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摘要:在新時期課程改革進度逐漸深化和素質教育理念實踐開展的背景下,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式和內容適應學生新時期的學習習慣,成為了老師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主要方向。情感教育作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要內容,作為小學階段學生素質德性培養(yǎng)的關鍵途徑,老師需要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情感教育的實踐策略進行現(xiàn)代化的探究,使得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階段的學習中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的有效塑造。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一、借助趣味故事,做好情感引導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想要讓學生的情感受到有效的引導和強化,就需要讓教學方案適應學生的基本發(fā)展規(guī)律。老師需要從學生當下的認知能力和認知視角出發(fā),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興趣來增強學生的情感感知。因此,老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加入趣味化的語文故事,來配合這一時期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豐富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故事里進行情感的體驗,為老師的情感教育進行基礎鋪墊。比如,在學習《亡羊補牢》的時候,老師可以在教學前首先給學生講述一個與《亡羊補牢》主旨相近的故事,如“懸崖勒馬”,讓學生明白及時止損的真實含義。在給學生的理解進行鋪墊之后,再進行教材的講解,能夠讓學生的理解更加高效、更加深刻,從而讓學生的語文興趣和認知能力得到有效的調動和培養(yǎng)。同時,再學習其他文章的時候,老師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音樂歌曲、動畫視頻等方式進行文章主旨的講述,讓學生實現(xiàn)情感世界的豐富,在故事的講述中引導學生實現(xiàn)情感感知的深入。
二、開展合作學習,強化情感體驗
強化學生情感體驗的最佳方式,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老師可以在教學之余,通過合作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實現(xiàn)語文課文教學過程中的有意識“放權”,讓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里通過和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實現(xiàn)思想層面和情感感知方面的碰撞,從而實現(xiàn)情感體驗的逐漸升華,讓合作學習的探究模式收獲預期的理想成效。比如,在學習《曹沖稱象》的時候,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性格和語文學習能力進行靈活化的分組,讓學生在合作中討論曹沖稱象背后的原理。再比如,在學習《海底世界》的時候,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海底視頻、圖片,讓學生在觀察中對海底世界中的生物進行分層歸納,在歸納中感受到自然生物的魅力,強化學生的情感認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們之間會進行思維層面的交流和探討,并對文章內容進行仔細反復的研讀,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高效解決語文問題的基礎上,實現(xiàn)認知能力的強化,并讓學生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進行團隊內部的相互學習,實現(xiàn)能力互補的同時實現(xiàn)素養(yǎng)思維的查漏補缺。
三、重視實踐訓練,提高情感認知
所學要及時運用于實踐,才能讓學生的情感體驗獲得提升和強化。在課本教學之余設計實踐訓練,是鞏固學生情感認知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當下的興趣點,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獲得的情感認知進行教材之外的二次創(chuàng)作,從而推動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和語文人文素養(yǎng)得到有效升華。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播放相關的電影片段來讓學生進行直觀化的情感體驗,在學生的情感得到明顯的調動之后,老師可以組織情景劇表演,或者朗誦的活動,讓學生結合課本的內容和自身的情感體驗來進行文章的二次創(chuàng)作,讓學生能夠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進行情感的鞏固和升華,在沉浸式體驗的過程中實現(xiàn)情感認知能力的拔高訓練和深化提高。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推動下,也能更加深刻的接受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實現(xiàn)愛國主義精神與學生情感世界的融合。
四、科學作業(yè)設計,情感融入生活
作業(yè)是各學科學習中最重要的收尾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得到完整化的語文教學訓練之后,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總結和知識主旨的深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出與他們現(xiàn)實生活相匹配的生活化作業(yè),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意識和情感認知的主要方式。情感教育作為小學階段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礎目標,是老師開展教學的重要思路。然而部分老師由于情感教育滲透得不夠自然,導致學生無法對作業(yè)中的情感因子進行積極的體驗。因此,老師需要讓作業(yè)充滿生活化的元素,達成情感培養(yǎng)的目標。比如,在學完《慈母情深》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回家之后幫助家長進行家務勞動,拉近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讓學生在作業(yè)完成的過程中實現(xiàn)感恩教育的目的。老師通過改變傳統(tǒng)書本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的作業(yè)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能夠讓學生減少對家庭作業(yè)的排斥心理,讓學生在相較輕松的情緒引導下,進行更加深刻的情感生活化體驗,實現(xiàn)學生情感世界的豐富和情感認知的強化。
五、結論
老師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能夠讓語文教材的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并為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順利開展提供動力支持。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能夠讓情感教學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發(fā)揮,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當下素質培養(yǎng)的需求和學生情感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學生的情感認知視角出發(fā)來進行教學方案和內容的設計與豐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強化對情感的認知和體驗,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強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連麗霞. 淺議小學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J]. 學周刊,2021(16):161-16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80.
[2] 庫力沙拉·阿哈散木.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思考[J]. 南北橋,2021(2):32.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027.
[3] 張兆坤,劉宇昕. 論素質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J]. 學周刊,2021,21(21):39-4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19.
[4] 漆永尚.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相關策略分析[J]. 學周刊,2021(24):121-12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60.
[5] 溫梅梅.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學周刊,2021(2):129-13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