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李雁飛 徐莉
罹患胃癌可對個體形成心理應激,引發(fā)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疾病治療效果[1]。心理彈性是基于彈性力學提出的心理學概念,指個體在應激狀態(tài)下調(diào)整自我心態(tài)與適應的能力,是應對應激時的重要心理資源,心理彈性越高,越有利于病人積極調(diào)動社會資源,實現(xiàn)良好適應。因此,提高病人心理彈性有利于為病人疾病康復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2]。研究表明,個體心理韌性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人格特質(zhì)、情緒狀態(tài)、疾病相關因素等[3]。國外文獻報道,人格特質(zhì)中的樂觀傾向?qū)π睦眄g性有較大影響,樂觀傾向越高者,心理韌性越高,且樂觀傾向可通過對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的影響對心理韌性產(chǎn)生影響,但關于兩者之間具體的交互關系的研究較為缺乏[4]。本研究調(diào)查了132例老年胃癌病人,分析樂觀傾向?qū)π睦眄g性的影響路徑,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胃癌病人13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胃鏡聯(lián)合病理學首次確診為原發(fā)性胃癌。(2)年齡>60歲。(3)具備基本溝通與理解能力,可配合相關調(diào)查。(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嚴重并發(fā)癥者。(2)伴精神障礙者。(3)伴嚴重軀體疾病者。(4)入組前6個月內(nèi)有重大手術(shù)史或精神創(chuàng)傷史(如離婚、親友去世等)者。(5)預計生存期不足6個月者。(6)罹患其他腫瘤者。(7)出現(xiàn)多處轉(zhuǎn)移者。
1.2 調(diào)查方法 對入組病人進行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者均為具有護師資格的執(zhí)行護士,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且合格。問卷調(diào)查采取面對面形式進行。填寫前調(diào)查者對所有量表中可能出現(xiàn)疑問的地方進行規(guī)范性解釋,填寫過程中受試者保持獨立,不對其進行傾向性引導,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問卷。共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138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3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65%。每份調(diào)查問卷共包括5個主要部分,包括臨床資料調(diào)查、心理韌性測評、樂觀傾向測評、社會支持測評、自我效能測評。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資料:采用自制的《臨床資料調(diào)查問卷》,收集病人年齡、性別、戶籍類型、病程、病變部位、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等信息。
1.3.2 心理韌性評估:采用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5]評估,量表由美國心理學家Connor和Davidson編制,后經(jīng)國內(nèi)學者肖楠等翻譯并修訂為中文版。中文版CD-RISC共包括3個維度(堅韌、自強、樂觀),共25個條目,每條目0~4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心理韌性越好。
1.3.3 樂觀傾向評估:采用生活定向測驗修訂版(Revised Life Orientation Test,LOT-R)[6]評估,該量表為樂觀人格取向的常用評估工具,共6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總分0~24分,得分越高代表個體越樂觀。
1.3.4 社會支持評估:采用肖水源[7]設計的社會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SSQ)評估,包括3個維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量表評分8~50分,<20分為社會支持極差,20~30分為較差,31~40分為一般,>40分為社會支持好。
1.3.5 自我效能評估: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8]評估,量表由德國心理學家Schwarzer編制并被翻譯為中文版,包括3個維度(達成目標能力、個人自信心、突發(fā)事件應對能力),每個條目0~3分。得分10~19分為自我效能較差,20~29分為一般,30~40分為自我效能較好。
2.1 一般資料 132例病人進入最終分析,年齡61~82歲,平均(71.41±4.94)歲;男71例(53.79%),女61例(46.21%);戶籍類型:農(nóng)村82例(62.12%)、城鎮(zhèn)50例(37.88%);病變部位:胃體部28例(21.21%)、胃竇幽門部40例(30.30%)、賁門胃底部64例(48.49%);臨床分期:Ⅰ期30例(22.73%)、Ⅱ期43例(32.57%)、Ⅲ期59例(44.70%);分化程度:高分化40例(30.30%)、中分化24例(18.18%)、低分化68例(51.5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7例(20.45%)、初中35例(26.52%)、高中44例(33.33%)、大專及以上26例(19.70%);婚姻狀況:已婚98例(74.24%)、未婚或離異34例(25.76%);職業(yè):正式職工89例(67.42%)、非正式職工43例(32.58%)。
2.2 相關量表測評結(jié)果 132例病人的CD-RISC評分范圍為38~74分,平均(60.10±11.62)分;LOT-R評分范圍為6~19分,平均(13.87±3.11)分;SSQ評分范圍為20~53分,平均(37.31±5.71)分;GSES評分范圍為18~33分,平均(24.61±4.04)分。
2.3 相關性分析 胃癌病人心理韌性與樂觀傾向(r=0.745)、社會支持(r=0.589)、自我效能(r=0.612)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P<0.01)。
2.4 心理韌性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LOT-R評分、SSQ評分、GSES評分為自變量,CD-RISC評分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最終LOT-R評分、SSQ評分、GSES評分依次進入回歸方程,決定系數(shù)R2=0.599,F(xiàn)=9.487,P<0.001。見表1。
2.5 樂觀傾向?qū)π睦眄g性的影響路徑 以樂觀傾向、社會支持、自我效能為自變量,心理韌性為因變量建立模型,模型擬合良好,χ2=0.901,P=0.356,卡方自由度比值=0.902,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0.000,適配度指數(shù)值=0.996,調(diào)整后適配度指數(shù)=0.981,規(guī)準適配指數(shù)=0.989、增值適配指數(shù)=1.000、非規(guī)準適配指數(shù)=1.001、比較適配指數(shù)=1.000,均>0.900。模型結(jié)果顯示,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對心理韌性有直接效應,而樂觀傾向?qū)π睦眄g性有直接和間接效應。見表2。胃癌病人樂觀傾向?qū)ψ晕翼g性的影響路徑模型見圖1。
表2 樂觀傾向?qū)π睦眄g性的影響路徑
圖1 胃癌病人樂觀傾向?qū)ψ晕翼g性的影響路徑模型
隨著臨床心理學的不斷發(fā)展,腫瘤病人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心理韌性代表個體對外在環(huán)境及應激反應的適應能力,心理韌性越強,自我調(diào)整與適應能力越強,疾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越輕[9]。明確心理韌性的影響因素可為針對性干預提供參考,從而提高病人心理韌性,使病人獲益。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老年胃癌病人的CD-RISC評分為(60.10±11.62)分,處于中等偏低水平,說明老年胃癌病人的心理韌性水平較低,與張超等[10]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接近。個體心理韌性越強,在面對壓力時越能積極調(diào)整心態(tài), 更好地面對逆境,提高適應性。老年人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相對較少,加上收入有限,對家庭的經(jīng)濟貢獻也少,確診胃癌后容易擔心對子女的經(jīng)濟和時間造成較大影響,拖累家人,由此產(chǎn)生的恐懼、絕望等負性情緒可形成機體應激,造成病人喪失治療、生活的信念和勇氣,給病人生理及心理帶來負性作用,從而影響病人的心理韌性。另外,胃癌并非常見疾病,而老年人平時的各類信息接收途徑狹窄,對疾病預后及轉(zhuǎn)歸信息往往缺乏認知和了解,影響病人的信心及態(tài)度[11]。
相關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樂觀傾向、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均與老年胃癌病人心理韌性呈正相關,樂觀傾向、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心理韌性越高。樂觀是一種豁達、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樂觀傾向反映了病人的積極態(tài)度,具有樂觀主義傾向的個體更容易從患病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積極、有益的一面,并從樂觀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創(chuàng)傷性事件,積極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使自己更好地適應,心理韌性獲得增強。社會支持會直接影響病人的主觀感受,較高的社會支持可使病人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理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在精神上樹立更堅定的信念,增強病人心理韌性。此外,社會支持水平較高,個體主觀感受到的支持資源越多,越能積極調(diào)用可利用資源面對創(chuàng)傷性事件,從而快速適應,維持良好的心理韌性水平[12]。自我效能決定病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病人克服困難的信心及信仰越強,越有利于病人客觀、理性地評價身心健康,正確看待疾病并積極面對,從而維持較高的心理韌性水平。
路徑分析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對心理韌性有直接效應,而樂觀傾向?qū)π睦眄g性有直接和間接效應。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均可幫助病人積極調(diào)動有用資源面對應激事件,調(diào)整心態(tài),減輕壓力,從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13]。樂觀傾向既可直接影響心理韌性,也可通過對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影響對心理韌性產(chǎn)生間接作用。胃癌病人心態(tài)越樂觀,越勇于面對現(xiàn)實,并對疾病進行積極的認知評價,做出適應情境的行為應對反應[12]。而病人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與行為可進一步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知,在逆境中看到希望,重新樹立信心,發(fā)現(xiàn)更多有益的一面,最終提高適應性。上述結(jié)果說明,護理人員可積極與老年胃癌病人溝通,指導病人正視疾病本身,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病人堅強品質(zhì)與樂觀心理,適應個體角色變化,從而采取積極行為,如增加與外界溝通等,提高社會支持;并通過健康宣教、病人間相互交流等提高疾病認知,提升自我效能水平,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心理韌性。
綜上所述,老年胃癌病人心理韌性處于較差水平,樂觀傾向可對病人心理韌性產(chǎn)生直接效應,并通過對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影響對自我韌性產(chǎn)生間接效應。醫(yī)護人員應重視老年胃癌病人的心理訴求,促進病人樂觀傾向,并針對性提高病人社會支持及自我效能,促進病人自我韌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