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xiāng)村,光從來學(xué)不會走直線
它們繞過牛尾,一溜鍍金水田
它們爬下炊煙,一捆捆返回牛背
累下的光,才明白直線的省力
一束束,相跟著歇進稻桿兒
倒空了蟬鳴,比著谷倉
長成一座小山
返鄉(xiāng)的我,時常會碰上這樣的小山
頂針一樣納開腳下的鄉(xiāng)路
堆滿四仰八叉喘氣的光線
我還記得,我最喜歡用手
撫摸那些割斷的銳角
仿佛摸到一根生活與土地相連的血管
我至今相信,指尖每扎痛一次
那些衰老與枯黃,或直或曲的光路
會再返青一次
●故居
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
就是找到時間停止新陳代謝的輪廓
葉子半面脫水,半面青春
青春的一面爬來無所事事的毛毛蟲
把柔軟的光陰織進絲繭
我們只需做一些簡單的事
在導(dǎo)游倒敘的間歇
用語氣助詞去測量腳印的深度
它的每一個紋理已被拓下
封進透明的玻璃罩內(nèi)
看著光線穿越時差,試穿合腳的鞋
然后跑出比赤腳更快的加速度
我們于苦難的便簽寸寸窺探細(xì)節(jié)
嘖嘖聲繚繞著,裹不住一種掙脫
濕潤的兩瓣翅膀,剎那張開百年斑斕
●信
梅豆,洋芋,去泥的藕節(jié)
老墻邊高低的線條,展示一盆隔夜烏蒸菜的墊底
這是我從未踏過的一條老巷
擠在國道另一邊家俬城與物流倉儲的一爿拆遷房
幾件T恤,滴著不足一米房間距的歲月
一件藍條衫認(rèn)出我十六歲的胴體,牽我駐足
云是小片的,從第四層母性的窗口飄出
淡淡洗衣液氣息的手,把窗簾拉出好看的弧線
一朵花苞投影桌前,要在晚上與臺燈同開
一摞錯題集,一小捆舊筆芯……
有婦女慢慢走近,詢問一攤茄子
我預(yù)備告訴她,那是我考數(shù)學(xué)前增加血氧的菜
初秋的風(fēng),每一筆都是氣場。陪讀的媽媽準(zhǔn)備中餐
即將九月考的課桌前,她身披一件春裝抵御多余的冷氣
一生中能有多少時間,住在這樣的小套間
電燈電扇電飯煲,只有三樣電器的出租屋里
她用短發(fā)愛這殘舊,下晚自習(xí)會跑著上樓,小聲唱國歌
那些清澈清脆,是鑿醒拋荒的種子
讓這棟老建筑物憶起響亮的地標(biāo)
等著一年后在一封掛號信的收件欄大聲讀出
●窗外
寒夜坐成淺白,黑暗退潮
浮現(xiàn)她唯一的清醒
一遍遍舀著浪花的記憶
聽覺已被安置進半頁詩文
一串寂靜懸垂在窗前,腳下是人間塵土
把伏筆遞給一朵春天
其實,我一直站在開頭,一直看到
你的窗臺睡了
幾瓣桃紅趁你起身,學(xué)你的口吻
讀著一封信上的兩個人名
枝條偷聽,忍不住擺動了一下
蘇醒的時光
●木頭人
它披上的年味多過木頭味
它逃過炊煙的本領(lǐng)多過躲開千刀的厄運
它對一窩新雛的記憶多過耳畔的經(jīng)文
它俯視的淚水多過一位法官
作者簡介:陳雨濛,作品見《綠風(fēng)》《詩歌月刊》《作家天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