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嘉珺,王旭東,吳 楠
(大連海事大學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6)
隨著采用半導體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固態(tài)照明技術的發(fā)展,具有照明和通信功能的可見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技術在全球范圍獲得了廣泛關注[1]。由于VLC可以提供高速通信以及豐富的頻譜資源,滿足了物聯(lián)網(wǎng)(Internet of Thing,IoT)對無線網(wǎng)絡上數(shù)據(jù)訪問以及無線頻譜資源的更高要求[2]。因此,探究高效可靠的VLC傳輸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在VLC系統(tǒng)中,為了尋求頻譜效率和功率利用率之間良好的折中,學者們提出了一些典型的基帶脈沖調制技術[3-6],其中數(shù)字脈沖間隔調制(Digital Pulse Interval Modulation, DPIM)在抗干擾能力、平衡帶寬效率、功率效率、符號同步以及系統(tǒng)實現(xiàn)復雜度等方面表現(xiàn)尤為突出。此外,研究人員也在不斷努力尋找新的調制方式以提高系統(tǒng)性能。其中,無載波幅度相位(Carrierless Amplitude and Phase, CAP)調制在頻譜效率、峰均比和實現(xiàn)復雜度等方面展現(xiàn)了一定的優(yōu)勢[7-9]。
近年來,有學者將混合調制的思想引入到光無線通信領域中,給出了各種不同的混合調制方案[10-11],并驗證了混合調制在系統(tǒng)設計實現(xiàn)中的靈活性和特定條件下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等方面優(yōu)于單獨調制。
本文基于混合調制思想,提出了一種應用于VLC的直流偏置光CAP(Direct Current biased Optical-CAP,DCO-CAP)復合調制DPIM方案。推導了室內VLC視距傳輸(Line of Sight,LOS)高斯信道下DCO-CAP-DPIM系統(tǒng)的誤碼率(Bit Error Rate,BER)及誤幀率(Frame Error Rate,F(xiàn)ER)解析表達式,仿真實驗驗證了其準確性。
考慮系統(tǒng)采用二維星座映射M進制CAP與L進制DPIM進行混合調制,系統(tǒng)結構如圖1所示。發(fā)送端CAP和DPIM信號并行傳輸,然后利用直流偏置CAP信號對DPIM信號進行幅度調制,生成受DPIM脈沖時隙控制的混合信號后加載到LED上。
圖1 混合CAP-DPIM系統(tǒng)結構
在發(fā)送端,輸入比特序列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流后,在每個符號周期內將串行輸入的mh=log2L+log2M比特分成并行的兩組比特,其中一組mD=log2L比特被送入DPIM模塊以編碼映射確定發(fā)射脈沖所在的時隙位置,另一組mc=log2M比特經(jīng)過二維星座映射生成同相分量符號序列an(n為符號索引)與正交分量符號序列bn,再通過兩路濾波器進行脈沖成形,合成得到CAP信號。由于采用強度調制/直接檢測(Intensity Modulation/ Direct Detection,IM/DD)的VLC系統(tǒng)要求LED的驅動信號滿足“正值實信號”要求,本文采用加載直流偏置實現(xiàn)信號單極化處理,選擇合適的直流偏置添加到CAP信號上,并通過限幅處理將殘留的部分負值置零,完成歸零限幅,限幅信號的平均光功率為Pavg。利用DCO-CAP信號對DPIM信號進行幅度調制,等效為將該路信號加載至DPIM信號的第一位脈沖時隙上。混合CAP-DPIM系統(tǒng)每符號攜帶比特數(shù)為mh。
接收端光電檢測器(Photoelectric Detector,PD)對接收的混合信號去單極化處理后送入正交的CAP匹配濾波器組,并對兩路輸出信號的采樣幅值ran和rbn取平方和運算作為判決向量rn?;谂袥Q向量,根據(jù)信號閾值檢測算法獲得估計序列,進而可以完成混合信號中DPIM符號的檢測。再提取DPIM的脈沖為“1”時隙位搭載的信號,進行最大似然判決,并對其做反映射處理得到CAP信號,至此完成混合信號的解調。
混合調制系統(tǒng)中的脈沖調制采用DPIM方式,每個符號由一個脈沖時隙和若干個空時隙組成,且對于L進制DPIM,每個符號的平均長度為LD=(L+1)/2,攜帶mD=log2L比特信息。考慮無保護時隙DPIM方案,設定比特間隔為Tb,則每符號中時隙間隔為Tsl=TbmD/LD。
利用單極化處理后的CAP信號對DPIM信號進行幅度調制,得到的混合調制信號為
圖2所示為4CAP-4DPIM混合調制信號時域波形圖,其中二維CAP濾波器參數(shù)取α=0.2,符號速率25 MBaud,fc=15 MHz,抽樣頻率fs=100 MHz,濾波器抽頭個數(shù)設定為25,Tsl=400 ns。
圖2 4CAP-4DPIM混合調制信號時域波形圖
假設VLC系統(tǒng)工作在室內場景,發(fā)送端LED位于室內頂棚中央,其半功率角為ψ1/2。接收端PD放置于桌面,其有效面積為Ar,視場角為ψFOV??刹捎梅浅上窦衅鱽硖嵘行Ц泄饷娣e,光集中器增益由g(ψ)=q2/sin2(ψFOV)計算,其中q為集中器內部反射系數(shù)。
由于直射信號強度遠大于經(jīng)障礙物反射后的信號強度,只考慮LOS鏈路,利用Lambertian模型來描述LED光源輻射強度分布,則光信號傳輸鏈路的直流增益可表示為
式中:d為收發(fā)端之間的距離;φ和ψ分別為輻射角和接收角(假設φ=ψ);m1為Lambertian發(fā)光階數(shù),即m1=-ln2/ln(cosψ1/2)。
若將信道建模為高斯信道,且考慮背景光干擾對信號接收功率的持續(xù)影響,發(fā)送端混合調制信號sh(t)經(jīng)LOS路徑到達接收端,接收信號可表示為y(t)=hdc·sh(t)+n(t)+nc(t),其中n(t)建模為雙邊功率譜密度為N0的高斯白噪聲(Additive White Gaussion Noise,AWGN),nc(t)為限幅噪聲。
假設混合信號中CAP調制采用M進制二維星座映射,其二維對應的星座點數(shù)分別為I和J,即星座尺寸M=IJ,為保證發(fā)送端在采用不同調制方案時發(fā)射功率相同,采用歸一化星座處理,二維星座的能量歸一化因子為Ea= (I2+J2-2)/3。
CAP-DPIM信號在接收端經(jīng)平方檢波后,其判決信號R服從自由度為2的卡方分布,即當混合信號中出現(xiàn)“1”時隙時,R服從非中心對稱的卡方分布;當出現(xiàn)“0”時隙,R服從中心對稱的卡方分布。因此,可得到兩種條件下的概率密度函數(shù)f1(R)和f2(R)分別為
式中:i∈{1,2,…,I/2};j∈{1,2,…,J/2}。
若系統(tǒng)信號幀協(xié)議規(guī)定每幀傳輸比特數(shù)為F,混合調制信號每符號含有mh=mc+mD比特,其中DPIM符號傳輸mD比特,M-CAP符號傳輸mc比特。采用門限硬判決時,DPIM的FER可由式(6)給出的BER計算得到,即有
式中:F為每幀傳輸比特數(shù);LD為DPIM平均符號長度。
二維CAP調制映射星座圖的任一維度皆可看作脈沖幅度調制。假設每個星座符號等概率發(fā)送,L1為平均每個維度星座點數(shù)。對于可見光信道LOS傳輸路徑,M進制CAP的誤符號率可表示為[8]
式中,Q(·)為高斯Q函數(shù)。根據(jù)CAP誤符號率可以獲得FER為
由于CAP-DPIM混合調制信號中CAP信號是基于DPIM序列中脈沖時隙位置進行解調,因此兩種調制技術并不獨立,只有當DPIM信號先正確解調且CAP信號也正確解調,混合信號才能正確解調。因此,針對上述門限硬判決檢測算法,由該調制方式的FER推導出的CAP-DPIM的FER為
設定8 m×6 m×3 m的室內場景,發(fā)射機LED位于室內正中央天花板高度處,LED的半功率角為70 °。接收機PD距離地面0.95 m,其有效面積為1 cm2,視場角為60 °。理想非成像濾波器內部反射系數(shù)為1.5,無光帶通濾波器。為避免限幅噪聲影響,在AWGN的背景下CAP信號直流偏置量取z=15 dB。根據(jù)1.3節(jié)信道傳輸模型可以計算LOS傳輸路徑的直流衰減系數(shù)hdc=1.8710-5。實驗中采樣速率為100 MHz,為了方便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光電檢測器響應度和平均功率均設為1。為公平比較,設定不同調制方案的傳輸速率及平均發(fā)送功率均相同。數(shù)據(jù)樣本數(shù)為1 000幀,選取每幀128 bits。
實驗1:相同頻帶利用率DCO-CAP-DPIM與DCO-CAP性能比較。
在頻帶利用率η=5 bit/s/Hz時,選取混合方案的 4CAP-8DPIM、8CAP-4DPIM與32CAP對比;在η=6 bit/s/Hz時,選取混合方案的 8CAP-8DPIM、16CAP-4DPIM、32CAP-2DPIM與64CAP對比。通過仿真和理論解析獲得的性能曲線如圖3所示。
由圖3(a)可知,在相同頻譜效率的情況下,混合調制的傳輸質量要優(yōu)于單一CAP系統(tǒng),在FER=10-6時,二維混合調制8CAP-4DPIM、4CAP-8DPIM性能分別較32CAP改善5和12 dB,而圖3(b)的二維混合調制8CAP-8DPIM、16CAP-4DPIM、32CAP-2DPIM相比64CAP也分別改善了10 、6和2 dB。進一步觀察可知,圖中仿真與理論曲線吻合良好,驗證了理論解析表達式的準確性。
圖3 混合調制與單一調制誤碼性能比較
實驗2:不同參數(shù)CAP-DPIM的性能對比。
探究改變混合系統(tǒng)中CAP或DPIM進制數(shù)對系統(tǒng)誤幀性能的影響。由圖4(a)可知,隨著CAP進制的增多,誤碼性能逐漸變差。4DPIM在FER=10-6時,同時傳輸4CAP比16CAP、32CAP、64CAP分別改善2.5、5.0和9.0 dB。若進一步改變DPIM的進制數(shù),混合系統(tǒng)的誤碼性能也將產(chǎn)生變化。由圖4(b)可知,混合系統(tǒng)的誤碼性能還與DPIM進制數(shù)有關,并隨著進制數(shù)的增加而有所改善。相比32CAP中傳輸2DPIM信號,采用4DPIM及8DPIM調制的混合系統(tǒng)其誤碼性能在FER=10-6時分別改善2.5和5.0 dB。仿真結果表明,混合調制方案可為系統(tǒng)設計提供更靈活的參數(shù)選擇。
圖4 不同參數(shù)條件下混合調制系統(tǒng)的誤幀性能
針對設計適用于室內VLC的高效調制技術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頻譜效率及功率效率有效折中且實現(xiàn)復雜度低的混合CAP-DPIM調制方案。并基于Lambertian模型推導了高斯信道下的混合調制系統(tǒng)BER及FER的理論解析式,仿真驗證了理論解的準確性。對比分析不同調制方案的頻譜效率和誤碼性能可知,合理選取混合方案的調制參數(shù)能夠實現(xiàn)優(yōu)于單一調制的高效傳輸。仿真結果表明,具有相同頻帶效率的混合方案其誤碼性能優(yōu)于傳統(tǒng)CAP調制,并且混合系統(tǒng)的誤碼性能與CAP及DPIM進制數(shù)有關,隨著 CAP進制數(shù)的減小和DPIM進制數(shù)增大,混合調制的FER減小?;旌螩AP-DPIM調制方案為室內VLC提供了更為靈活的設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