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骨科 李曉陽
腰,在人體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要是腰不好,生活中很多簡單的動作可能都無法完成。小時候,長輩說,小孩子哪里有腰?長大后,經常不運動,一坐就是一天,動不動就把腰閃了。去健身房,教練說,腰上肌肉不給力,使不上沒勁兒,這是核心不穩(wěn)。也有很多人到了老年之后,會經常說自己腰疼。
“腰疼不是病,疼起來也要人命”。作為一種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絕大多數的人都經歷過腰疼。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全球范圍內,腰痛仍然是影響殘疾年限水平和趨勢的主要原因。腰痛病例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男女均以45~54歲為發(fā)病高峰,特別是在35歲以后,腰疼次數增加更加明顯。但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并不把腰疼當回事兒,只覺得是勞累了,多休息就能緩解,等等就好。要是緩解不了,去醫(yī)院拍個片子,也不過就是腰肌勞損或者腰椎間盤突出,不是什么大毛病,沒必要大驚小怪。
但如果說,腰疼可能是癌癥的征兆,您相信嗎?腫瘤專家提醒大家,體內有癌,腰部或許先知,盡早排查,別一直拖著,耽誤了治療的時機。
腰痛每個人都有過,多是在久坐或是重體力勞動之后出現。這種腰疼,主要是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或者短期內肌肉受力過大而導致的勞損,損傷了腰部肌肉和韌帶的延展性,導致乳酸堆積,造成腰部肌肉酸痛。適當增加有益鍛煉和間歇性規(guī)律活動身體,腰痛癥狀就會明顯有所改善。
但是,有些腰疼不平常,可能是癌癥的信號,如果忽視腰疼的癥狀,就有可能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 舉個例子:
一位三四十歲的中年男性,打個噴嚏引發(fā)了劇烈的腰疼,持續(xù)加重到不能直立,疼得白天吃不好夜里睡不著,原來腰桿倍兒硬朗的壯漢一個月掉了十多斤肉,到醫(yī)院趕緊一拍片子,發(fā)現腰椎的骨頭竟然都已經空了!
檢查的結果不是骨質疏松,而是晚期癌癥骨轉移!
骨是大部分實體腫瘤的常見轉移部位,有40%~80%的晚期癌癥患者出現骨轉移,尤其是晚期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腎癌、宮頸癌等患者的骨轉移比較常見。70%~80%的骨轉移患者伴有劇烈的疼痛。
這位患者打噴嚏的時候,腹壓增高,使骨轉移的椎體壓癟變形,臨床上稱為病理性骨折(圖1)。病情逐漸加重,壓縮畸形的骨骼向后壓迫脊髓,引起劇烈的疼痛甚至截癱,到這時才去醫(yī)院看病,發(fā)現這種腰疼原來是腫瘤骨轉移的表現。
圖1 病理性骨折的形態(tài)特征
正常人的身體骨質非常密實,有一定的彈性,可以起到脊柱支撐的作用。腫瘤骨轉移會使骨骼密度下降,將原本致密的骨質侵蝕成鏤空狀,在醫(yī)學上被稱為溶骨性破壞。很多癌癥患者的第一癥狀會表現為骨轉移后的劇烈疼痛,多集中在腰部附近。癌細胞轉移到某個椎體,該椎體承重能力就會下降,任何一個微小的動作,如打噴嚏、翻身、伸懶腰、咳嗽、搬物品等,都可能引發(fā)骨折而導致劇烈的腰疼。
所以,對身體釋放出來的信號要足夠的重視。腰疼可大可小,如果你在平時生活中感覺自己腰疼,通過休息后還不能有所緩解,就有必要及早去醫(yī)院就診。千萬不要有病還硬扛著。有問題應早發(fā)現,早期治療都會有較好的效果。
通常在腰部能夠摸到的硬硬的骨節(jié)為棘突(圖2)。
圖2 脊柱的結構
普通腰痛,一般是棘突兩邊的部位疼,而且疼痛的部位不確定。可能是左邊疼,也有可能是右邊疼,而且疼痛多是酸酸脹脹的,不是那種有東西錘擊腰部的感覺。
重點是普通腰疼,只會是腰部附近疼,不會影響其他部位。癥狀有的時候輕,有的時候重,如果好好休息,疼痛癥狀就會緩解。
但是,腫瘤骨轉移引發(fā)的腰痛,可能只是首先出現的癥狀,隨后身體各個部位都可能出現疼痛,不只是腰部。
腫瘤骨轉移引發(fā)的腰疼,疼痛部位一般是在中間位置,由于腫瘤會嚴重破壞骨的健康,導致骨的生成能力喪失,骨骼溶解,強度下降,出現骨頭疼的癥狀,感覺腰部像是被什么東西用力錘擊的那種痛。
如果腰疼持續(xù)加重、夜間尤甚、伴隨莫名其妙的乏力和消瘦等表現,很可能是身體其他部位出現了癌癥導致的疼痛轉移。
尤其是惡性腫瘤病變的疼痛通常是在后半夜,晚上的時候會疼得更加明顯。夜間疼痛加重要高度警惕惡性疾病,應及時到醫(yī)院檢查,明確診斷。
如果腰痛是普通性質,那么可以加強鍛煉腰部力量,改善腰疼癥狀。
不過,鍛煉要堅持才能有效果。另外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引發(fā)腰痛。
但如果是腫瘤骨轉移造成的腰痛,特別是存在病理性骨折,就要嚴格限制活動,積極接受治療,防止惡化。
臨床上對于腫瘤骨轉移,治療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治愈癌癥本身,而是有效地減輕疼痛,改善或維持現有功能水平,盡可能地提高生活質量。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制動、口服或注射止痛藥、應用骨改良藥物、手術治療、化療和放射治療等。骨改良藥物通過抑制骨吸收作用,減少骨丟失,提高骨密度,進而減少骨轉移引起的骨痛和骨相關事件(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高鈣血癥、骨轉移病灶進展等)的發(fā)生。作為輔助用藥,骨改良藥物可以明顯提高放療和化療的療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但非手術治療對骨轉移已出現病理性骨折、疼痛明顯的患者往往效果欠佳。此外,骨折后長期臥床也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微創(chuàng)手術使脊柱轉移性瘤的治療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微創(chuàng)治療具有鎮(zhèn)痛效果,能夠維持脊柱穩(wěn)定性,并且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術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使得脊柱轉移性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巨大提升。其中,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就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手術方式。其主要操作步驟為:在影像儀器引導下,通過穿刺針將骨水泥經皮注射到目標椎體(圖3)。注射后能夠立即增強椎體的穩(wěn)定性,恢復椎體的高度,減輕患者疼痛,并且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這種術式也為患者接受骨組織活檢提供了便利。
圖3 經皮椎體成形術的操作示意圖
射頻消融技術(RFA)也是治療脊柱轉移性腫瘤的一種常用手段。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借助影像儀器,定位后使用中高頻交流電從電極進入目標組織,用高溫殺死腫瘤細胞,同時可以阻斷腫瘤周圍的供血血管,使得腫瘤組織缺血壞死,且可以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達到局部治療的作用(圖4)。
圖4 射頻消融技術的工作示意圖
此外,通過破壞骨內感覺神經纖維,抑制疼痛傳導,射頻消融技術可以發(fā)揮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對于那些對傳統(tǒng)療法有禁忌,存在轉移性椎體疼痛及有腫瘤進展風險的患者,射頻消融技術尤為適合。
國內外目前比較推崇的方案是將椎體成形手術與射頻消融技術結合。一方面,射頻消融技術使得腫瘤組織被破壞,腫瘤體積減少,骨水泥分布更加均勻,同時阻斷血液供應,減少了骨水泥滲漏的風險;另一方面,椎體成形手術能夠起到彌補射頻消融技術無法恢復椎體形態(tài)及預防病理性骨折的缺陷。
腰骶部是位于腰部和臀部連接的一個地方。如果發(fā)現在這個部位出現了腫塊,摸上去硬硬的、疼疼的,會長大,還會伴隨大小便的異常,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了。
因為,這可能是患了脊索瘤。
脊索瘤發(fā)病率非常低(1:100萬),起病隱匿,生長緩慢,病程較長,一開始常常沒有癥狀,也可能在確診之前的數年內出現癥狀。脊索瘤具有分化級別低、局部浸潤和侵襲的特點,一般很少轉移,但晚期也可發(fā)生。約5%的腫瘤可轉移到肺、腦等部位。
脊索瘤可以沿脊柱發(fā)生在從頭頂到尾骨的任何部位,骶骨是最常見的原發(fā)部位,大約50%的脊索瘤位于腰骶部。隨著腫瘤的生長,可能壓迫脊柱和神經,造成疼痛和神經癥狀,如刺痛、麻木或虛弱無力。腰骶部脊索瘤容易累及膀胱、腸道等相關神經和血管等,患者可能喪失膀胱控制或腸道控制,造成大小便失禁。
由于脊索瘤早期多沒有明顯癥狀,腫瘤體積增大經常累及非常關鍵的組織,給治療增加了很大困難,手術常難以完全切除,極易殘留復發(fā)。脊索瘤復發(fā)率高,文獻報道達67%~85%,因而局部復發(fā)是最重要的預后評價指標,可見腫瘤的局部控制至關重要。
脊索瘤的預后差別很大,接受治療的時機不同導致的生活質量差別也很大。現代治療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并且經過適當的治療,有望達到治愈。因此,早期發(fā)現,及早接受專業(yè)的醫(yī)學方案,永遠都是一個好的決定。
對于腰痛明顯的人,睡硬板床最大的好處是可消除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有利于解除腰部肌肉韌帶的痙攣,促使炎性滲出的吸收,減輕神經根的壓迫程度,使疼痛癥狀得以緩解。
人的脊椎成S形,過硬的床由于不能適應人體正常曲線需要,腰部得不到支撐,在很大程度上會給肌肉和脊椎帶來嚴重負擔,反而會加重腰酸背痛。因此,床墊的硬度一定要是軟硬適中的,要保證整個身體的貼合。
測試床墊是否適合自己,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平躺在床墊上,手往頸部、腰部和臀下到大腿之間這三處明顯彎曲的地方向里平伸,看有沒有空隙;再向側翻身,用同樣方法試試身體曲線凹陷部位和床墊之間有沒有間隙,如果沒有,就證明這個床墊與你在睡眠時頸、背、腰、臀和腿的自然曲線貼切吻合,這樣的床墊對你來說是軟硬適度的。
此外,選擇良好的睡眠姿勢,對保持脊柱健康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最推薦的睡姿就是平躺仰臥。在這個姿勢下,肩頸和背部的肌肉是最放松的狀態(tài),有利于入睡和安睡。對于肩頸背部已經出現疼痛或有疾病的特殊人群,則建議側身臥位。側身臥位狀態(tài)下,人體脊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的伸展,對于疼痛的緩解有幫助作用。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趴著睡和蜷縮睡是不推薦的。人在趴著的時候,背部拱起,頭偏向一側保證呼吸;蜷縮的時候,膝蓋抵到胸口附近,這兩種狀態(tài)下關節(jié)和肌肉將長時間處在扭曲緊張的狀態(tài),內臟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一覺醒來腰酸脖子痛,長期將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
圖5 兩種合適的睡眠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