yè)人才,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缺乏藝術修養(yǎng),也沒有藝術潛力。為此開展公共藝術課堂時僅僅是講解一些零散粗淺的知識,甚至有教師只是通過播放視頻來傳播藝術相關理論知識,未對其進行講解。為此在公共藝術課堂中開展思政教學工作也就無法開展。另外,缺乏晉級與鼓勵政策,導致教師教學態(tài)度不端正,教學方法及手段落后,無法將思政教育與公共課程教育有效結合,導致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無法有效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對于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起到了阻礙作用。
(三)學校層面
根據(jù)我國教育部的要求,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就是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之后發(fā)展至“高技能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某一特定的崗位所需要的技能以及知識。在這樣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下,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重點就在于根據(jù)特定技術或者崗位培養(yǎng)實踐型人才,忽視了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另外,很多高職院校認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在思政政治教育課中開展,主要責任人是思政輔導員,缺乏公共藝術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認識,導致思政在公共藝術課程中的應用缺乏健全的組織機構,缺乏統(tǒng)籌管理,缺乏監(jiān)督與指導。最后,高職教育學校未結合自身教育特點,深入挖掘高職教育的特點,導致教育形式過于單一,培養(yǎng)思路機械化,內容枯燥無味,影響了公共藝術課堂與思政教育的有效結合。
三、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的對策
(一)從頂層角度設計思政教育與公共藝術課堂融合對策
所謂頂層角度就是指高職院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或者教學體系的設定階段,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在開展公共藝術課堂教學時,就應該將思政教育的開展與實施目標進行確定、分解與細化,在教學目標中明確思政教育在公共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及目標效果,并且對目標進行細化分解,使得這一教學目標能夠有效的開展與落實,便于實踐操作。首先,公共藝術課堂中要以藝術鑒賞及藝術實踐作為基礎,結合思政教育,重新構建公共藝術課堂,從多渠道與多方面實現(xiàn)對藝術課程資源的深度挖掘,使得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堂更為完善,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與藝術實踐能力,最大程度發(fā)揮藝術課堂教學的價值;其次,構建二者融合的課程教育體系,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藝術的人文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另外,在高職院校的公共藝術課堂教學中,要將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有機融合,最大限度的開拓思維,提升人文素質,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最后,在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藝術審美的特點,融合思政教育,改革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選擇正確價值的能力。
(二)拓展思政教育在公共藝術課堂應用的途徑
為了有效的推動公共藝術課堂中的思政教學水平,可以通過提升公共藝術課堂的思想內涵,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拓寬思政教學途徑,在思政教學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學生喜愛的公共藝術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公共藝術課堂作為研究對象,全面了解與把握公共藝術教育與思政教學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教學途徑的拓展。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示范作用,充分發(fā)揮公共藝術課堂教學的顯性功能,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融入思政教學,還可以發(fā)揮第二課堂教學,營造校園文化藝術氛圍。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公共藝術教育關系密切,為此積極開展藝術教育實際上也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對策。例如高職院??梢詤⒖嘉覈渌髮W,成立校內藝術類社團,開展藝術文化活動,從而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學校也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開設不同的藝術展廳,例如音樂展廳,美術展廳等。學校也要起到帶頭作用,組織學建立藝術組織,在豐富業(yè)余生活的同時也帶動校園藝術教育的開展,從藝術活動中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教育與教育他人。
(三)提升教師教學理念
為了推動思政教育在公共藝術課堂中的應用,就需要建立完整的教育平臺,組建更為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為此要轉變學生的教學思維,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及綜合素養(yǎng),從根本上提升公共藝術課堂的思政教學效果。
首先,要改變教師對公共藝術課堂及思政教學的認識,不僅要認識到藝術教育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同時也要認識到思政教育與公共藝術課堂融合的積極作用,從內心深處認可二者的融合;其次,教師要加強研究,包括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公共藝術教學中的精神指引、結合思路、實踐措施等,實現(xiàn)在藝術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與精神實質上,將藝術教育的人文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意識以及價值判斷意識,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束語
在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堂中融入思政教學內容,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人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為此在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堂中融入思政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課程目標、課程思路的設計,拓展思政教學途徑以及提升教師教學理念等形式,實現(xiàn)思政政治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琴.基于活動課程理論的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探析[J].美與時代,2015(7).
[2]李曾輝.素質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評價改革[J].才智,2016(35).
[3]朱成軍.高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現(xiàn)狀分析和教學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