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飛
摘要: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注重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學生的演練能力在語文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演練能力是培養(yǎng)小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能力的提升者,現(xiàn)在我結(jié)合我的教育實踐,分析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表演能力。
關鍵詞:語文、演練、操作、能力
一、演練操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記憶,動手演練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演練,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充分的感知,把知識由“抽象”變?yōu)椤熬唧w”,有“具體”變?yōu)椤皩嵺`”,有“實踐”變?yōu)椤绑w驗”,由“復雜”變?yōu)椤昂唵巍?,達到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新知識。例如:在《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一課上,有一部分的內(nèi)容是羅賓遜大夫、喬和穆夫波特打斗的場面描寫,這時候,我會叫三個學生上臺把課文中的這個人的打斗場面演練一遍,在演練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臺下面的學生看得興味盎然,臺上面的學生演得逼真,教室的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充滿了笑聲!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高了!學生也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學習語文可以這么有趣。
二、演練操作促進思維發(fā)展
演練操作是學習的手段,是認知的基礎,演練操作可以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使腦、手、口同時運動的基礎上,感知知識,感知情感。學生通過大量的演練操作,以在大腦中形成明確的操作表象,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步形成。如在作文課寫作訓練時,我會讓學生在講臺上把生活中的勞動情景再演練一遍,然后把演練過程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寫下來。例如:在寫作文《我當家的一天》時,先叫學生回憶演練做家務時的勞動情景,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大量的腦力去挖掘詞語去組織句子,如何把剛才的演練過程寫下來,而且還要生動。這需要演練操作與思維相結(jié)合起來,把實踐感知通過思維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
三、把演練操作從課堂到課外
語文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單憑課堂的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點滴積累.然而這些知識又是零散的,不成系統(tǒng)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去點化,從而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與能力.把語文課延伸到課外,應拓寬課堂教學的外延;關注生活,讓學生主動投入語文課外學習;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如在《美麗的校園》的寫作課堂上,我會讓學生帶著筆和本子走出教室去觀察我們校園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又如:布置作文《有趣的活動課》,先讓學生親身感受活動的快樂,再把在操場上有趣的一個場景寫下。這比我們在教室里苦口婆心地講述寫作的方法和憑空想象實際得多了。
四、演練操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每個小孩都是表演天才,因為他們與生俱來的想象力比大人豐富得多,小孩的天真幼稚、愛表現(xiàn)是他們的專長,演練操作學習語文恰好能做到這一點,學生更樂意去接受這種教育方式。在演練操作教學,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求學生主動學,讓操作教學中體現(xiàn)出獨特的功能。如在《濫竽充數(shù)》教學中,需要學生思考如何設計適合人物的表演服飾,需要獨立思考、獨特的人物角色應當如何去演練。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要求,邊操作邊思考,邊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語文知識變?yōu)榛钌膭幼?,從感受中獲得正確的認知。
五、演練操作提升小組合作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不再是老師拋出問題,而是以小組為單位,讀課文,提問題,組內(nèi)答疑,以小組的競爭方式進行討論、探究、質(zhì)疑、演練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又能提升了小組合作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中,應重視通過觀察、演練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和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完《西門豹》這一課時,我留給學生的作業(yè)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本劇表演,孩子們非常熱情認真,小組長分配好角色和設計臺詞,宣傳員做導演,音樂委員設計表演服裝,紀律委員負責旁白等等,這些演練操作都需要學生的配合,在表演的過程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配合能力。
六、演練操作提高人際交流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少不了要與別人交流,交往。但現(xiàn)在在小學生都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情感,說話做事總是不禮貌、不規(guī)矩。語文課堂上我會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去實踐,去交流,提升他們的獨立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比如提出家中來客人的場景,要求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主人應如何去招待客人,而客人又應該如何在主人家做客。這時是對學生詞匯量、觀察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的考察。演練操作課程可以改善課內(nèi)交往,促進學生的合作性、支持性。課堂氣氛應以雙方互相認知、相互溝通為主。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情境中抓住契機進行練習,也可設定相關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為,當學生的交往行為表現(xiàn)接近預期目標時,應及時予以適當?shù)墓膭睢?/p>
七、提高學生學習與實踐的轉(zhuǎn)換能力
學習要學以致用,也就是說學習最根本的目的就為了將所學的知識服務于我們的生活,所謂“實踐出真知,如果我們的教學注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配合語言訓練,那么學生的日常的實踐能力就不用實踐了,演練操作就能把“學習”和“學習”二者相結(jié)合,達到在學習中演練操作,在演練中學習的境界。例如在《華夏五千年中國文化的鬧劇》的小品里需要熟悉中國的歷史文化,學習歷史對于學生來說是枯燥無味的,但通過演練操作編成小品,小學生很樂意去接受,從學習到實踐的過程中就達到教學的目標了。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可謂“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親口嘗一嘗”,是的,無論是書本上的只是還是生活中的道理,給學生講再多也許他都明白不了,但他們親身經(jīng)歷了,親自動手了,他的收獲可能比你講幾堂課來得還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設計好教學方案,帶領學生多參與操作演練,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