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木木
(卜兒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婦兒?。▌W釉疲┢抛涌亢?。(正旦云)既是俺婆婆來了,叫他來,待我囑付他幾句話咱。(劊子云)那婆子,近前來,你媳婦要囑付你話哩。(卜兒云)孩兒,痛殺我也?。ㄕ┰疲┢牌牛菑報H兒把毒藥放在羊肚兒湯里,實指望藥死了你,要霸占我為妻。不想婆婆讓與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藥死了。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婆婆,此后遇著冬時年節(jié),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漿水飯,瀽半碗兒與我吃;燒不了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唱)
【快活三】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干家緣,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鮑老兒】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jié)將碗涼漿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卜兒哭科,云)孩兒放心,這個老身都記得。天那,兀的不痛殺我也?。ㄕ┏┢牌乓玻僖膊灰涮淇蘅?,煩煩惱惱,怨氣沖天。這都是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
(劊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時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劊子開枷科)(正旦云)竇娥告監(jiān)斬大人,有一事肯依竇娥,便死而無怨。(監(jiān)斬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說。(正旦云)要一領凈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監(jiān)斬官云)這個就依你,打甚么不緊?。▌W幼鋈∠究?,又取白練掛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劊子云)你還有甚的說話,此時不對監(jiān)斬大人說,幾時說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尸首。(監(jiān)斬官云)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可不胡說?。ㄕ┏?/p>
【二煞】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xiàn);要甚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后,著這楚州亢旱三年?。ūO(jiān)斬官云)打嘴!那有這等說話?。ㄕ┏?/p>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劊子做磨旗科,云)怎么這一會兒天色陰了也?(內做風科,劊子云)好冷風也?。ㄕ┏?/p>
【煞尾】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三樁兒誓愿明題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飛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竇娥顯。
(劊子做開刀,正旦倒科)(監(jiān)斬官驚云)呀,真?zhèn)€下雪了,有這等異事?。▌W釉疲┪乙驳榔饺諝⑷耍瑵M地都是鮮血,這個竇娥的血都飛在那丈二白練上,并無半點落地,委實奇怪。(監(jiān)斬官云)這死罪必有冤枉。早兩樁兒應驗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且看后來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與我抬他尸首,還了那蔡婆婆去罷。(眾應科,抬尸下)
(以上內容節(jié)選自《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收錄書目—《竇娥冤:關漢卿選集》)
《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代劇作家關漢卿創(chuàng)作的雜劇。由于無力償還蔡婆婆的高利貸,竇娥的父親將竇娥賣給蔡婆婆做童養(yǎng)媳。蔡婆婆的兒子與其成親后不久便生病去世了,之后竇娥和蔡婆婆相依為命。一天,蔡婆婆找賽盧醫(yī)討要錢款時差點兒被賽盧醫(yī)勒死,所幸被張孛老和張驢兒父子救下。令人想不到的是,張孛老和張驢兒父子竟趁機要挾蔡婆婆和竇娥招他們父子做丈夫。竇娥不從,于是張驢兒預謀用毒藥毒死蔡婆婆后霸占竇娥。誰料陰差陽錯,下了毒的羊肚兒湯被張孛老喝下,張孛老毒發(fā)身亡。惱怒的張驢兒倒打一耙,誣陷竇娥毒死了自己的父親。楚州太守桃杌濫用大刑逼供,竇娥為避免蔡婆婆遭受酷刑,被迫承招了罪名,最后被判斬刑。
張驢兒本欲毒死蔡婆婆,卻陰差陽錯害死了自己的父親,這種行為該如何評價呢?竇娥為證明自己的冤屈,許下三樁誓愿,并一一實現(xiàn)—這固然有神話的色彩在其中,但脫離故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竇娥的悲劇呢?
張驢兒本意是毒死蔡婆婆,并沒有殺害自己父親的故意,但張孛老卻因他的行為身亡,那么,張驢兒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呢?其實,張驢兒的行為涉及刑法中的“事實認識錯誤”這一概念。事實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事實狀況的錯誤認識。張驢兒本欲毒死蔡婆婆,孰料蔡婆婆胃口不佳,將羊肚兒湯讓與張孛老,導致張孛老毒發(fā)身亡。張驢兒的行為屬于事實認識錯誤中的“打擊錯誤”。所謂打擊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意欲侵害的某一對象實施侵害行為,由于行為本身的差誤,導致行為人所欲攻擊的對象與實際受害的對象不一致。根據法定符合說,張驢兒主觀上具有殺“人”的故意,客觀上也導致了“人”死亡的結果,因此主客觀一致,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雖然張驢兒的行為屬于打擊錯誤,但沒有超出“故意殺人罪”這一犯罪構成,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法定構成要件,無論是毒死蔡婆婆還是毒死張孛老都是法律所禁止的,其損害的法益也是相同的,所以在責任處理上,張驢兒犯故意殺人罪既遂,應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與打擊錯誤容易混淆的另一個認識錯誤是“對象錯誤”。對象錯誤是指行為人誤將甲對象認作是乙對象加以侵害的情形。例如,行為人丙受張某委托要想辦法“給乙點顏色瞧瞧”,張某把乙的照片發(fā)給了丙,但丙卻誤把甲認作是乙,開車把甲撞傷了。此時丙的行為就屬于對象錯誤,故意傷害罪成立。在《感天動地竇娥冤》中,張驢兒并沒有誤認蔡婆婆和張孛老,因此他的行為不屬于對象錯誤,而屬于打擊錯誤。
除了張驢兒的故意陷害之外,造成竇娥悲慘下場的原因還有楚州太守桃杌玩忽職守這一因素。桃杌作為司法裁判人員,在處理竇娥一案中嚴重不負責任,不認真履行職責,致使竇娥屈打成招,蒙受冤屈,悲慘死去。
竇娥的悲劇令人同情、令人唏噓。生活在元朝社會底層的竇娥盡管是不幸的,但在面對張驢兒的威逼時,她沒有妥協(xié),為了保護蔡婆婆,寧可認下“毒死公公”這種冤屈,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竇娥心中有著樸素而堅定的信念,卻被不分青紅皂白地屈打成招,冤死法場。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生活在一個公平法治的國家里,享受著憲法和其他法律帶來的溫暖,理應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創(chuàng)造更加平等、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