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明 董禮 呂俊
診斷COPD的“金標準”是肺功能檢查,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FEV1/FVC<0.70即可確診COPD[1],與此同時,COPD的診斷還應考慮癥狀、下呼吸道感染史和危險因素接觸史[2]。在普通人群中,通常采用量表篩查COPD,目前用于COPD篩查的量表有CDQ問卷(COPD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COPD-PS問卷(the Self-Scored COPD Population Screener Questionnaire)、LFQ問卷(the Lung Function Questionnaire)、COPD-SQ問卷(COPD Screening Questionnaire)和基于癥狀的COPD問卷等[3],各量表篩查COPD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不一,有學者建議將多個篩查工具聯(lián)合使用[4]。采用量表進行COPD篩查相對更為快速和便捷。本文采用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和肺功能檢查“金標準”調(diào)查宜賓地區(qū)60歲以上居民COPD的患病情況,比較2種方法在COPD篩查中的一致性,以期為開展人群健康教育和COPD二級預防提供一定的指導依據(jù)。
1.1 調(diào)查對象 于2019年1~12月采用多階段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宜賓市60歲以上居民,首先從宜賓市10個區(qū)縣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抽取3個區(qū)縣,然后在入選的3個區(qū)縣中各選擇3個社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再從9個社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中根據(jù)戶籍資料隨機各抽取90人,計劃抽取人數(shù)810人,實際回收完整問卷744份,回收率為91.9%。所有對象年齡60~91歲,平均(68.4±6.1)歲,其中男383例,女361例。本研究經(jīng)宜賓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對象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調(diào)查問卷 本研究問卷共包含2部分內(nèi)容。(1)調(diào)查對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質(zhì)量、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和吸煙等一般情況。(2)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6]。該問卷由Price于2006年首次提出,包含年齡、吸煙狀況、BMI、咳嗽、咳痰、喘憋和過敏史等8個癥狀相關(guān)條目:最高分為38分;<16.5分為低危人群,暫時不需要進行肺功能檢查;16.5~19.5分為中危人群,根據(jù)當?shù)蒯t(yī)療條件確定是否進行肺功能檢查;≥19.5分為高危人群,建議進行肺功能檢查。本研究以≥16.5分定義為可疑病人,≥19.5分定義為高危病人[6]。
1.3 調(diào)查方法 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先進行小范圍預調(diào)查,確定其在特定人群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其克朗巴赫系數(shù)α為0.84,結(jié)構(gòu)效度KMO值為0.7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統(tǒng)一培訓我院呼吸內(nèi)科實習醫(yī)生和護士為調(diào)查員,為保證積極性給予一定調(diào)查酬勞。
1.4 肺功能檢查 采用日本美能AS-507肺功能檢測儀進行肺功能檢測,COPD診斷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2017標準[7],即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最大深吸氣后第1秒最大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70%。
2.1 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檢出情況和肺功能檢測確診情況 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評分≥16.5分的可疑人數(shù)為127例,檢出率為17.1%,評分≥19.5分的高危人數(shù)共86例,檢出率為11.6%。不同年齡段、BMI和吸煙量可疑人數(shù)和高危人數(shù)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年齡越大、BMI越低、吸煙量越多者檢出率越高(P<0.05)。采用GOLD 2017標準共確診COPD病人81例,患病率為10.9%,不同年齡段、BMI和吸煙量居民確診COPD患病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檢出情況和肺功能檢測確診情況
2.2 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不同界定標準與肺功能“金標準”診斷的一致性 以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得分16.5分為截點診斷COPD,其kappa值為0.512,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4.1%和89.9%,以19.5分為截點的kappa值為0.791,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4.0%和97.3%,見表2。
表2 2種診斷方法的一致性比較
有研究預測,到2020年,COPD將成為全球居民第三大死亡原因,COPD導致的致殘和疾病負擔已成為我國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從1990~2010年,我國居民COPD患病人數(shù)大幅度增加,迫切需要加強COPD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其中“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二級預防策略應得到重視和發(fā)展[8]。造成COPD患病率逐年上升的因素除人口老齡化外,空氣污染[9]、高吸煙率[10]、職業(yè)粉塵等也是重要的危險因素。因此,了解各人群中COPD患病情況,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和早期診斷對防控COPD有著積極作用。
COPD診斷的“金標準”是進行肺功能檢測,通過FEV1/FVC評估氣道高反應性。但由于肺功能檢測繁瑣且受各地醫(yī)療條件所限,不適合作為人群COPD篩查的主要方法。我國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中提出,在條件不滿足肺功能檢測的基層醫(yī)療機構(gòu)可以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篩查問卷”[11]進行COPD初篩,但其適用性還未得到更多研究的深入評價。葛妍麟等[12]將其用于社區(qū)人群COPD初篩,發(fā)現(xiàn)其ROC為0.774,認為適合用于高危人群COPD篩查,但需要找到合適的截點值。本文采用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對60歲以上人群進行COPD初篩,以16.5分和19.5分分別篩查出“陽性病人”127例和86例,陽性率分別為17.1%和11.6%,且存在年齡段、BMI和吸煙量等分布差異,同時以肺功能檢查“金標準”確診81例,患病率為10.9%,與截點為19.5分時接近,再將截點為16.5分和19.5分篩查結(jié)果與肺功能檢查結(jié)果進行一致性分析,其kappa值分別為0.512和0.791,截點取19.5分時一致性高,且靈敏度和特異度也能高達84.0%和97.3%,說明該問卷適合用于高危人群COPD初篩,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對于條件限制不能普遍進行肺功能檢查時,該問卷是最值得提倡的篩查手段。問卷評分取值建議以19.5分為界,篩查出19.5分以上的高危個體建議進一步做肺功能檢查。
綜上,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適用于60歲以上人群的COPD篩查,以19.5分為截點能比較準確反映個體的肺功能狀況,具有較高的一致性、靈敏度和特異度。當然,本研究人群存在地區(qū)差異,樣本量并不特別充足,且人群定義為60歲以上,要推廣該問卷的廣泛使用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