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鴻
遙遠的東方有條河—— 濟水。
濟南之名,因這條河而來;濟南之文明得益于這條河滋養(yǎng)。這條古老的河流,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塑風貌、孕文化、興經濟,是濟南的“母親河”。
滄海桑田。這條流淌在濟南各個歷史歲月里的河流,幾經變遷,從濟水,到清河,到大清河、小清河,再到黃河、小清河,似當初,卻又不是。
大河東流去,千古盡淘沙。
濟水是一條古老而偉大的河流。
先秦著作《尚書·禹貢》就有關于它的記載:“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菏,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鼻啬h初的典籍《爾雅》中,它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為“四瀆”。
“瀆”者,“獨”也,就是獨流入海的意思。4600多年前,黃河改道,由蘇北平原入海,那時的濟水是一條發(fā)源于王屋山而獨流入海的河流。不過,4000多年前,黃河北徙自河北平原入海,濟水上游就被黃河攔腰截斷,黃河以南的濟水就變成了從黃河中分流出來的一條支津。
被截斷的濟水,向東經今豫東平原進入山東境內,東北穿過巨野澤,至東平,接納東來的汶水,繼續(xù)向東北流去,過東阿以及濟南,經鄒平、高青、博興諸地而入海。濟水下游大致以今天濟南歷城為界,以西的黃河、以東的小清河便是其故道。
一般來說,人類文化起源于山岳而繁盛于大河,濟南位于泰山山地與濟水之間,呈東西向帶狀分布的一塊塊山前坡地和沖積平原,成為最適宜的繁衍生息地。濟水,成為濟南當之無愧的“母親河”。此外,濟水還是一條連接中原文化區(qū)和海岱文化區(qū)重要的文化和交通紐帶。
正因為如此,濟水,在古代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社會,祭祀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濟水作為“四瀆”之一,受到了歷代統(tǒng)治者的隆重祭祀。自形成“四瀆”之后,周代,天子已經開始正式把四瀆列入了國家祀典。秦漢之后,對濟水祭祀日益隆重,形成定制,歷朝國史祭祀部分對濟水多有提及,如《舊唐書》《唐書》《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文獻中都提到了對濟水的祭祀。
濟水流淌,也澆灌著中國燦爛的文學。早在秦、漢時期,濟水就頻繁出現于歷史典籍之中,如《尚書·禹貢》《戰(zhàn)國策》《孟子》《爾雅》《漢書》《史記》等等,此后,有許多文人墨客都曾寫下歌頌濟水的詩文。研究者認為,濟水在古代地位顯赫,是除黃河之外被人格化、詩化乃至神化程度最深的一條河流。
在“四瀆”中,濟水的特質是清。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寫下《題濟水》,以“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唯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贊其這一特質。
自濟水成為黃河的一條支津,理應如黃河一般,以渾濁為特色。不過,濟水“清者自清”,主要在于濟水從黃河分流之后,其間經過了大小許多湖泊,如滎澤、烏巢澤、高粱陂、巨野澤、平洲澤等對濟水挾帶的泥沙具有十分重要沉淀的作用,濟水便顯得清湛。兩晉之后,黃河以南的濟水淤塞,黃河之水不復入濟,濟水以巨野澤為源頭,水色自然愈發(fā)清湛。
最晚到唐代,濟水開始又被稱為“清河”。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說,“今東平、濟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謂之‘清河’,實菏澤、汶水合流,亦曰‘濟水’。”此時,山東境內的濟水下游河道,由于利用菏澤、汶水作為水源,泥沙少而清澈,因而,“清河”逐漸成為濟水的大名。
北宋熙寧十年(1077),黃河決口匯集于梁山泊,然后一分為二,一支由泗水進入淮河,時稱“南清河”,一支進入清河(濟水),稱“北清河”。因水勢洶涌,黃河水挾北清河水至歷城東北華山一帶后,沖脫濟水故道,向東北闖入漯水河道,后又涌入黃河故道,從而流入大海。南宋初年,偽齊皇帝劉豫征集民工在歷城華山筑濼堰,使濼水分流,北支入北清河,南支導入濟水故道。此河因靠近北清河,遂名“小清河”,而北清河與之相對,得名“大清河”。
伴隨著大、小清河的形成,古濟水河道在山東境內被大清河和小清河各據一段,分界點就位于(歷城華山),由此往上游的古濟水河道屬大清河,由此往下游的古濟水河道變成了小清河。
清咸豐五年(1855)六月十九日,黃河在河南省銅瓦廂決口,奪大清河至利津入渤海。大清河,自此變?yōu)辄S河。
白云千載空悠悠。“大清河”雖已消失在歷史中,“小清河”卻如同一條玉帶,蜿蜒在齊魯大地上。
歷史上小清河是一條具有漕運、排水、灌溉等多功能的河道。它讓濟南河運與海運聯為一體,改善了濟南的水上交通條件,對濟南城市及其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小清河增強了濟南與山東和東南沿海的經貿聯系,尤其是沿海所食鹽通過它可便捷地運至濟南,以致其有“運鹽河”之稱。這使?jié)铣蔀槭雏}和其它貨物的集散地。濟南城市的商業(yè)氣氛有了明顯增強,如于欽在《齊乘》卷五中說:“濟南水陸輻湊,商賈所通,倡優(yōu)游食頗多?!?/p>
其次,小清河的通航使?jié)喜粌H只是陸路交通樞紐,其在水上交通中的地位亦日益突出。從西漢到宋代,山東一帶的政治中心是青州。與濟南相比,青州只通陸路,而濟南在金元時期卻是水路陸路皆通。在元代,雖然行政機構山東東西道宣慰使司仍設于益都路(治今濰坊青州),但監(jiān)察機構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已設于濟南。到明初,行政機構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移治濟南,濟南成為山東的政治中心。交通便捷應當是濟南政治地位不斷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小清河的開通使?jié)媳苯嫉纳鷳B(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鵲山湖水位陡降,大片湖底裸露出來,變成了沼澤和濕地,慢慢地被開辟為稻田、藕池,甚至出現了小規(guī)模的漁村;水位下降使華不注山更加峭拔,由此在濟南北郊形成了新的風景“鵲華煙雨”。由此,留下了千古名畫《鵲華秋色圖》和大量吟詠鵲華煙雨的佳作名篇。
There was a river in ancient China named the Ji River.
The Ji River gave its name to the city of Jinan and allowed the civilization of Jinan to grow and to thrive. The river of a long history helped feed the people, shape the landscape, breed the culture and develop the economy, and thus it’s called the “mother river” of Jinan.
Time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world. The river, given sufficient historical context of different epochs, was a legend but will never go back to the way it was.
A thousand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n and the great river that flowed eastward has passed into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