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華
一些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的事情,有人贊成,有人反對,處理不好,很可能演變成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的難題,甚至影響社會穩(wěn)定。北京等地的實踐啟發(fā)我們,破解類似“無人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基層治理難題,關鍵是要善于集中群眾智慧。
基層治理實踐中,一些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層出不窮,甚至有的還演變成困擾基層高質量發(fā)展的難題。分析這些難題的成因,客觀因素基本上都不是主要因素,很多都與干部和群眾溝通不到位、缺乏群眾理解與支持等主觀因素有關。破解這些難題,只有激發(fā)和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善于集中群眾智慧,才能和風細雨地把問題一一解決。
從內容上看,深化基層治理的內容繁雜而多樣,從鄰里關系到社區(qū)治安,從小區(qū)衛(wèi)生到車輛停放……而這些問題的真正解決往往離不開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處理這些矛盾糾紛,在嚴格依法的前提下,緊緊依靠群眾,通過感情化解,往往能真正消除隔閡,化干戈為玉帛。
從效果上看,基層治理中的小問題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由于這些小問題誘發(fā)因素多、持續(xù)時間長,如果僅靠法律的“硬度”而缺少感情的“溫度”,只是簡單地處理,表面上事情結束了、矛盾解決了,實際上往往雨過地皮濕、按下葫蘆浮起瓢,容易引發(fā)新矛盾,甚至影響社會穩(wěn)定。
從方法上看,深化基層治理,需要找好“載體”?;饣鶎又卫碇械脑S多問題,既需要了解問題產生的根源,也需要熟悉當事人雙方的性格特點。由街道、社區(qū)、物業(yè)、居民組成的“說事團”“議事會”化解矛盾糾紛也好,解決基層治理難題也罷,容易找準“病根”并對癥下藥,而不是盲目的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