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濤
摘要:在現(xiàn)代藝術演奏領域,藝術家對音樂作品的詮釋不再僅僅局限于演奏的表演形式,而是通過演奏技巧表現(xiàn)出更多的音樂內在的獨特意蘊。對于蒙古族管弦樂作品而言,通過單簧管氣息運用的變動,能夠給作品帶來千差萬別的影響。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嫻熟的掌握演奏技巧,并將之靈活貫通應用,最終將音樂作品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
關鍵詞:單簧管? 蒙古族管弦樂? 氣息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1-0067-04
一、單簧管在蒙古族音樂作品表達中的特點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得到了空前的繁榮。蒙古族音樂體裁的作品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以蒙古族文化、生活、環(huán)境為題材而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在蒙古族單簧管管弦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上,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作品。蒙古族管弦樂的音樂作品豐富,發(fā)展了原有單簧管的音樂創(chuàng)作,為單簧管的藝術創(chuàng)作增加了新的元素,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單簧管音樂作品的發(fā)展。
單簧管在演奏過程中音律較廣,可以將傳統(tǒng)樂器中較為低沉的音律表現(xiàn)出來,在演奏中給音樂增添了色彩,同時將情緒更好的表現(xiàn)出來。單簧管在演奏蒙古族管弦樂作品時,由于單簧管的音樂表達兼具了蒙古族自身的音樂特點和西方管弦樂的音樂特點,可以通過氣息的運用,將蒙古族音樂作品中濃郁的民族風表現(xiàn)出來。
二、單簧管在演奏蒙古族管弦樂作品中的氣息運用方法
呼吸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生理活動。然而,單簧管演奏過程中的呼吸與我們日常的呼吸卻不盡相同,我們日常呼吸中的呼氣與吸氣兩者較為均衡,是在我們生理自然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單簧管演奏過程中的呼吸則要求呼氣和吸氣有一定的比例,且需要一定的力度。呼吸過程中涉及到的器官和肌肉運動方式不同,呼吸可分為三種類型:肋骨型呼吸、橫膈型呼吸和混合型呼吸。在肋骨型呼吸中,肋骨起主要作用,隔膜起輔助作用。由于吸氣量較小和單簧管過于沉重的原因,容易導致呼氣過程中后續(xù)呼吸緊張,一旦呼吸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就很容易出現(xiàn)憋氣的情況發(fā)生;橫膈型呼吸即橫膈膜下降,腹部上升吸氣,呼氣時采用相反的動作,這種方式呼吸也容易造成呼吸量不大的問題;混合型呼吸就是肋骨外放,隔膜下降,胸腔盡量擴大,盡可能多的吸氣,然后呼氣,值得指出的是,多個器官和肌肉參與,可以有效的控制氣流的力量和速度。當然,混合型呼吸涉及到整個呼吸系統(tǒng),吸入速度較慢,這是混合呼吸的不足之處。在單簧管演奏中,混合呼吸是較為實用的呼吸方式,當然,也會因演奏方式的不同采用其他的呼吸方式。
蒙古族管弦樂作品氣韻渾厚、氣勢恢宏,想要通過單簧管很好的演奏出來,我們需要進行相應刻苦的訓練,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對換氣時間與換氣方式的選擇,從而更好的掌握彈簧關的演奏技巧,換氣時間與換氣方式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調節(jié)和訓練。
(一)換氣時機的選擇
在單簧管演奏過程中,呼吸技巧的運用直接影響到單簧管的現(xiàn)場效果,演奏者應充分意識到換氣時機選擇的重要性。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演奏的整體效果,演奏者在實際演奏中應根據(jù)作品的不同進行必要的換氣方式的選擇。選用合適的換氣技巧,對整個音樂作品的表達都十分重要。例如休止符作為曲調停頓的標志,在休止符出現(xiàn)時,就是演奏者最佳的換氣時間,如果一個樂曲在演奏過程中出現(xiàn)多個休止符,并不是每個休止符都需要換氣,過多、過于頻繁的換氣會影響到演奏者的演奏效果。如果長時間沒有出現(xiàn)休止符,演奏者也可以在延長音的時候進行換氣。除了上述兩個明顯的換氣機會外,演奏者還可以根據(jù)曲目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換氣機會,無論是在音調變化之前,還是在旋律的強度變化之前,都可以作為演奏過程中換氣的時間。
(二)呼吸方式的選擇
在演奏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呼吸方式的不同。不同音樂作品其選擇的呼吸方式也不盡相同,演奏者在進行單簧管演奏過程中,演奏技巧與呼吸方式應明確服務于音樂作品的整體結構,選擇不同的換氣方式,其呼吸時間的充足性都應考慮到選用混合式的呼吸,其既能保證在樂曲演奏過程中的氣息底蘊,又同時能保證停頓的時間較短。同時利用樂句節(jié)奏發(fā)生變化的時候進行呼吸,也是較為常見的方法。一般情況下,一些演奏者也會采用肋骨呼吸,這樣既能保證演奏者呼吸的速度,又能讓演奏呈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從當前的實際演奏狀況來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演奏者在兩種呼吸方式共同結合下進行演奏,通過有效的結合和使用,保障演奏者的氣息更加穩(wěn)定流暢,使得演奏者能夠演奏出更高質量的音樂作品。
通過換氣時間與換氣方式的學習與掌握,加強氣息的訓練,可以更好的掌握單簧管的演奏技巧。在進行氣息訓練時,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氣息訓練方式:
1.將“慢”融入到氣息的訓練當中
對于單簧管演奏過程中氣息的運用來說,需要從“慢”開始進行練習,通過進行“慢”的訓練,進而感受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在逐漸感受到變化的過程中對氣息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掌握。在進行氣息的長音符的練習之前,可以通過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練習,練習的方法是在吸氣和吹氣開始時使用4比4拍的時間值。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時間值可以進行適當?shù)难娱L,如5比5拍、6 比6拍時間值。在這個練習中,從嘴中吹出的氣量應該與吸入的氣量相同,并且嘴的形狀也應該保持一定。如果你練習呼氣技巧時沒有掌握和運用好相應的吸氣技巧,很容易失去呼吸量而出現(xiàn)胸部感覺憋悶的現(xiàn)象。因此,吸氣與呼氣有效結合的訓練方法可以使得演奏者快速的掌握正確的氣息技巧。而5比5拍、6比6拍在氣息訓練中,可以讓演奏者通過慢吸氣的方式,把氣息吸入腹部深處,使得練習者感受到腹部的擴張,在這個過程中,演奏者由嘴部吸入的氣息較為均勻的進入腹部,再逐漸吹出來。經(jīng)過這樣反復的訓練,演奏者能夠很好的控制自身的氣息。訓練中的“慢”適用于各個時期的單簧管訓練,可以讓演奏者逐漸感受到自身氣息的變化,然后不斷的積累,提升自身氣息的運用能力。
2.“慢”與“快”相融合的氣息訓練方法
在以上逐漸熟練掌握了“慢”吸氣和呼氣技巧的基礎上,要開始開展快、慢相結合的呼吸訓練。我們先開始嘗試“慢吸氣”“快吹氣”的訓練。在練習中,吸氣和第一節(jié)談的呼氣方式相同,但是呼氣發(fā)生較大的變化,訓練時采用4比2拍。想熟練的掌握這種方法,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即在吸入第四拍的氣息后,屏住呼吸,再進行二拍氣息的吹起。當演奏者將四拍的氣息吹完時,他們會感到腹部有大量的氣息。這種練習方法可以使氣息練習者感受到兩方面的變化。首先,讓演奏者充分體驗到兩拍吹氣和四拍吹氣的區(qū)別,兩拍要比四拍的更快更有力。其次,在向外吹氣時,可以讓演奏者感受到腹部力量的迅速變化,使演奏者對自身氣息的掌握更加靈活,在氣息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個練習時,演奏者應該注意在呼氣與吸氣時保持口型上的一致。
在較好的掌握上面訓練技巧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行下一種技巧的訓練,它是與前面完全相反的氣息技巧的練習,是進行“快速吸氣”和“緩慢吹氣”的氣息技巧訓練。訓練方法是將之前4比2拍的訓練時間改為2比4拍。這種看似簡單的替換,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訓練方法。演奏者快速吸氣時氣息進入腹部的位置與慢吸氣時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快吸氣需要演奏者進行多次的練習才能達到慢吸氣時對氣息的掌控能力??焖傥鼩庥柧毜哪康氖翘岣吒共靠焖僦鲃訑U張的能力,演奏者需要在練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主動摸索進行很好的掌握。掌握這一能力后,演奏者可以較為靈活的調整吸入和吹氣的時間值,也可以根據(jù)音樂中相應的樂句進行具體的練習。
3.對“快”吸氣的靈活運用
通過對以上三種演奏氣息方法的掌握,再對“快吸氣”和“快吹氣”進行練習,就顯得較為容易了。這種氣息的訓練方法特點就是“快”,演奏者在進行訓練時,可以采用2比2的方式進行練習。在較為熟練的掌握了這個時間值的聯(lián)系后,可以適當?shù)目s短和調整時間值,進行更短時間值的練習。與其他方法相比,這種氣息訓練方法較為困難,所以要求演奏者在練習時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與其它方法進行穿插式的學習,這樣可以不斷的進行比較,更好的提升自我的氣息掌握能力。
通過較為系統(tǒng)的換氣時間、換氣方式以及相應氣息的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掌控單簧管的演奏技巧。當然想要更好的將單簧管運用在蒙古族管弦樂作品演奏當中,還需要我們注意更多細節(jié)的東西。
三、提升氣息訓練方法的應用
在以上三種氣息的練習過程中,你可以將一只手的手掌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嘴前,這樣你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腹部力量與嘴部氣息兩者之間的關系變化。在通過對以上三種氣息練習的方法進行較好的掌握后,可以對其進行融合式的聯(lián)系。C大調進階就是融合三種訓練方法很好的訓練,在練習時可以逐漸的加快吹奏的速度,進行快速而連續(xù)的練習,這種練習的實質是進行慢吸氣、慢吹氣——快速吸氣、快速吹氣的綜合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還應注意音準、音色的變化,還要有變化、有節(jié)奏的保持氣息的相對穩(wěn)定。對于練習者來說,還應該注意到在音階的練習中,可以表現(xiàn)出多種演奏技巧。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要單單的進行簡單的重復,要把它當作打開音樂的鑰匙,用自身的靈魂去演奏。
對于演奏者而言,還需要多加注意的是,在實際演奏作品時,演奏者要把握樂句的時間值和長度,并進行相應的呼吸量調整。例如,當?shù)谝粋€樂句較短,而第二個樂句較長時,演奏者可以在演奏時先吸進一半的氣息,在進行第二句的演奏時再把氣息吸滿。但是,每種氣息的運作方式并不一定適用于每次的演奏,在進行演奏時我們還需要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調節(jié),對樂曲進行細致的分析,從而進行相應的調整。
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還要根據(jù)曲目的不同適當調整嘴部的形狀,以保證氣息能夠集中到單簧管中。吹奏時,笛頭在空腔中,而“氣”是不成形的,氣在口腔中形成,在管中聚集。
四、演奏氣息與各種演奏載體之間的關系
(一)演奏姿勢對演奏氣息的影響
表演者優(yōu)美自然、端莊大方的姿態(tài)能夠給人帶來一種視覺上的美感,使人在欣賞演奏時,能夠更加輕松愉悅的感受到音樂的韻律。同時,演奏姿態(tài)對演奏氣息還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進行單簧管演奏時,應該自然站立,雙腳應與肩寬保持自然距離,眼睛直視前方,雙腳平放在地面上。這個姿勢會使你的全身直立,自然放松,從而更加自如的投入到演奏當中,使演奏時的氣息更加自由和均勻。
(二)口腔對演奏氣息的影響
在進行單簧管演奏時,嘴型也會對演奏的氣息造成較為直接的影響。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嘴型與呼吸要達到很好地協(xié)調。保持嘴唇肌肉適當?shù)木o張,使吹出的空氣順利地流入管中,如果嘴型和呼吸配合的不好,那么無論如何利用氣息,聲音也不會完美。
同時,吹奏單簧管時,舌頭也直接影響到氣流。舌尖是空氣進入的閥門,在發(fā)音時,舌尖先碰到哨子,當氣流出來時,舌尖應該慢慢縮回。吸氣時,舌頭也應自然向下,而不能停留在口中,這樣會使空氣和舌頭產生噪音,影響演奏的現(xiàn)場效果。
(三)運指對演奏氣息的影響
雖然氣息主要是靠嘴部相應的訓練來實現(xiàn)的,但是運指也對演奏氣息有著極大的影響。如果演奏者過于緊張,呼吸肌肉過于緊張,就會造成全身肌肉的收縮,同樣也會使演奏者手指的肌肉緊張,影響到演奏過程中指法的操作。同時,由于氣息不夠飽滿,也會間接影響到相應的運指,演奏效果就不能保證。因此,必須在演奏過程中特別注意手指的放松,在演奏時應該注意手指與氣息的有效和諧的作用,放松的雙手才能將曲目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
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達到音樂藝術效果的完美表現(xiàn),掌握合理、科學、有效的氣息運用方法是實現(xiàn)完美表現(xiàn)音樂藝術表現(xiàn)的前提。單簧管氣息技巧的運用學習過程較為艱苦漫長,想要很好的掌握相關的氣息技巧,同時在蒙古族管弦樂作品中將其很好的表現(xiàn)出來,就需要在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的同時做到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還要在不斷的練習與演奏過程中慢慢的進行積累,才能使自身的氣息運用技巧得到長足的提升,使得自身的演奏水平上到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文劍.談器樂演奏中氣息運用的重要性[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01).
[2]龐亮.論單簧管演奏中氣息的訓練內容及方法[J].藝術教育,2008(05).
[3]王大海.單簧管演奏中的呼吸述要[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02).
[4]樸長天.雙簧管演奏口型對音程音準的影響[J].樂器,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