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春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是《詩經(jīng)》中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娋?,在你的腦海里,會把它想象成一幅怎樣的場景呢?“90后”插畫師呼蔥覓蒜就把這個場景畫了出來。呼蔥覓蒜,本名王曉藝,是一位“90后”超人氣畫師,在微博上坐擁粉絲百萬。
前不久,她的新作《繪詩經(jīng)》獨創(chuàng)一種插畫風格——“缽山圖繪”,把山川和“無臉小人”放入“缽”中,將傳統(tǒng)文化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王曉藝1992年3月出生于北京,從小受父母影響,愛上畫畫。
古風,已成為當今社會流行元素,但凡和古風沾邊的事物都很受年輕人喜愛。而在古風繪畫圈里,王曉藝是最有特點的“無臉”畫家。無論是《大話西游》中的至尊寶與紫霞,還是近年來熱播劇中的花千骨、若曦、允賢,她筆下的人物全都“不要臉”,但你卻能從人物身上的其他細節(jié)分辨出畫中人是誰。王曉藝的古風畫并非憑空臆想,她對于古代的服飾花紋也有一定研究,諸如衣服不能左衽、皇帝龍袍上的紋路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她表示:“這些細節(jié)上的考究是基礎(chǔ),顏色上也會追求傳統(tǒng)色?!?/p>
“無臉古裝群像”“無臉人”是王曉藝的一貫畫風。不過,剛開始她是畫臉的,但總感覺那些仙氣、縹緲的人物,畫了五官就俗氣了,顯得不高冷。后來,干脆就不畫臉,將留白放在臉部。臉部雖有弱化,但她著重刻畫人物動勢、發(fā)絲、衣服飄動、手勢起合等,同樣可以表達感情,且更加含蓄。正如王曉藝所說:“這樣讓看畫的人自由想象,更能帶入個人情感,引發(fā)共鳴?!?/p>
2019年,王曉藝著手用圖畫詮釋《詩經(jīng)》中的世界?!熬拖裨隗w驗神奇的造物者一樣,我會沉迷創(chuàng)作山水、怪石、竹林、小橋,畫它們有一種自己裝修園林的感覺?!?/p>
王曉藝花費兩年時間繪制近200張圖,用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詩經(jīng)》中動人的生活情感。在人物描繪上,繼續(xù)過去無臉小人的風格。不過,在整體畫作創(chuàng)意上,她獨創(chuàng)一種全新形式——缽山圖繪。
在王曉藝看來,“缽山”類似中國古代文人喜歡賞玩的盆景,蘊含著一種中國古代文人追求的“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情趣?!爱敃r受到一組盆景圖片的啟發(fā),感覺若是能生活在這樣一方小天地該是何等愜意,于是,想到利用各種中國傳統(tǒng)器皿,來詮釋千百年前的詩經(jīng)故事?!蓖鯐运囌f。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痹谕鯐运嚨墓P下,《關(guān)雎》里的一對青年男女分別身處于兩個青色大碗中,遙遙相望。碗中有潺潺流水、青色的小草、微露水面的石頭。背景是青色的天,白色的云,赭色的山,氤氳的水汽,浪漫縹緲的氣息撲面而來?!蛾P(guān)雎》講的是男子愛慕追求女子,內(nèi)心焦慮、相思入骨的故事。因此,王曉藝在創(chuàng)作時,選擇了兩個器皿,分別將男女主角畫在其中, 來表達男子單向的愛慕。而女子所在的器皿又向男子所在的器皿傾倒。“我的用意在于表達這首詩中一個開放的結(jié)局:也許我愛的她,心中也對我有些許的好感呢?!蓖鯐运囌f。
2021年9月7日,王曉藝新作《繪詩經(jīng)》分享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她花費2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近200幅以《詩經(jīng)》中的精華——《國風》為主題的“缽山圖繪”系列。畫作中的杯盤碗盞里裝的不再是美食,而是周朝整個社會的縮影。
在談及選擇缽山圖繪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原因,王曉藝表示,自己算是效仿古人進行的創(chuàng)作,“缽山”類似中國古代文人喜歡賞玩的盆景。缽山圖繪的形式,不僅給畫面添加了特殊的趣味性,也增加了空間 上的無限可能。在描繪一些畫面時,“缽”就成了一個分割,“缽”內(nèi)是一個世界,“缽”外是一個世界。這個分割可以是空間的分割,也可以是時間的分割,這就增加了畫面情節(jié)的復(fù)雜性。
《詩經(jīng)》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兩千五百年傳誦不衰。王曉藝取材于這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以缽山圖繪的形式來詮釋《詩經(jīng)》,在創(chuàng)造碗中小小天地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經(jīng)》中古人的真實生活和浪漫的情感。
如今,《繪詩經(jīng)》以缽山圖繪的形式重新打開《詩經(jīng)》,那些唯美的句子頃刻間躍然紙上、呈現(xiàn)于畫中,畫與詩的美融為一體,這大概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另一番境界。王曉藝畫作“無臉有魂、古風不古、藏情于器”,綻放出新的光芒,將古老的詩篇照亮。
短短幾年,王曉藝通過自身努力,成長為坐擁百萬微博粉絲的高人氣畫師。其代表作品有“無臉古裝群像”系列、“缽山圖繪”系列等,已出版繪本《舊時書》《一生所愛》《萬夜聊齋》《浮生繪夢》 《朝暮集》等古風畫冊。她著力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并用古今結(jié)合的思維,將傳統(tǒng)文化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編輯·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