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峰
公園北向鳥瞰 ? 蘇圣亮
近年來,山水秀建筑設計事務所運用折板結構連續(xù)做了幾個坡屋頂建筑,成為一個“折板”系列,這是我們對傳統(tǒng)家屋形式新可能性的探索,更是一種“家的延伸”。目前已建成的項目有四個,包括云錦路活動之家、深潛賽艇俱樂部、東原千潯社區(qū)中心和西塘市集美術館,它們都是對傳統(tǒng)坡屋頂形式和空間的挖掘與衍化。在每個項目里,折板結構的材料、形態(tài)、組合方式及其構成的空間各不相同,這取決于結構形制和不同場地、建構技術、人的身心與行為的相互激發(fā)和具體結合。
云錦路活動之家位于由龍華機場跑道改造而來的公園里,Sasaki設計的景觀場地對原跑道的線性(Linearity)進行了保留和強化,我們的建筑也需要對這種線性空間做出回應。為此,我們沿東西方向布置了間距和長短不一的混凝土墻(高度統(tǒng)一為2.8m),它們既是空間分隔也是豎向結構,支撐著由傾斜鋼桁架構成的折板屋頂體系。使用折板屋頂?shù)脑蛴袃蓚€:一是為了給內部的活動空間營造家的感覺;二是通過坡屋頂?shù)撵`活延伸與外部場地建立關聯(lián)。坡頂空間帶給人的安定氣氛是自然經(jīng)驗和建筑相疊加的結果,作為最早的建筑本體形制之一,坡頂?shù)脑蛠碓从谌伺c自然的交互,例如置身于兩樹之間或是利于遮陽排雨的原始屋棚(Primitive Hut)之中。經(jīng)過代代傳承,坡頂空間給人一種天生的、潛移默化的安定感。
由于云錦路活動之家并非住宅,里面發(fā)生的行為不是家庭生活,而是某種公共交流活動,我們希望賦予這些活動空間家的感受。中國早期祠堂的原型是大一點的家屋,或者說是族長的家,以此為原型營造活動空間的安定感和親切感是本項目的出發(fā)點。建筑的南北朝向比較窄,主要立面是東西朝向,檐口的高度可以減少陽光的射入,控制日曬。但更重要是,這樣的高度可以給人以親切感,而其上高低起伏的坡頂空間則可以帶來尺度的擴張,營造具有精神性的場所感。
一般來說,江南建筑的坡屋頂為30°左右,而云錦路活動之家的坡屋頂卻設計成53°,每一折的跨度大概是4~8m,它們沿著飛機跑道的方向不斷延伸成為連續(xù)的坡屋面。雖然增加折板的矢高可以幫助我們實現(xiàn)更大跨度,但出于形式和美學上的考慮,我們營造了一種屋頂高度整體上比墻高的感覺。建筑的平面尺寸則參照了江南民居,屋頂并置的手法由鄉(xiāng)村建筑演化而來:鄉(xiāng)村里的每棟房子都是分開的,但是從遠處看它們就像一個聚落。這啟發(fā)了我們思考,在做公共建筑的時候能否將這些房子粘在一起,從一個區(qū)域直接走進另一個區(qū)域,既有層次的樂趣,還可以在一個完整的大空間里區(qū)分出一個個小空間??梢哉f,這種聚落的想法在理念上和鄉(xiāng)村建筑密切相關,但在形式上并無直接聯(lián)系。
從結構體系來看,活動之家是一種變異的折板體系,兩折屋面間波谷的平段在同一個高度,但波峰的高度根據(jù)跨度(進深)的差異各不相同。這里的“折板”實際由鋼桁架構成,結構厚度為120mm,1.5~2.5m的矢高讓這些折板桁架可以輕松跨越15~25m。鋼桁架由方鋼管焊接而成,并與預埋在混凝土墻上的支座鉸接。桁架折板上覆鈦鋅板輕型屋面系統(tǒng),完成后的屋面整體厚度為240mm。輕盈動感的屋面形態(tài)和金屬質感是對機場歷史的回應。
我們根據(jù)折板結構跨度和空間需求決定每個“家”的縱向長度,根據(jù)不同“家屋”的進深決定其屋頂高度。這樣一來,在剪力墻和坡屋頂之間就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或梯形高側窗,用于調節(jié)室內采光和通風排煙。折板在東西兩端出挑,幫助抵消折板側推力,同時也在東西兩側形成了檐下空間。為了更好地獲得景觀,剪力墻之間的東西外墻采用大面積玻璃窗,窗臺高度45cm,玻璃內置可調節(jié)百葉,鼓勵室內外交流。
在我們的設計初衷里,散布的剪力墻和舞動的折板屋頂將為內部空間的使用提供靈活的可變性。建成后的實際運營狀態(tài)與預期相比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在兩座建筑內,法南餐廳、那行、群島書店和快閃店是四家主要的經(jīng)營者,它們各自的空間都具有了“公共家屋”的尺度和靈活性,但由于經(jīng)營和管理需要,在“聚落”層面的連續(xù)性和流動性被限制了。比如,法南餐廳有備餐間、餐廳、辦事處和一個品紅酒的小教室,導致建筑被分成三段,還做了固定隔斷。雖然現(xiàn)狀和設計初衷不符,但空間屬性并沒有違背最初的概念。
在“家的延伸”系列項目中有許多家屋大小的空間,它們被有意識地連通在一起:這是我們對未來的一種設想,希望未來的大建筑可以由很多個小家拼接起來,小家和小家之間重新形成“聚落”的關系,它們可以有庭園和園林,也可以粘成為一個整體,或者自由地像細胞一樣分裂組合??梢哉f,我們的設計是嘗試用更新的形制把傳統(tǒng)和未來的生活粘合起來,粘合的手段是聚落和技術——這就是“形制的新生”。
圖片來源
1-3,9 山水秀建筑事務所提供
4-8,13-19 蘇圣亮攝影
10-12 祝曉峰攝影
建筑的南北朝向比較窄,主要立面是東西朝向,檐口的高度可以減少陽光的射入,控制日曬。但更重要是,這樣的高度可以給人以親切感,而其上高低起伏的坡頂空間則可以帶來尺度的擴張,營造具有精神性的場所感。
The building has a narrow north-south orientation,with the main facade facing east and west.The height of the cornice reduces sunlight intake and controls sun exposure.But more importantly,such a height can give people a sense of intimacy,and the space of the roof can bring scale expansion,creat a spiritual sense of place.
1 剖面圖
2 剖透視
建筑的平面尺寸則參照了江南民居,空間并置的手法由鄉(xiāng)村建筑演化而來,這些空間延綿連通,又在各自屋頂和隔墻的界定下獲得了相對的獨立,仿佛一個個聚集在一起的家。
The plane size of the building refers to the dwelling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and the spatial juxtaposition technique is evolved from the rural architecture.These Spaces are continuously connected an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under the defini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roofs and partitions,just like some homes gathered together.
3 平面圖
4 北向鳥瞰
5 法南餐廳與社區(qū)之家東南向外觀
6 咖啡小屋西南向外觀
7 噴泉廣場看向法南餐廳
8 社區(qū)之家屋頂露臺
折板由鋼桁架構成,結構厚度為120mm,1.5~2.5m的矢高讓這些折板桁架可以輕松跨越15~25m。鋼桁架由方鋼管焊接而成,并與預埋在混凝土墻上的支座鉸接。桁架折板上覆鈦鋅板輕型屋面系統(tǒng),完成后的屋面整體厚度為240mm。
The folded plate is made of steel trusses with a structural thickness of 120mm and a height of 1.5 to 2.5m,allowing the folded plate to span 15 to 25m with ease.The steel trusses are welded from square steel tubes and hinged to supports embedded in concrete walls.The whole roof thickness is 240mm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light roof system covered with titanium zinc plate on the truss folded board.
9 結構爆炸圖
10-12 施工現(xiàn)場
13 法南餐廳內景
14 社區(qū)之家北入口內景
15 社區(qū)之家室內看向跑道公園
16 法南餐廳高窗
17 法南餐廳內景
18 法南餐廳閣樓
19 法南餐廳室內看向兒童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