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賀
(商丘市中心醫(yī)院輸血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體(Treponemia pallidum,TP)感染所導致的慢性、系統(tǒng)性的性傳播疾病,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硬下疳、淋巴結腫大等臨床表現(xiàn)。相關研究顯示,2003年至2013年,梅毒發(fā)病率年均增長13.37%,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安全[1]。因此快速診斷梅毒,給予相應治療,對提升治療效果,控制疾病進展,降低傳播風險有積極意義。目前臨床對于梅毒主要依據(jù)病史、臨床表現(xiàn)、血清學檢測進行診斷,其中血清學檢測是診斷梅毒的重要方式,檢測方法不同,對于梅毒的診斷效能也存在差異。因此選擇有效的檢測方式,對提升梅毒診斷效能有重要意義。梅毒螺旋體特性抗體(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TPAb)檢測試驗,通過檢測TP抗體,反映患者TP感染情況[4]。目前臨床通常采用的TP-Ab檢測試驗包括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梅毒螺旋體免疫球蛋白M抗體檢測法(TP-IgM)、(Treponema Pallidum 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TP-ELISA)、化學發(fā)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s,CMIA)等血清檢測方式,其中TPPA是目前血清學檢測結果的金標準,能夠有效診斷梅毒,但TPPA檢查依賴肉眼對結果進行判斷,對于操作人員要求較高[2]。TP-ELISA可通過檢測IgM達到檢測TP感染的目的,同時TP-ELISA可批量檢測,節(jié)省檢測時間[3]。但TP-ELIS易受其他非TP感染、抗體滴度等因素影響,影響診斷結果。CMIA可通過將重組Tpn15、47、17作為固相抗原,通過其與TP結合,觸發(fā)化學發(fā)光,從而診斷梅毒。據(jù)相關研究顯示,CMIA在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中取得較好成效[5]。由此推測CMIA可能在梅毒TP-Ab血清學檢測中取得相似成效。鑒于此,本研究著重分析CMIA在梅毒TP-Ab血清學檢測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方案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采取前瞻性研究,選擇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60 例高度疑似梅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颊咧心?8例,女22例;年齡(20~42)歲,平均年齡(30.80±3.64)歲;體重指數(shù)(18~26) kg·m-2,平均體重指數(shù)(21.90±1.18)kg·m-2。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 臨床表現(xiàn)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合并生殖器潰瘍、硬下疳等癥狀;② 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③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 合并其他性傳播疾?。虎?合并其他皮膚疾??;③ 入院前接受抗梅毒治療。
1.3 方法 TPPA:取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臺式低速離心機TDZ5-WS(湘長械備20140072號,湖南湘智)離心(轉速3 000 r·min-1,離心半徑10cm,離心15min)取血清。使用TPPA試劑盒(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進行檢查。CMIA:使用化學發(fā)光分析儀BA-G2000 BA-G2000 Pumping Machine及TP-Ab測定試劑盒(化學發(fā)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法)對患者梅毒TP-Ab進行檢測,從檢測到結果判讀均由儀器完成。TP-IgM:使用IgM測定試劑盒(膠體金法)進行檢查。TP-ELISA:使用TP-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進行檢查。上述試劑盒均來自美艾利爾(中國)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4 評價指標 TPPA判斷標準:選取本院2名5年及以上工作經(jīng)驗輸血科醫(yī)師對結果分別進行判讀,如存在差異則協(xié)商統(tǒng)一意見。陰性:反應孔中細胞沉淀在孔中央并呈光滑紐扣狀;陽性:反應孔出現(xiàn)凝集呈不規(guī)則沉淀;當?shù)味取?∶80時判讀為陽性,對于弱陽性患者則重復測量2次,如兩次均為陰性則為陰性,否則為陽性。CMIA:以檢測樣本的吸光度值(Signal to cut-off,S/CO)>1.0為陽性。TP-IgM:若質控線和檢測線均出現(xiàn),則判定為陽性,如只出現(xiàn)1條質控線則為陰性。TP-ELISA:用酶標儀判讀,當?shù)味取?∶80時為陽性,對于弱陽性標本需重復測定2次,如兩次均為陰性則為陰TP-ELISA,否則為陽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以K值評價CMIA與TPPA檢測結果的一致性(K≥0.74提示一致性好,K值范圍為0.4~0.74提示一致性一般,K<0.4提示一致性差)。
2.1 梅毒TP-Ab血清學檢測結果 60例高度疑似梅毒感染患者,經(jīng)TPPA檢測,陽性46例(76.67%),陰性 14 例(23.33%)。
2.1 CMIA、TP-IgM、TP-ELISA檢測結果 與TPPA作為參比,CMIA對梅毒TP-Ab抗體的檢出的敏感度為95.65%,特異度為92.86 %,準確度為95.00%,一致性較好; TP-IgM對梅毒TP-Ab抗體的檢出的敏感度為76.09%,特異度為71.43%,準確度為75.00%,一致性一般; TP-ELISA對梅毒TP-Ab抗體的檢出的敏感度為78.26%,特異度為85.71%,準確度為80.00%,一致性一般。見表1。
表1 CMIA檢測結果
表2 TP-IgM檢查結果
表3 TP-ELISA檢查結果
2.2 診斷效能 CMIA診斷TP-Ab敏感度、準確度高于TP-IgM、TP-ELISA,三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CMIA、TP-IgM及TP-ELISA診斷效能比較[n(%)]
梅毒傳播途徑較多,如性接觸、母嬰、血液等傳播形式,傳播速度較快,累及器官多,臨床表現(xiàn)多樣,潛伏期及病程較長,臨床對于梅毒的診斷較為困難。因此有效診斷梅毒對梅毒患者治療及梅毒傳播控制有重要意義。TP潛伏期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診斷較為困難,但(2~4)周后,機體便可產(chǎn)生特異性TP-Ab,如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等,因此針對梅毒TP-Ab進行檢測,利于梅毒早期診斷與治療。
目前臨床對于梅毒主要采取血清學進行診斷,TPPA是血清學診斷梅毒的金標準,使用明膠將梅毒特異性抗原進行包被與患者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產(chǎn)生凝集反應,并通過肉眼對結果進行判讀,能夠有效診斷梅毒。但TPPA操作較為復雜、耗時較長,同時對于結果的判讀過于依賴檢測者經(jīng)驗與主觀判斷,導致臨床適用性較差。IgM是機體受限產(chǎn)生的特異性抗體,可在感染兩周后測出,治療后可轉陰,再發(fā)感染后可再次轉為陽性,因此通過檢測IgM,可有效診斷與評估梅毒患者感染情況[6]。本次研究顯示,60例高度疑似梅毒感染患者,經(jīng)TPPA檢測,陽性46例,陰性14例。提示梅毒發(fā)病率較高,梅毒早期診斷與治療十分重要。同時本次研究顯示,以TPPA為參比試劑,CMIA對梅毒TP-Ab抗體的檢出敏感度95.65%,特異度為92.86%,準確度為95.00%,與TP-Ab一致性為0.864,一致性較好,且CMIA診斷TP-Ab敏感度、準確度高于TP-IgM、TP-ELISA。提示CMIA對梅毒TP-Ab抗體有著較好的診斷效能,與TPPA診斷效能相近。分析其原因在于,TP-ELISA可利用重組TP47、TP17抗原包被微孔板和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TP47、TP17抗原夾心法原理檢測血清中IgM水平,可有效診斷梅毒患者,評估患者病情。但TPELISA受到機體、血液樣本、儀器等因素影響出現(xiàn)假陽性,需TPPA驗證,導致臨床適用性較低,同時需酶標儀進行判讀對儀器有所要求,導致診斷成本相對較高。因此臨床仍需尋找更加有效的梅毒TP-Ab血清學檢測方法?;瘜W發(fā)光免疫檢測法是利用化學發(fā)光劑標記抗原或抗體,利用磁場分離結核狀態(tài)和游離狀態(tài)的劑標記物,并加入發(fā)光促進劑,測定發(fā)光強度,進行定量或定性檢查,化學發(fā)光免疫檢測法被臨床廣泛應用[7]。CMIA是將重組的梅毒螺旋抗體抗原(Tpn15、17、47)包裹并與檢驗稀釋液混合后加入樣本,如血液中存在梅毒TP-Ab,則會結合在抗原包被粒子上,加入預觸發(fā)液及觸發(fā)液后,檢測化學發(fā)光反應物的相對單位,從而檢測TP感染情況[7、8]。CMIA全程無需人工干預,更加客觀,利于提高診斷效能。同時CMIA相較于傳統(tǒng)血清檢測,CIMA檢測粒直徑較小,表面固定量大,同時粒徑均一,單分散性好,有利于評估梅毒TP-Ab水平。CMIA整個過程均由同一臺機器進行檢測判讀,對儀器要求相對較低,可減少固定化的時間與成本,提高臨床適用性。因此CMIA對于梅毒診斷效能較高,更適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