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嬌
摘要:為了能夠促使當前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加的順利,必須要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的融合,在穩(wěn)步強化學生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發(fā)展基礎上,能夠使自己有一個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本文主要是根據(jù)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內容、關系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對其作用進行進一步的討論,與此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心理健康;融合
引言
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對當前學生自身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在這階段是學生自身健康心理以及德育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從目前的發(fā)展來看,當前的德育教學效果不佳,在整個德育知識內容講述的過程中,教師一味地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學生自身實踐能力的培育。對于心理健康以及德育兩者來說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是也有著一定的微小差異,通過二者之間的有效結合能夠使其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作為德育相關工作者必須要將其二者之間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促使當前的教學質量得以極大的提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說看到教師要問好、善良、充滿正能量。
一、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義分析
一方面對學生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來說具有深刻的影響,在進行小學德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首先要強化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學生自身的健全人格的培育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從目前的教學發(fā)展來看,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力度不夠,沒有完成完整的教育機制,也沒有與德育進行有效的融合,這對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來說具有一定的影響。對于小學德育這門課程的開設來說,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再進行理論知識接觸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社會規(guī)范,針對自身的言行舉止進行約束。在當前的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一定要進行仔細的分析,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讓學生能夠明確自身所出現(xiàn)的問題、針對自身所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進行及時的糾正,進而使其能夠更加全面的向前發(fā)展,另一方面對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深遠的影響。對小學生來說,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的形成對后期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通過德育與心理健康知識的融合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二者關系
針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如何來看有一定的聯(lián)系也有一定的差異,二者的教學目的以及教學的內容也具有一致性,都是為了能夠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知識的學習,進而使其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品質:樂觀、積極、向上,進而實現(xiàn)育人的發(fā)展目的,二者所實施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的途徑比較相同,同樣都是利用課堂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進行講解,然后利用實踐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教師的榜樣示范,進而去對學生進行引領。對于小學德育來說屬于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強調學生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的培育,讓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愛國主義精神。另一方面就心理健康教育來說,僅僅只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健康教育,通過正確的思想引導,進而使其有一個健康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1]。
三、策略分析
(一)德育活動
在當前的小學德育知識講述的過程中,除了課堂的理論知識講解,可以開展更多課外的實踐活動,進而符合當前的教學發(fā)展目標,吸引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當前的教學活動中來,一般來說,可以通過少先隊中隊的活動開展,或者是主題班會等形式。教師在進行相關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各種途徑的宣傳,進而讓學生能夠對當前的活動開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控,后期再進行相關德育培訓的過程中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自身的人格發(fā)展更加的健全[2]。
(二)課堂教學
通過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有效融合,班主任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展開,強化學生思想情感的培育,對學生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引起重視。在進行行為規(guī)則的相關內容講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日常中的交通規(guī)則、一些不良的行為等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從思想上有一個規(guī)則意識,,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對于社會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規(guī)范的行為規(guī)則進行分析進行學習,然后針對自身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進行反思。通過小組之間的相互評論和總結,讓學生能夠在思想上意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主動孝敬父母、嚴格遵守交通的規(guī)則,并且在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中進行實踐[3]。
(三)個性化發(fā)展
對于小學生來說屬于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點,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會有各種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能否得到合理的解決。將會對學生自身的生活以及學習產(chǎn)生影響,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形成一系列的心理負擔,或者是思想上出現(xiàn)問題。因此,教師一定要秉持著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原則,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把握,給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疏導,緩解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上的壓力,使其能夠針對當前所存在的困難進行合理有效的解決。通過對學生自身個性發(fā)展的有效培育,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有效引領下搭建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向上的心理,在后期遇到同類似的困難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4]。
四、結束語
通過對學生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班主任在進行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中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當前的教學發(fā)展目標,對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的培育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班主任也要將二者進行緊密的結合,將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理清,實現(xiàn)兩者的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人才發(fā)展做出鋪墊,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奠定扎實的基礎,為后期相關工作的開展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娜.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方法探討[J].新課程:教研版,2015,0(4):20-21.
[2]楊愛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青春歲月,2017,0(13):152-152.
[3]張勝澤.新時期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18,0(7):184-184.
[4]李玉竹.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0(3):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