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清
現階段如何去建設我們的智慧城市?“昆侖鏡”帶來了想象的空間。
在科幻電影里,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人類文明建立了巨大的智能化城市,普及的信息技術籠罩全球,如電影《攻殼機動隊》里,龐大的全息廣告牌在城市上空交相輝映,機器人服務員站在街上招攬過往的行人??苹秒娪暗闹鹘浅?,大家都很熟悉,在他的故鄉(xiāng)氪星,氪星人手一揮就能讓桌面變化成一個3D全息城市影像。
這是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所想象的未來城市的模樣。回歸現實,對于未來城市的模樣,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著自己的想象。但在“千尋位置”CEO陳金培看來,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未來城市的模樣完全勾勒出來,城市的發(fā)展一定是規(guī)劃和成長相互迭代的過程。
智慧城市的發(fā)展
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引發(fā)了全球建設智慧城市的熱潮。2009年,美國迪比克市提出世界上第一個智慧城市構想。隨后,新加坡、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丹麥的哥本哈根,都依照著自己不同的理解提出了方案。
我國則于2012年提出了首批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經過近10年的探索發(fā)展,我國已有超過500個城市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1.0建設階段,強調“信息化”和“技術”,即通過各類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產業(yè)發(fā)展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實現城市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但這個階段的發(fā)展有一定的盲目性,也因此出現了諸多問題,如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重復建設、城市里的數據“煙囪”林立,數據卻沒有實現共享。
當人們意識到應該讓數據流通起來形成“合力”時,卻因缺少統(tǒng)一精準的時間和空間信息作為基準,海量的信息無法進行同步管理,直接導致城市各類終端采集的信息難以實現統(tǒng)一處理。甚至,一條路上的若干攝像頭,因為缺少精準的時空基準作為基礎,都無法進行數據拼接。對此,陳金培表示:“一個城市要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需要有三個基礎設施:計算基礎設施、通信基礎設施、時空基礎設施?!?/p>
時空能力
2020年,在第十一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年會期間,千尋位置發(fā)布了全球首個“時空智能操作系統(tǒng)”,代號為“昆侖鏡”。作為“時空智能”的提出者,千尋位置基于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和自主建設運營的2800多座北斗地基增強站,構成了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tǒng)“全國一張網”,接收包括北斗在內的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信號,實時計算衛(wèi)星定位誤差。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千尋位置通過“定位+地圖+高標準的時間同步”的能力解決了很多智慧城市1.0階段的痛點。目前,千尋位置已經實現了厘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和納秒級授時,并為手機、智能汽車、無人機、共享單車等各類終端提供了全新的時空智能服務;針對橋梁、大壩、鐵路、電網、農業(yè)、公共安全等場景提供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承載近7億用戶和百億級的訪問量。
昆侖鏡則是基于千尋位置時空智能基礎設施的大規(guī)模運營和實踐經驗,提煉出來的城市級大規(guī)模運營的時空智能操作系統(tǒng)。
昆侖鏡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神器之一,相傳是一面擁有自由穿梭時空之力的神鏡。在今天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浪潮中,人們需要將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連接起來,而“時空智能操作系統(tǒng)”正是連接兩者的橋梁。
“昆侖鏡”為城市帶來想象空間
2019年,為配合垃圾分類,浙江省德清縣綜合行政執(zhí)法局對城區(qū)18條道路進行撤桶,對沿街商戶產生的生活垃圾,實行巡回分類投放、收集。然而,很多商戶都不知道收運分類垃圾的“鐺鐺車”具體什么時候會到自家門口,有時拎著垃圾跑出來,卻追不上“鐺鐺車”。
現在,德清全域43輛垃圾收運車已全部安裝上高精度定位終端。商戶通過“我德清”小程序就可以實時了解周邊垃圾收運車輛的數量和位置,每輛收運車的顏色及相應的收運類別一目了然。
同樣也是在德清,通過“時空大腦+城市大腦”的結合,城市管理者可以像做心電圖一樣,對危房、橋梁、地基沉降、大壩等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毫米級感知監(jiān)測。城市里的公交車、環(huán)衛(wèi)車、攝像頭、道路施工錐桶等,統(tǒng)統(tǒng)數字化上線,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云監(jiān)管的可能。
除了浙江德清,越來越多的城市也都開始重視這樣的“時空智能”能力,東到紹興上虞,西至重慶長壽,都有千尋位置的身影。
昆侖鏡不僅面向城市,還面向行業(yè)大型企業(yè)。在廣東電網,千尋位置通過“千尋云跡FindTrace”(高精度后處理服務)獲得帶有厘米級精度絕對坐標的電網三維模型后,再將“千尋知寸FindCM”(實時厘米級定位服務)集成到巡檢無人機中,使其獲得厘米級定位能力,確保其精準無誤地執(zhí)行巡檢任務。與此同時,承載FindTrace和FindCM服務的數據平臺直接部署于廣東電網內網環(huán)境中,確保數據的安全。這樣的數字化改造可以讓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輸電、變電、配電等環(huán)節(jié)巡檢工作,實現無人機自主飛行作業(yè)全覆蓋。
此外,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也已部署昆侖鏡時空智能操作系統(tǒng)。
陳金培表示,昆侖鏡之所以能給城市和企業(yè)帶來這么多的想象力,離不開三個原因——
技術閉環(huán):作為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tǒng)“全國一張網”的建設和運營方,千尋位置積累了“云、圖、端”的全鏈路平臺能力,將傳感器、芯片、模組、算法、終端等產業(yè)鏈上下游打通,并實現星地一體技術、時空智能算法等完全自主可控,打造了技術閉環(huán)。
開放平臺:昆侖鏡接入平臺支持多種標準協(xié)議的接入。圍繞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的特點,昆侖鏡提供了OSS(操作支持系統(tǒng))協(xié)議、增強型SUPL(安全用戶平面定位)協(xié)議等,更具雙向交互能力,以及慣導、視覺、超寬帶、激光雷達等多終端融合定位能力的接入方式;同時提供各類豐富的開放應用程序接口和軟件開發(fā)工具包。
生態(tài)協(xié)同:昆侖鏡具備十億級的時空智能終端的服務接入能力?;陂_放的接入平臺,昆侖鏡孕育了一批云端一體的物聯(lián)網新物種,包括:能實現車道級導航的智能手機,在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能自主飛行進行電網巡檢、農藥噴灑的無人機,實現定點停車的共享單車,實時上報精準位置的公交車,擁有精準時空信息的智慧錐桶、智能三角牌、攝像頭等道路基礎設施,能遠程診斷危房的聽診器設備等。
基于這些能力,昆侖鏡針對鐵路、橋梁、建筑、大壩、滑坡等形變,可提供防災減災安全監(jiān)測方案;針對輸電變電、電力巡檢的智能化需求,可提供泛在電力物聯(lián)網解決方案;針對道路設施、地下管網、景區(qū)環(huán)境、水域、危房等城市基礎設施監(jiān)測管理需求,可提供智能城市解決方案。
雖然沒有一個人把未來城市的模樣完全勾勒出來,但在陳金培看來,未來智慧城市一定是在計算網、互聯(lián)網、時空網這三大基礎能力上成長起來的。智慧城市不是一個項目型的業(yè)務,而是一個長期運營型、生長型的業(yè)務。因此,他認為,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由兩股力量組成:搭建城市基礎設施的公司與搭建應用的公司。
陳金培表示:“千尋位置本身就在運營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tǒng),打造了全鏈路的平臺。這個平臺不停升級、生長,而我們也可以持續(xù)把這些能力提供給城市。”
從昆侖鏡落地的城市來看,千尋位置目前主要聚焦縣級市和地級市。“中國有超過2000個縣級市,通俗地說,我們在縣級市的訂單都是超過一個億的,2000個縣級市代表的就是2000億元的市場。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而且還是確定的市場?!?/p>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在小城市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存在以下優(yōu)勢:首先,中國基本的治理單元就是以小城市為主,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縣級市的需求更加實際;其次,此前小城市在信息化方面相比大城市要弱一些,小城市不具備大城市的治理手段,因此對于科技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最后,城市的規(guī)模小,決策也比較快。
在陳金培看來,智慧城市建設不是一個企業(yè)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