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霞
(河南省漯河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漯河 462003)
牙列缺損是指牙齒部分缺失,發(fā)病原因主要和齲齒、牙周病等有關,臨床表現(xiàn)為咀嚼功能下降、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等癥狀,可影響患者的面部美觀及心理健康。對牙列缺損進行有效修復是必要的,但是常規(guī)修復如全口義齒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準確性不足、穩(wěn)固性缺乏等問題,只適用于牙列缺損較少的患者。隨著口腔技術的發(fā)展,口腔種植逐漸運用于臨床[1]??谇环N植技術主要在口腔牙齒缺失區(qū)的牙槽骨內置入種植體,待其成活在上端置入修復體后完成修復,患者舒適度較高。本研究主要探討口腔種植修復應用于牙列缺損患者中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漯河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牙列缺損患者136 例,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8 例。對照組男38 例,女30 例;年齡20~65 歲,平均(42.56±4.35)歲;病因:牙周病變15 例,外傷20 例,牙體缺損33 例;患牙區(qū)域:下頜23 例,前牙9 例,前磨牙8例,上頜20 例,磨牙8 例。觀察組男40 例,女28 例;年齡20~64 歲,平均(41.61±4.16)歲;病因:牙周病變20 例,外傷25 例,牙體缺損23 例;患牙區(qū)域:下頜22 例,前牙9 例,前磨牙9 例,上頜20 例,磨牙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診斷標準:參照《口腔疾病診療指南》[2]。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磨牙嚴重者;患有其他原發(fā)性疾病者;咬合異常者。本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修復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修復,消毒局麻后拔除患牙,佩戴模擬牙。觀察組采用口腔種植修復。1期:消毒局麻后,在牙槽嵴項處作切口顯露牙槽骨,用裂鉆擴展鉆孔,用肩抬鉆擴大種植窩上口,放入種植體,消毒縫合傷口。2 期:在種植義齒完成后,對患者再次修復。兩組術后均隨訪6 個月。
1.3 觀察指標(1)術后6 個月評價兩組臨床療效。顯效:牙齒使用功能和外觀與正常牙齒無異,牙列缺損完全修復;有效:牙齒使用功能和外觀有改善,牙列缺損基本修復;無效:牙列缺損未得到修復。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2)術前、術后3 d 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5 ml,凝固后,用2 500 r/min 速度進行離心,取上清,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 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3)術前、術后6 個月采用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OHRQOL)[3]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量表包括生理障礙、社會障礙等內容,每項4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低。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術后6 個月,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8.24%,低于觀察組的98.53%(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血清CRP、IL-8、IL-6、TNF-α水平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d血清CRP、IL-8、IL-6、TNF-α 水平均較術前升高,且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CRP、IL-8、IL-6、TNF-α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血清CRP、IL-8、IL-6、TNF-α 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相比,*P<0.05。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6 個月生活質量評分較術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術前相比,*P<0.05。
牙列缺損是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與健康。在常規(guī)修復過程中,固位體空間較大,牙體預備空間也需充足,若修復體與黏膜黏合過松會發(fā)生食物嵌塞,若過緊可能導致感染或壞死[4]。所以,有效的口腔修復是必要的。
口腔種植修復制備牙根使用材料為生物型或非生物型,與人體相容性較強,可以使基樁更為牢固;固定嵌合在牙槽骨,不易增大黏骨膜張力,防止牙槽骨的大量吸收和牙槽黏膜萎縮,同時與骨質的連接更為牢固,符合人體的生物力學,兩者密切的結合進一步避免了食物殘渣嵌塞或者細菌積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而改善牙列缺損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6 個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口腔種植修復可提高牙列缺損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改善生活質量,與楊易等[5]研究結果一致。王輝[6]研究結果顯示,炎癥反應與牙列缺損相互促進。手術、外來種植體異物等外界刺激會引起人體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促進CRP、IL-8、IL-6 等炎癥介質的分泌與表達,但是口腔種植修復種植體材料更易相容,修復方式更符合生物力學,可避免對骨黏膜張力造成一定損傷,對口腔內組織的刺激較小,所以引起的炎癥反應較輕微,進而對患者造成的炎性損傷較輕。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 d 觀察組血清CRP、IL-8、IL-6、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口腔種植修復可減輕牙列缺損患者的炎癥反應,促進其術后恢復,與羅蓉等[7]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所述,口腔種植修復可減輕炎癥反應,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牙列缺損患者生活質量,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