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 要:在教育中必須注意培養(yǎng)完整的人性。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要注意改變片面灌輸書本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輕視品德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健全人格形成以及健康心理,要為他們以后建立良好的職業(yè)習慣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學習類型;應對策略;教育效能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辦學規(guī)模已經超過了本科教育。然而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成績比較低,學習能力、自律意識還比較薄弱。一方面,他們渴望知識,學到本領,將來能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他們又焦慮,彷徨,找不到人生的坐標。這些學生當中,有自尊、自愛,有自強、自信的,有冷漠、孤僻,也有自卑、自戀,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的。歸總起來,目前的高職院校學生主要有以下的學習類型:
(一)進取型 ? 這一類的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自信心,懂得自尊、自強和自愛。他們大多聰明伶俐、勤奮好學,是學習的佼佼者。這類學生雖然高考成績不是很高,但因為虛心向學,很適合于接受教育。作為教育者,不用替他們擔心,只是替他們預備好所需要的知識,對他們提出明確而較高的要求就行了。
(二) 自卑型 ? 這一類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比較差。沒有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對即將學習的內容一無所知,只能被動地聽課,不會鞏固復習,對學過的知識消化不良,成績也比較差。平時表現(xiàn)為膽小怕事,自嘆自艾,悲觀失望。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學習不認真,活動不積極,認為考上高職院校沒有臉面,低人一等。這些學生有的基礎較差,有的身體狀況不好,有的家庭陷入困境,有的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過比較多的挫折。如果他們的自卑心理得不到及時的疏導,自信心樹立不起來,就勢必影響到學習任務的完成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放任型 ? 這種心理類型的學生多表現(xiàn)為放任自流,得過且過,對什么都無所謂,麻木不仁。他們大都志大才疏,為人淺薄,持著親友對自己的嬌慣和過度寵愛,過著悠哉游哉的生活。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好像讀高職院校是親友逼他來的,學大專不是自己的本意。因此學習不是主要的事情,只要混個畢業(yè)文憑找到一個單位落腳就行。雖然這類學生為數(shù)不多,但危害很大,影響自己成材不說,還像病毒一樣影響到其他同學,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是不能小視的。
(四)逆反型 ? 這類學生大多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處處喜歡標新立異,體現(xiàn)與眾不同。不屑于考慮別人的意見或做法,不善于自我分析或自我批評。不服從管理,頂撞學生干部甚至頂撞老師,和學校對著干。容易感情用事,說話辦事不考慮后果,但事情過后又容易后悔。這類學生喜歡走極端,攻擊性強。處理不好,會成為教育工作的障礙,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五)走神型 ?這類學生思想渙散,上課走神,主要心思不在學習上,身在曹營心在漢,心猿意馬,老想著學習以外的事情。課堂上注意力無法集中,開小差,玩手機、打游戲,或者干脆伏桌子打瞌睡。在課堂上不積極參加互動,不積極參與同學討論。導致基礎薄弱、知識生疏。老師講的知識經常銜接不上。之前學過的知識也沒有消化好,跟不上課堂進度,。
以上都是高職院校學生存在的一些學習類型,摸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就才能對癥下藥,對學生開展有效教育。那么對于這些不同學習類型學生有哪些行之有效策略和方法呢?
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的一切天賦力量和能力得到和諧發(fā)展。由此看來,在教育中必須注意培養(yǎng)完整的人性。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要注意改變片面灌輸書本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輕視品德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健全人格形成以及健康心理,要為他們以后建立良好的職業(yè)習慣創(chuàng)造條件。具體做法以下:
(一)營造班級小氣候學生的成長最重要的環(huán)境就是班級環(huán)境。班級是學生求知練能的基本場所,更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環(huán)境。因此教育中要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學風為首要任務。使學生在一個學習氣氛濃厚,而有積極向上的班集體里學習和生活。
(二)經常給學生吃清涼藥我們的學生正處在百年大變局的時代里,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每天接觸到的信息是海量的,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學生處在信息轟炸的環(huán)境中,就會變得浮躁,甚至迷失自我。比如,我教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中有個覃某某,這個學生父親是建筑老板,母親是公務員,為人很驕傲,平時紀律散漫,經常曠缺課。常常看不起同學,甚至連老師都不放在眼里。我通過和他談心,誠懇的指出他的不足,如測距、計算機二級、普通話還沒過關等,這樣下去既考不了公務員,就算父親的班也難接。使他清醒了頭腦,正視到自己的不足,很快在對人態(tài)度和遵守紀律方面變得自覺多了。
(三)把學生當朋友看待 ? 一般人看來,在學生面前的角色往往是居高臨下的。按照教育民主的觀點,學生和老師都是平等的,只是身份不同罷了。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心理換位,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多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對學生的教育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到學生的自尊,要留有余地,切忌一刀切,語言要斟酌。列寧說過:“你批評了一個人,又總是讓這個人高高興興地離開?!绷妓幉槐乜偸强嗫?,糖衣膠囊式的批評也是可以選擇的。這種方式比較適合于自卑型,脆弱型和進取型的學生,和風細雨,四兩撥千斤,不用費多少力氣,教育效果已達到。
(四)給機會讓學生宣泄現(xiàn)在的學生很多心理很內向脆弱,有心里話不輕易對人說,遇到什么困難都是一個人默默的承受。長期下去,學生會憋出病來的。當積累到難以忍受的地步就會爆發(fā)出來,難以抑制,那樣后果會難以設想。因此教育者要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幫助、引導,讓學生把胸中郁悶之情,比如:悲傷,委屈,苦悶,煩惱,憤怒等不滿情緒通過合理的方式宣泄出來。特別是對那些自卑型、脆弱型的學生,班主任要多接觸他們,并鼓勵他們多接觸同學,多參加集體活動,及時地把心中的委屈和憂傷等垃圾情緒清理出來,并養(yǎng)成習慣,以保證自己的心理衛(wè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