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既是認識世界的工具,也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它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了資本主義運動的特殊規(guī)律,指明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指明了實現人類徹底解放和崇高理想社會的正確道路。馬克思主義對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征及其實現途徑作出了原則性、科學性構想,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人歷史地選擇了社會主義,同時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成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和發(fā)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積貧積弱、任人宰割,是中國的真實寫照。為了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愛國的先進分子前赴后繼,提出了各種救亡圖存的方案,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事實證明,舊中國亟需新的思想引領、新的階級領導力量、新的發(fā)展道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帶來了光明和希望。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在追求強國富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把科學社會主義運用到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相繼開創(chuàng)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贏得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加快了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步伐,充分展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chuàng)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以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創(chuàng)、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偉大實踐,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不僅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和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也是具有標志性的重大事件。這一科學理論凝結著我們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經驗總結,體現著我們黨對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擔當與探索,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社會主義并沒有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tǒng)、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yōu)槊篮矛F實。”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實踐,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發(fā)展新境界,豐富和發(fā)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使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檢驗、人民性和實踐性得到充分貫徹、開放性和時代性得到充分彰顯,極大地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深刻改變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進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共產黨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成為推動人類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力量。
本期特別策劃,約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圍繞“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實踐與世界意義”展開深入探討。敬請讀者垂注!
——《學術前沿》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