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方件
經(jīng)歷無數(shù)的戰(zhàn)亂和動蕩歲月的老唱片,能保留下來的已屬鳳毛麟角,其歷史價值彌足珍貴。
1907年,唱片傳入中國,至今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一個多世紀以來,科技的發(fā)展使得音樂載體快速更新?lián)Q代,老唱片也隨著老式留聲機一起退出歷史舞臺。這些年代久遠的老唱片成了投資市場的“古董”。
老唱片在經(jīng)歷了列強的入侵、國內(nèi)的動亂、文革的洗劫等動蕩時期的破壞,幾近消逝殆盡。在封建舊社會,一些反封建題材的老唱片受到極大的摧殘,如江浙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因為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和對封建禮教的反抗,一度在文化領域被遺棄。
早些年,中國老唱片市場一直是有行無市,其價值被市場低估。在國內(nèi)的藏品交易市場上,我們經(jīng)??吹揭恍┟麕煹淖之嬙谂馁u會上受到人們的極力追捧,創(chuàng)出令人咋舌的天價。但同樣作為藝術品的老唱片卻一直受到冷落,很多老藝術家在他們藝術生涯結束后便漸漸為人所淡忘。他們灌制的原聲唱片不僅沒有出現(xiàn)在大型的拍賣會,甚至在藏品交易市場上也較少見。
實際上,老唱片收藏就是各種歷史聲音的收藏。清末、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大躍進、“文革”和改革開放之初等各個時期,包括名人的聲音,如政治家、藝術家、歷史人物、風云人物的演講、發(fā)言稿以及各類器樂和聲樂的老唱片都值得一藏。在這其中,“百代”等老牌公司早期的78轉唱片收藏價值最高。1921年上海百代公司改組為“東方百代”,并在貝當路(今上海華山路)設廠,直接在中國生產(chǎn)唱片,其間公司先后更名為英商上海電器音樂實業(yè)公司、中國唱片廠、上海唱片廠、人民唱片廠等,成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的音像制品企業(yè)。當年,聶耳、黎錦光、任光、冼星海等杰出音樂家均在百代公司工作過,并留下了一批曠世孤品,如《義勇軍進行曲》《漁光曲》《金蛇狂舞》《翠堤春曉》《昭君出塞》等唱片,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像20世紀30年代百代公司推出的《義勇軍進行曲》首版唱片已成為難得一見的珍品。
中國收藏協(xié)會的老唱片收藏家壽小鈞表示,早期的經(jīng)典唱片現(xiàn)在很難尋覓,但只要留心有時仍能偶遇,投資者可以多關注中晚期的唱片。不過從大眾收藏方面來看,對比連環(huán)畫藏品等市場的升溫,老唱片還處于一個價值洼地?!笆昵?,文革時期定價僅一角多錢的樣板戲連環(huán)畫,已超過一兩百元,而整套樣板戲的唱片,卻只能賣到幾十元。即便是著名老藝術家灌制的唱片,比如京劇大師梅蘭芳錄制的唱片,100元左右也能買到,甚至藏品市場上罕見的大中華戲曲唱片,最高也不會超過千元?!碑敃r,這種厚此薄彼的現(xiàn)象是不正常的。
近年來,作為小眾雅賞的老唱片逐漸向大眾收藏方向發(fā)展,其收藏潛力不斷被挖掘,價格上漲很快。如一張1934年出品的《金蛇狂舞》和《彩云追月》樂曲唱片,市場價大約在1.5萬元和8000元左右。市面上的老唱片出品時間越早,品相越好,價格就越高,比如民國時期的老唱片,不少都能賣到800—1200元一張。而一些有領袖人物或明星聲音的唱片則價值更高。比如“金嗓子”周璇等明星當年灌制的唱片,一般都被藏家視為珍品收藏,幾千元一張都不一定能買到;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領袖人物,比如毛主席、周總理講話聲音的唱片及60和70年代出品的越劇唱片也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此外,“文革”時期的唱片,現(xiàn)在的市場價也不低,在數(shù)百元甚至幾千元。
除了這些老唱片外,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港澳歌星的流行歌曲唱片也有不少粉絲追捧,其價格也是一路看漲,如張學友的《真情流露》開價1800元,還無現(xiàn)貨;一些平常貨,如梅艷芳、譚詠麟等歌星的唱片價格是60~100元;1998年,購買張國榮的第一張黑膠唱片《情人箭》,只需100港元,如今花3000元也不一定能找到一張質量上乘的,二十多年間價格竟翻了30倍。對于黑膠唱片來說,古典或絕版的價值最高。
據(jù)壽小鈞介紹,目前老唱片收藏較其他藏品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因為老唱片基本沒有贗品,老唱片從問世到停產(chǎn)也就一百年歷史,其生產(chǎn)設備已經(jīng)銷毀或者封存,即使有人想要制造贗品,其技術、設備、原料都達不到,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鑒別容易掌握。不過也有例外,少數(shù)造假者利用近代出版的唱片,更換片心和封面,在對其進行一番改造之后,一張普通的黑膠木唱片就會搖身一變?yōu)檎淦?。不過造假者的技術再高超,藏家拿到唱片之后,只要試聽一下,就能分辨出真假來。壽小鈞說,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重視的內(nèi)容,2006年文化部出臺政策禁止出口1949年以前的唱片,可見政府對老唱片的保護已經(jīng)逐漸重視起來,收藏也要跟著時代走。
老唱片的價值,由眾多因素決定,一般來說,年代越久、牌子越雜、材質越脆弱、內(nèi)容越不可再生的老唱片,價值就越高,具體來說:
一看年代。年代越是久遠,老唱片的價值就越高。清末的老唱片,留存至今的已經(jīng)是鳳毛麟角,十分珍貴,載有中國戲曲、曲藝內(nèi)容等,每張都在幾千元上下,而且正在快速增值。
二看牌子。許多人都以為,名牌的一定是最好的,老唱片收藏卻不盡其然。老唱片收藏雖然也注重牌子,比如大中華等這些知名唱片價格自然不菲,但有些雜牌唱片,因為其當時流通量小,所以物以稀為貴。雜牌唱片因為數(shù)量很少,價格很快就翻倍。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的唱片公司是法國唱片商樂浜生創(chuàng)建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唱片標志為我們熟悉的一只公雞。后來,英商又創(chuàng)建了上海勝利唱片公司,唱片標志為一只狗在聽喇叭。1917年,由孫中山先生親自命名、中國人自己辦的大中華唱片廠在上海成立,唱片標志是我們看到的印有雙鸚鵡商標的唱片。那段時間里,唱片廠興起成風,先后又有高亭、蓓開、鳳凰、新月、百樂、壁架、先施等多家唱片公司建立。但到后來,因為制作成本太高、資金緊缺、不少小唱片廠紛紛倒閉,所剩無幾,只剩下大中華唱片廠、百代和勝利唱片公司三足鼎立。因此,能留存下來的雜牌唱片,身價倍增。
三看材質。唱片在我國的歷史大致在1908年—1991年。根據(jù)不同材料唱片一般分為:膠木唱片、塑料唱片、臘制唱片、銅唱片、金唱片等。膠木唱片被廣大收藏者所看好,首先,膠木唱片的存世量,特別是“文革”時期的一些精品數(shù)量越來越少;其次,膠木唱片風行世界近百年,內(nèi)容可謂是包羅萬象,成為研究歷史文化最真實可靠的資料。目前,一張品相好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精品膠木唱片,市價高達百余元,其中1966年至1968年出品的紅色歌曲膠木唱片,有的已突破千元大關。一套八張于1968年由中國唱片總公司灌制的編號為WM—24至WM—31,錄有當時國家領導人講話的膠木唱片,標價竟高達1.85萬元。除了膠木唱片,紙面唱片也因為其存世量稀少而受到關注。
四看內(nèi)容。老唱片灌錄的內(nèi)容一般包括:新聞、名人演講、領袖講話錄音、電影錄音剪輯、地方戲曲、京劇、歌劇、歌曲、相聲等。其中,領袖和名人的講話錄音、地方戲曲、少數(shù)民族歌曲等比較稀有珍貴。比如孫中山先生的演講唱片,在當時廣受歡迎,發(fā)行不少,但是,經(jīng)過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磨洗,保存下來已屬寥寥,除宋慶齡故居紀念館、上海博物館等少數(shù)國家文博單位外,民間很少能見到此物。1996年11月,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主辦的拍賣會上,公開拍賣一張孫中山先生的演講唱片,因為其十分稀有罕見,在拍賣時引起轟動,要價上萬元。此外,地方劇種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歌曲,因為逐漸失傳也越來越稀有。壽小鈞說:“有的唱片,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有錢都買不到?!?/p>
聲音是最真實的歷史檔案,比起文字資料,聲音有著獨特的感染力。經(jīng)歷無數(shù)的戰(zhàn)亂和動蕩歲月的老唱片,能保留下來的已屬鳳毛麟角,其歷史價值彌足珍貴。收藏老唱片是一種享受,因為它具有其他藏品所沒有的感染力。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