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愉 侯利
李舒愉,1976年11月出生,女,安徽淮北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副校長。先后被評為安徽省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淮北市級英語學科帶頭人、淮北市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相山區(qū)英語學科帶頭人、相山區(qū)教壇新星、相山區(qū)優(yōu)秀教師、相山區(q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等,并擔任淮北市小學英語名師工作室首席、相山區(qū)小學英語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淮北師范大學小學教育校外碩士生導師;獲全國英語教師基本功大賽優(yōu)秀課例評選一等獎、安徽省英語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安徽省第五屆英語優(yōu)質課比賽二等獎、淮北市英語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淮北市第五屆英語優(yōu)質課比賽一等獎。
侯利,1976年12月出生,女,安徽利辛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2000年被評為淮北礦務局優(yōu)秀教師, 2008年被評為淮北市優(yōu)秀教師,在淮北市第四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大賽中獲市級二等獎。
深度學習,強調教師引導下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建構、合理想象,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深度學習強調學生的“學”。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喚醒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元氣滿滿”地參與教學生成過程。當然,在教學生成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發(fā)現(xiàn)、理解、分析、比較、質疑、想象、創(chuàng)造等思維活動中融入課堂、深入教材,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遷移運用的能力。此外,深度學習還提倡單元整體學習,也就是將知識結構化,即在指向深度學習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堅持單元整體教學理念,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建構單元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那么,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如何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英語學習深度發(fā)生于課堂、活躍于課外呢?筆者將從豐富體驗、激活思維、指導方法、鼓勵實踐四個角度,就如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出幾點見解。
一、豐富體驗,喚醒知識經(jīng)驗
英語對小學生而言是陌生、新奇的,學生缺乏真實而豐富的英語生活經(jīng)驗。因此,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教師注重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但只關注教學的“趣”,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能以真實的話題活動、有效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喚醒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指向深度學習的英語課堂要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這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能喚醒學生知識經(jīng)驗的主題情境,幫助學生將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與將要學習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為接下來課堂教學中的話題活動儲備語料,讓學生“有話可說”。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 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時,在Pre-reading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利用“班班通”的白板功能,將白板變成了“畫板”,以現(xiàn)場簡筆畫的呈現(xiàn)方式,營造了“draw a park”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在這個對話活動中,筆者喚醒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以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句式“I can see...”展開話題,并融入新詞匯的教學。
We know so many parks. I will draw a picture of the park.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ark?
S1: I can see a...
T: Yes, it is a tall tree.
S2: I can see a tall tree.(引導學生進行復述,依次教學tree、flower、boat、river)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筆者一邊繪畫,一邊和學生展開互動,引導學生以“I can see...”的句式說出教師所畫的內容。有時筆者還邀請學生上臺進行涂色,以合作的形式,深化師生之間的有機互動。這個情境活動充分展現(xiàn)了教學主題,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將學生帶回自己熟悉的公園,回憶起公園的景色。
二、激活思維,關注思維過程
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語言既是交流工具,也是思維工具。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不僅要發(fā)展他們的語言技能,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語言,感受語言的趣味和智慧,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力,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8 How are you?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時,筆者在文本第二部分“下午Miss Li打電話問候Yang Ling”的閱讀教學中設計了一個預測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筆者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School is over. Miss Li is very worried about Yang Ling. She wants to call Yang Ling. What will she ask?”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以預測的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幫助學生主動建構語言,引導學生在主動提問的過程中重構文本信息,主動提出問題。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很快就抓住了這部分的閱讀重點,顯著提高了閱讀的有效性。這樣的預測活動讓學生有了更多的主動思考空間,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活力,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思維含量,指向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三、指導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一些教師的教學軌跡按部就班,嚴格按照教參設計,看似步步為營,但是極少穿插或整理相關的學習方法,如朗讀技巧、詞匯的學習方法、句式的情境化學習、閱讀繪本的方法、閱讀對話文本的方法等。這樣的教學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對一些相關聯(lián)的知識進行整理,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方式有針對性地考查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時,筆者將文本閱讀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1) How will the students find out about this country? (2)Why do people call Australia an interesting country? 在解決第一個核心問題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自主解決這個問題,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相關新詞匯。
Q: How will the students find out about this country?
A: Yang Ling will read books about Australia.
Mike will...
Wang Bing will...
Liu Tao will...
在交流這個問題后,筆者沒有馬上轉入下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而是插入了微課。在微課中,筆者聚焦“How to get information”這個主題,介紹了獲取信息的相關途徑,除了文中提到的閱讀、網(wǎng)絡查詢等,還補充了請教他人、查找文獻、翻閱報刊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筆者抓住了學生思維的生成點,以微課的形式整理了獲取信息的方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
四、鼓勵實踐,促進遷移運用
英語學科有著鮮明的實踐性。它是一門語言類學科,來自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學生的深度學習,教師就應該牢牢地將“學”與“用”結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用”,在“用”的基礎上更好地“學”。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用英語”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有機會以遷移的形式運用所學知識,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有效地提升語言技能,發(fā)展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這一單元時,筆者在Story time板塊While reading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給圣誕老人寫信”的語言實踐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筆者通過Mike的圣誕愿望,引出“圣誕禮物”的話題,鼓勵學生給圣誕老人寫封信,說說自己圣誕節(jié)想要做些什么事,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圣誕禮物。
Dear Father Christmas,
Merry Christmas!
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at Christmas?
First, I? ? ? ? ? ? ? ? ? ? ? ? ? ? ? ?.
Next,? ? ? ? ? ? ? ? ? ? ? ? ? ? ? ? ? .
Then,? ? ? ? ? ? ? ? ? ? ? .
I want? ? ? ? ? ? ? ? ? . Can you meet my wish?
Thank you.
Yours,
在這一活動中,為了提高學生表達的準確性,降低表達的難度,筆者為學生提供了課前準備好的信件模板,以語言支架推進學生的語言實踐。
總之,深度學習強調學生的“學”,指向學生的主體思考與探究。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喚醒學生的情感共鳴和知識經(jīng)驗,消除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陌生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與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建立英語學習的自信,扎實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