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小欖鎮(zhèn)西區(qū)小學 錢 強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與組織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從原來的文本、知識為綱,到現在的語文積累、運用能力為綱。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把握好特定場景(學習情境)中的學生語文活動,在教材統整意識下,統籌各單元文本,整合知識點,有章法地開展語言行為訓練。下面將以“落實知識點”作為課堂觀察主題,對2020 學年上學期中山市小欖鎮(zhèn)二年級教材培訓的課例《玲玲的畫》進行觀察、分析,探討如何進行知識點訓練,培養(yǎng)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結合課堂觀察的主題,有目的地聽課?!读崃岬漠嫛肥遣烤幇娑昙壣蟽缘谌龁卧牡? 篇選文,聯系第三單元的整體目標,細化到《玲玲的畫》一課的知識點有:識字:“玲、詳”等15 個生字。寫字:“畫、幅”等10 個生字。朗讀任務: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玲玲的心情變化。語文要素:用上關鍵詞“得意、傷心、滿意”,講講這個故事。聯系生活,說說你對“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這句話的體會。本次課堂觀察圍繞著“教學設計是否覆蓋知識點、相對應的教學活動、知識點落實的效果如何”這三個方面進行。
2.觀察結果與分析。第一課時通過聯系生活、結合語境等隨文識字的方法識記生字、寫字,讀通全文,感知課文大意,并且通過填空完成祝賀信、讀兒歌、回顧預習單等方法檢測識字情況,注重知識點的落實以及字詞積累。第二課時中,老師抓住了本單元的兩大語文要素“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以及“借助字詞,嘗試講述課文內容”來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線索清晰明了。老師處理得好的地方是,能夠設計好主問題,引導學生找到原文句子,在朗讀中感悟人物心情的“一波三折”的變化。
部編版的教材編排本身體現知識點訓練的整體性、系統性、遞進性,不同冊次的教材之間、同一冊次教材中各單元的內容、同一單元的教材內容皆蘊含了知識點內在聯系。比如,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貫穿該單元的選文、口語交際和寫話等語文活動中。該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有二,第一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第二借助字詞,嘗試講述課文內容。從選文以及實踐活動的來看,第三單元通過識字寫字、朗讀、講故事、聯系生活談感受、做手工、制作積累卡、背誦古詩、閱讀故事等形式,落實知識點訓練,關注學生在語言上的建構與運用。
1.閱讀教學,初會知識點訓練。利用好預習單,在閱讀教學中落實知識點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要在該課文中落實,并且關照單元整體目標,關注課內知識點與單元內知識點的對接。2.口語交際、寫話等語文實踐活動中,強化知識點訓練。在閱讀教學中學會的知識點,要善于在口語交際、寫話等語文實踐活動中遷移運用。在第三單元口語交際《做手工》中,指導學生說清制作的步驟。
在閱讀課堂教學之后,利用好語文的各項活動,設計恰當的評價任務。比如,在《曹沖稱象》一課中,落實了“按照一定的順序說清楚一件事”的語文要素,在口語交際中就可以設置“按順序說說自己制作手工的過程”的任務,在寫話中就可以用“按順序觀察物品”的標準來指導學生寫作。
北京師范大學的王寧教授認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言語實踐活動中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個體言語經驗和言語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是基于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綜合體現?!敝R點訓練是表層的、直觀的內容表述,而語言的運用與建構、思維與提升、文化理解與傳承才是語文課堂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