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軍民,周致遠,趙秋晨,潘艷艷
(沛縣中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江蘇徐州 221600)
目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隨之上升[1]。冠心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在于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發(fā)管腔狹窄或阻塞,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有助于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狀態(tài)的緩解,重建冠脈血流,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小,療效確切[2]。相關研究顯示,實現(xiàn)完全血運重建是PCI的理想治療效果[3]。盡管采用PCI術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多數(shù)老年患者冠脈病變較為復雜,采用PCI治療后不完全血運重建的占比仍較高。有學者提出,完全血運重建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發(fā)生率低于非完全血運重建患者,同時重復住院率與血運重建率較低[4]。因此,確定影響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的相關因素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故設立本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沛縣中醫(yī)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186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PCI術后冠狀動脈病變血運重建情況將其分為完全血運重建組(84例)和非完全血運重建組(102例)。納入標準:冠心病患者符合《美國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非完全血運重建是指直徑 > 2.5 mm的血管經(jīng)PCI治療后仍有>50%狹窄病變[6]。均行PCI術者;臨床病歷資料完整者;無介入治療禁忌證者等。排除標準:PCI術失敗者;合并肝、腎等重大臟器病變者;合并感染、血液系統(tǒng)及其他疾病者等。研究經(jīng)沛縣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研究方法 ①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包括吸煙數(shù)、年齡、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7]分級、心血管病家族史、術前心臟超聲指標、臨床診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心絞痛、穩(wěn)定性心絞痛)、臨床合并癥(高血壓、高脂血癥、2型糖尿?。⒐跔顒用}病變SYNTAX[8]評分等,其中術前心臟超聲包括左室舒張末期直徑(LVEDD)、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收縮末期直徑(LVESD)、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采用心臟彩色多普勒檢查儀測定;SYNTAX分值范圍0~83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術后MACE的發(fā)生風險越大;②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的獨立危險因素。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危險因素篩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相較于非完全血運重建組,完全血運重建組患者吸煙支數(shù)顯著減少,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患者占比、SYNTAX評分、LVESD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PCl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的單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吸煙支數(shù)多、LVESD高均為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的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 1.379、1.636,均P<0.05),見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PCl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臨床研究顯示,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可隨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加,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9]。目前通常采用PCI術治療冠心病患者,其通過將狹窄的冠狀動脈血管疏通,從而使心肌缺血狀態(tài)緩解,同時可使梗死面積減小,防止血管再狹窄的發(fā)生,保障患者心臟活力。
血運重建是指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的方式,使狹窄或閉塞的動脈血管重新恢復暢通,器官恢復血液供應。相關臨床研究顯示,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早期再次血運重建的現(xiàn)象仍較為普遍[10]。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的影響因素并對高危人群進行有效防治,對于患者的預后恢復意義重大。本研究結果顯示,LVESD高、吸煙支數(shù)多為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的影響因素,與王國位等[1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PCI手術的成功并不代表治療的結束,PCI術后的管理同樣重要,吸煙本身可提高冠心病的發(fā)病概率,對已經(jīng)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危害加倍。有學者提出,PCI術后吸煙患者再次血運重建的風險是未吸煙患者的2倍,香煙中所含的尼古丁成分可作用于血管內(nèi)皮,加速患者血管病變,因此吸煙支數(shù)多可影響患者術后的血運重建[12-13];因此,對于冠心病患者應指導其盡量戒煙或減少吸煙,防止PCI術后再發(fā)生狹窄。LVESD高的患者提示心功能存在受損情況或心室收縮不全的現(xiàn)象,心室泵血量少,影響全身血液有效循環(huán),機體存在缺血現(xiàn)象,采用PCI術治療后,血管容量增加,導致心室泵血量少更加明顯,因此血運重建效果受到影響[14-15]。臨床需實施更為嚴謹?shù)腜CI術前規(guī)范化治療,嚴格控制病情,延緩患者心室重構,避免LVESD升高,對改善PCI術后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吸煙支數(shù)多、LVESD高為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完全血運重建的影響因素,臨床需注意對其危險因素進行有效防治,可通過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控制上述危險因素,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