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劉偉華
(西安市第一醫(yī)院,陜西 西安710002)
兒童過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種全身性小血管性炎癥,病因尚不明確,研究認為主要與呼吸道感染、食物、藥物及疫苗接種等有關,周麥寧等[1]通過臨床病例研究發(fā)現感染在過敏性紫癜發(fā)病的誘因中居首位。臨床觀察發(fā)現部分患兒在發(fā)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近年來有學者研究[2]發(fā)現溶血性鏈球菌、幽門螺旋桿菌、肺炎支原體感染是過敏性紫癜的誘因之一。劉安生等[3]研究發(fā)現過敏性紫癜患兒伴腹部不適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較高。目前對肺炎支原體感染與過敏性紫癜的研究較少,故本文通過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情況的分析,探討肺炎支原體感染對過敏性紫癜的影響,分析其可能存在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和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在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診治的56例過敏性紫癜患兒,將其作為病例組,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齡3~14歲,平均(8.14±2.693)歲;收集同期30例體檢正常的兒童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14歲,平均(6.97±3.178)歲。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均進行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檢測,根據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陽性分為MP感染組,陰性則為非MP感染組。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參考文獻[4]過敏性紫癜診斷標準;②年齡2~15歲;③近2周無大環(huán)內脂類抗生素使用史。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異常、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者;②惡性腫瘤、免疫力低下者;③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者;④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肝臟、腎臟疾病者;⑤研究依從性差者。依據倫理學原則征得患兒及家長同意,且本研究征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研究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對象均采集靜脈血3 ml,離心后取新鮮血清采用膠體金法行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檢測,檢測試劑盒購買自濰坊市康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究中所有HSP患兒均抽取肝素抗凝靜脈血2 ml,利用流式細胞技術檢測CD3+、CD4+、CD4+/CD8+。所有操作過程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
2.1 病例組與對照組MP-IgM感染率比較 病例組MP感染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125,P=0.004),見表1。
表1 兩組MP感染率比較 [例(%)]
2.2 過敏性紫癜患兒中MP感染組與非MP感染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的肺炎支原體感染率在年齡、性別方面相比均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見表2。
表2 病例組一般資料比較
2.3 過敏性紫癜患兒中MP感染的年齡分布特點 兩組在年齡分段上相比,7歲及以上的兒童MP感染率明顯高于7歲以下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43,P=0.001),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段MP感染率比較[例(%)]
2.4 肺炎支原體感染對過敏性紫癜臨床分型的影響 過敏性紫癜患兒中MP感染組與非MP感染組之間的臨床分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99,P=0.022),MP感染組腎型所占比例最高,見表4。
表4 MP感染組與非MP感染組不同臨床分型比較[例(%)]
2.5 肺炎支原體感染對過敏性紫癜患兒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 過敏性紫癜患兒合并MP感染者,CD3+、CD4+、CD4+/CD8+均低于非MP感染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MP感染組與非MP感染組細胞免疫水平比較
HSP常見于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病變可累及皮膚、消化道、腎臟,伴或不伴有關節(jié)痛、關節(jié)炎[5],其發(fā)病機制認為可能是某些刺激因子如各種病原體感染、過敏源等作用于具有遺傳背景的患兒,引起的全身性系統性血管炎。多項研究表明,藥物、感染和環(huán)境因素作用于有一定遺傳背景的個體后,會激發(fā)B細胞多克隆擴增,促使IgA免疫復合物沉積在患兒的小血管中[6-7],引起免疫炎癥反應而致病。近年來研究發(fā)現過敏性紫癜患兒中肺炎支原體感染率較鏈球菌感染率高[8],肺炎支原體與過敏性紫癜之間的關系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肺炎支原體(MP)是一種介于病毒、細菌之間的微生物,它是兒童時期呼吸道最常見的感染病原體[9],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其致病機制可能包括兩方面:①直接感染:肺炎支原體可通過黏附及移動而產生內毒力,釋放外毒素及局部代謝產物等導致細胞毒性死亡;②間接感染:肺炎支原體抗原與人體的心、肝、腎等多器官均存在部分相同的抗原結構,一旦發(fā)生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可形成相應組織的自身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交叉免疫反應,可造成全身各器官的損害,如心、肝、腎臟器的損害,甚至有皮膚損傷和腦損傷[10],因而臨床表現具有多樣性,多為呼吸道感染表現,也可表現為腦炎、多發(fā)性神經病變、心肌炎、肝功能損傷、腎炎、各種皮疹等,但有些可能無明顯的癥狀。當機體發(fā)生肺炎支原體感染后,肺炎支原體免疫球蛋白(Ig)M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其水平和表達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因而臨床檢測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是用于判斷病情及其發(fā)展的重要免疫球蛋白。
近年來相關的研究表明,肺炎支原體感染不僅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還是過敏性紫癜發(fā)病的重要誘因之一,與過敏性紫癜的首次發(fā)作與多次發(fā)作均密切相關[11]。本研究結果顯示過敏性紫癜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率為39.3%,高于同期收集的健康兒童對照組肺炎支原體感染率10.0%,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可能與HSP發(fā)病有關。對研究結果進一步分析,發(fā)現肺炎支原體感染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無性別、年齡的差異,但對年齡進行分段并分析統計MP感染率,發(fā)現過敏性紫癜患兒中7歲及以上的學齡段兒童好發(fā)肺炎支原體感染,這與肺炎支原體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好發(fā)年齡段一致,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好發(fā)年齡可能與疾病種類無關,當然這需要進一步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來佐證。這一研究發(fā)現提醒我們臨床上應加強對該年齡段兒童進行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檢測,積極針對病因治療,可以提高過敏性紫癜患兒的治療效果。臨床觀察發(fā)現過敏性紫癜的臨床分型與疾病的發(fā)展及預后有關,本研究通過觀察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分型中MP感染的情況,發(fā)現MP感染與非MP感染的臨床分型比較有差異,提示可能肺炎支原體感染可能參與了過敏性紫癜的演變過程;研究中發(fā)現合并MP感染的HSP患兒腎臟損害所占比率(54.5%)明顯高于非MP感染組(17.6%),提示MP感染可能與HSP腎損傷的發(fā)生有關,這與梅昭均等[12]等報道的MP感染引起的過敏性紫癜患兒腎損害發(fā)生風險高的結論一致。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過敏性紫癜患兒合并MP感染后,引起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紊亂,從而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13]。陳彩燕等[14]研究發(fā)現過敏性紫癜患兒存在免疫紊亂,當合并MP感染時主要表現為體液免疫紊亂,MP-IgM水平的升高是過敏性紫癜腎炎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旨在觀察肺炎支原體感染與細胞免疫可能存在的關系。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細胞,包含不同免疫功能的亞群,其中CD4+T淋巴細胞具有促進免疫反應的效應,而CD8+T淋巴細胞則是一種抑制性T細胞,具有免疫抑制效應,并可對毒性細胞發(fā)揮抑制效應,正常狀態(tài)下,兩者保持動態(tài)平衡維持機體的免疫系統。有研究[15]發(fā)現CD3+、CD3+/CD4+比例降低與過敏性紫癜患兒腎臟受損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MP感染的過敏性紫癜患兒,其細胞免疫中的CD3+、CD4+、CD4+/CD8+均低于非MP感染組,提示MP感染可能與過敏性紫癜患兒的免疫功能有關,其可能導致HSP患兒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從而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功能,導致免疫炎癥反應發(fā)生,推動了過敏性紫癜的發(fā)生、發(fā)展。臨床常予以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用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治療,研究[16]發(fā)現合并MP感染的過敏性紫癜患兒,予以阿奇霉素序貫聯合多藥治療,可改善過敏性紫癜患兒免疫功能,提高臨床療效。再次佐證了肺炎支原體感染可能通過引起過敏性紫癜患兒免疫紊亂而參與了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影響著過敏性紫癜的轉歸與預后。
綜上,過敏性紫癜患兒應早期檢測肺炎支原體感染,積極有效的予以足療程的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治療,是促進過敏性紫癜的盡快痊愈和減少反復發(fā)作的關鍵;此外,也可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多器官功能損害,提高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