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明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種由于缺血、心臟病變等導致的患者心率不齊的病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心悸,如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等都是常見的心律失常表現(xiàn)[1]。室性心律失常不僅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學習造成影響,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還會造成患者心臟停跳繼而造成猝死,因此臨床對室性心律失?;颊哌M行治療是必需的[2]。臨床往往在患者入院前采取院前急救對患者進行初步的治療和護理,雖然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患者猝死的情況時有發(fā)生[3]。胺碘酮是一種用于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將其應用于院前急救中有著不錯的效果,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平穩(wěn)患者心率。本文選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經本中心接診治療的40例室性心律失?;颊?分析院前急救中采用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經本中心接診治療的4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年齡42~73歲,男22例,女18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0例。納入標準:患者確診為室性心律失常,愿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不穩(wěn)定、家屬不愿意參與研究。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得到本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guī)院前急救。①如果患者心跳停止,立即開始心肺復蘇,操作中密切的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呼吸、脈搏、血壓和心率等。②給予患者50 mg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20 ml濃度為0.9%氯化鈉溶液靜脈泵注,泵注量控制在2~4 mg/min,并繼續(xù)密切的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③在途中醫(yī)生、護理人員與醫(yī)院預約好綠色通道和準備好患者檢查所需的設備,在入院后第一時間開展檢查,縮短患者的等待時間。
1.2.2實驗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胺碘酮治療。150 mg胺碘酮混合2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泵注,泵注量控制在1 mg/min。在用藥期間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率。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住院時間和治療前后心率。根據(jù)《抗心律失常藥物療效標準》來判定室性心律失?;颊叩闹委熜Ч?根據(jù)患者的癥狀改善程度可以分為以下3種。顯效:患者心律失常的癥狀全部消失,心率正常,心功能恢復;有效:患者的心律失常癥狀有好轉,心功能未完全恢復,心率接近正常水平;無效: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癥狀沒有好轉,心功能未恢復,心率不齊??傆行?顯效率+有效率。觀察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包括昏厥、心悸。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室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高于對照組的7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2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為(7.5±2.3)d,短于對照組的(12.4±3.5)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發(fā)生昏厥1例,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5%;對照組患者發(fā)生昏厥3例,心悸3例,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30.00%。實驗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對比 治療前,實驗組患者心率(86.4±12.3)次/min與對照組的(85.2±13.6)次/min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心率(67.5±8.3)次/min低于對照組的(73.2±10.4)次/min,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室性心律失常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會有持續(xù)性且疼痛感強烈的胸骨后部位疼痛,這種強烈的疼痛感不僅會導致患者難受異常,疼痛后伴隨患者出現(xiàn)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會在疼痛發(fā)生后的24 h內出現(xiàn)[4]。室性心律失常會伴發(fā)患者昏厥、心悸等,具有極高的死亡率,有研究指出,在患者出現(xiàn)室性心律失常后,有一半的患者會在1 h內呼吸及心跳驟停。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難度很大,臨床現(xiàn)有的藥物都不是能夠直接治愈的,只能以控制為主,因此在治療中,采用科學的急救措施,有助于增強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5]。常用的院前急救措施中,主要采取的是給予患者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運輸途中醫(yī)生及護理人員與醫(yī)院預約好綠色通道和準備好患者檢查所需的設備,在入院后第一時間開展檢查,縮短患者的等待時間[6]。但是這樣的急救措施雖然節(jié)省了時間,卻沒有給予患者平穩(wěn)心率的藥物。胺碘酮是一種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在控制患者的心率平穩(wěn)方面有著比較強的藥理效果,可以降低患者復極離散發(fā)生頻率,使得患者的心肌復極更為平均,幫助患者心血管擴張,可以減少患者猝死的發(fā)生,降低心悸和暈厥發(fā)生率,對心臟功能恢復有著正面的影響[7]。并且胺碘酮這種藥物使用后較少有負面作用,不會加重患者的心臟的負擔,其主要是通過擴張人體的冠狀動脈血管來減少人的心肌耗氧量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在使用胺碘酮治療期間,應向患者介紹藥物的作用和治療的方法,消除患者的疑慮和緊張。在靜脈泵注胺碘酮時,注意輸注的速度不能過快,否則可能刺激到患者的血管壁造成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造成靜脈炎,輸注中時刻注意患者的反應和注入部位是否有腫脹,詢問患者是否疼痛,若有異常應立即停止輸液。
在本文研究結果中,實驗組室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高于對照組的7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為(7.5±2.3)d,短于對照組的(12.4±3.5)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發(fā)生昏厥1例,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5%;對照組患者發(fā)生昏厥3例,心悸3例,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30.00%。實驗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實驗組患者心率(86.4±12.3)次/min與對照組的(85.2±13.6)次/min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心率(67.5±8.3)次/min低于對照組的(73.2±10.4)次/min,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李想[8]的相似研究中的對室性心律失?;颊咧委熀蠡颊叩闹委熡行?96.25%)高于常規(guī)治療(72.33%),住院時間(7.6±2.8)d短于常規(guī)治療(12.8±4.7)d,不良事件發(fā)生率(3.33%)低于常規(guī)治療(24.33%)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采用胺碘酮治療后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好,住院時間縮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也更低,心率更為平穩(wěn),這與胺碘酮的藥物特點是密不可分的,療效快,副作用小。
綜上所述,采用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颊咝Ч黠@,加快患者出院,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有利于患者心率更加平穩(wěn),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