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菲,楊佳明,商旭文,柴生樾,趙展,王麗波,王茹,郎立新
(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所,遼寧沈陽 110161)
沈陽地區(qū)寒冬時間較長且降雪較少,觀賞價值高又可自然越冬的景觀花卉種類少,萱草屬(Hemerocallis)植物為阿?;贫嗄晟荼局参颷1],株型優(yōu)美,花色豐富,花朵似百合,耐寒耐旱性強,可廣泛用于花境、庭院、邊坡和花壇等園林綠化中[2]。近些年,太原、伊春、常德、寧波等地先后進行了萱草的引種及適應性研究[3-6],該文依據(jù)沈陽地區(qū)對景觀花卉資源需求特點,對11種萱草屬植物進行引種篩選研究。
1.1.1試驗地概況。試驗地設在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所種質資源圃,地勢平坦,土壤厚度及肥力中等,露天栽植管理。
1.1.2試驗材料。供試萱草材料為收集的2份野生種質和引進的9個栽培品種(表1)。
表1 供試萱草材料
1.2.1試驗方法。選擇長勢良好、無病蟲害的種苗,按2芽1株進行切分,株行間距25 cm×30 cm,于2019年4月下旬栽植于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所種質資源圃中,栽植時澆透水,緩苗期根據(jù)天氣情況適當澆水。
1.2.2測定項目與方法。測定各項指標時間均在2019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進行,包括供試萱草的栽植成活率、越冬成活率、生物學特性等生長情況,以及物候期調查記錄(表2~4)。其中,栽植成活率(%)=當年成活株數(shù)/栽植株數(shù)(2019年8月中旬調查統(tǒng)計);越冬成活率(%)=春季萌芽株數(shù)/當年成活株數(shù)(分別于2020年、2021年4月末調查統(tǒng)計);株高、冠幅、花莛高度等測量根據(jù)金立敏[7]關于大花萱草形態(tài)性狀描述標準和觀測記載方法進行;物候期觀測參照《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 萱草屬》,包括展葉期(50%植株展葉)、抽薹現(xiàn)蕾期(50%植株抽薹)、初花期(30%植株開花)、盛花期(50%植株開花)、末花期(90%植株花凋謝)、枯黃期(90%植株葉片2/3枯黃)。
由表2可知,引種的11種萱草屬植物除了H2、H10栽植成活率分別為95%、90%,其他均為100%成活;通過2年越冬保存情況的調查,H3、H5、H6、H7、H11等5種供試萱草越冬保存率均為100%;H1分別為75%、100%,H9分別為83%、92%,其余4種供試萱草越冬保存率均呈現(xiàn)逐年降低的現(xiàn)象;第1年越冬保存率≤60%有H10(60%),第2年越冬保存率≤60%分別有H2(50%)、H10(40%)、H8(29%)。
表2 供試萱草栽植成活率和越冬成活率
由表3可知,引進的11種萱草屬植物株高均在20~35 cm,此高度植株在景觀營造中使用量較大;冠幅在35~50 cm,差異不大;花莛高度差異較大,在15~80 cm之間;花量差異較大,有7種供試材料單叢平均花量超過60朵,其中H3、H5花量分別為112朵、124朵;從2年間分蘗數(shù)的比較來看,H1、H3、H5、H6、H7、H9、H11等7種供試萱草的分蘗數(shù)第2年高于第1年,而其余4種分蘗數(shù)較第1年均出現(xiàn)下降趨勢。
表3 供試萱草生物學特性調查
由表4可知,11種供試萱草展葉期集中在4月中上旬,其中2份野生種質早于栽培品種;抽薹現(xiàn)蕾期多集中在5、6月份,其中H10最早,4月下旬即進入抽薹現(xiàn)蕾期,H4最晚,直至7月初才進入蕾期;花期大多于6月中下旬開始,持續(xù)至8、9月,其中H3、H5、H7花期最長,可達3個月,H4、H10花期最短,少于1個月;枯黃期多集中在9月末至10月初,其中H10最早,H5最晚。
表4 供試萱草物候期觀測 月-日
針對沈陽地區(qū)引進的11種萱草屬植物,通過對其成活率、生物學特性及物候期調查,結果表明,H3、H5、H6、H7、H11等5種供試萱草栽植率、越冬保存率均為100%,且萌蘗能力強,花期、綠期長,適合在沈陽地區(qū)栽植推廣;H1、H9第2年越冬成活率高于第1年,且每年萌蘗平均數(shù)均在3芽以上,花期、綠期較長,需繼續(xù)觀察是否適合在沈陽栽植推廣;其余4種栽植期間表現(xiàn)為生長情況較差且逐年退化現(xiàn)象,不宜在沈陽推廣。H10抽薹現(xiàn)蕾、開花均早于其他植株,可作為早花期育種資源;H3、H5單叢平均花量遠大于其他植株,可作為大花量景觀營造或育種資源;H5、H6、H7、H11萌蘗能力強,可作為速生景觀營造或育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