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上升,臨床上在診斷各種疾病時,對于MRI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以往臨床上對患脊柱疾病與脊椎疾病患者進行診斷時,所采取的掃描方式為小范圍,雖然可以將脊柱結(jié)構準確體現(xiàn)出來,且檢查結(jié)果還具備客觀性特點,但是對于脊柱疾病難以展開整體性、全面性觀察,除此之外,在診斷多發(fā)性與彌漫性疾病時,所得到的檢查結(jié)果并不理想[1,2]。近年來,在臨床診斷中,全脊柱MRI檢查結(jié)果準確性較高,不僅能夠充分展示出脊柱整體情況,且還具有快速掃描、準確定位、廣泛成像等特點,可有效提高臨床醫(yī)師診斷效果。本次研究選取80例脊髓疾病或脊柱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主要分析在脊柱脊髓疾病診斷方面應用全脊柱MRI檢查的效果,以期能進一步提高全脊柱MRI檢查在臨床應用中的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脊髓疾病或脊柱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jīng)初步診斷后,均滿足脊髓、脊柱疾病診斷標準。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23歲,平均年齡(48.9±8.7)歲。多數(sh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程度不同的活動受限、四肢無力、肩頸酸痛及軀干部不適等癥狀,部分患者下肢還會出現(xiàn)疼痛感、間歇性坡行等癥狀。
1.2方法
1.2.1儀器設備與參數(shù)設置 本次研究選用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與CTL線圈對患者實施全脊柱MRI檢查。參數(shù)設置如下:①將T1WI的重復時間設為400 ms,回波時間設為12 ms,矩陣為352×152;將T2WI的重復時間設為3500 ms,回波時間設為120 ms,矩陣為352×512;②將短時反轉(zhuǎn)恢復的重復時間設為3750 ms,回波時間設為80 ms,矩陣為352×512,反轉(zhuǎn)時間設為160 ms,掃描層數(shù)設為12層,每層層厚設為3~5 mm,所得圖像采取PASTING處理軟件進行處理。
1.2.2檢查方法 調(diào)整患者體位為仰臥位,叮囑其略微收縮下巴,自然地將雙手放在身體左右兩側(cè),以海綿墊對患者頭部進行固定,并適當拉伸患者脊柱,讓患者肩部能夠緊頂線圈,之后在患者頸部的甲狀軟骨處實施激光燈定位,展開全脊柱掃描。在掃描時,使用PASTING軟件對全脊柱定位圖進行處理。其次,使用短時反轉(zhuǎn)恢復序列掃描法、快速自旋回波T2WI、T1WI掃描法以及序列掃描法對患者的腰骸段、頸段及胸段進行掃描。定位像設置為矢狀位采集的定位圖像,并設置預飽和帶,同時,在冠狀位的定位像中設置矢狀面的掃描計劃。掃描時,每段之間都要保持一定的重疊,以腰、胸、頸的順序作為依據(jù),應用自動移床進行分段掃描。最后,使用PASTING軟件將獲取的圖像進行拼接處理,并調(diào)整窗位與窗寬,進而得到完整的全脊柱掃描圖像[3,4]。
患者經(jīng)過全脊柱MRI掃描、圖像處理后,所得圖像清晰,可清晰看到患者脊柱、脊髓結(jié)構。80例患者中,74例患者應用全脊柱MRI檢查后,檢查結(jié)果顯示存在脊柱、脊髓病變,其中椎間盤突出患者52例,包括多發(fā)椎間盤突出患者19例,單發(fā)椎間盤突出患者33例;另檢查出椎體血管瘤患者7例,脊柱外傷患者9例,腰椎骶化移行錐患者6例。74例患者經(jīng)影像學綜合診斷或手術最終得到證實,全脊柱MRI檢查的準確率為100%。見表1。
表1 74例患者全脊柱MRI檢查結(jié)果(n,%)
目前,全脊柱MRI技術被廣泛應用在臨床診斷中,且診斷準確率較高。該診斷技術擁有較快的掃描速度、較廣的成像范圍、準確定位等,不僅能夠得到清晰的成像質(zhì)量,同時在診斷多發(fā)性骨髓、脊柱疾病等方面應用價值比較高[5,6]。相較于傳統(tǒng)MRI技術而言,實施全脊柱MRI檢查是利用移床技術掃描患者的脊柱分段,并以相關軟件拼接圖像,進而完整呈現(xiàn)出患者的整個脊柱。該診斷技術除了能夠有效提高影像學診斷結(jié)果之外,對于脊柱、脊髓等疾病的診斷準確率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在全脊柱MRI檢查中,其具有多個體表線圈,能夠明顯增加掃描視野、疊加信號,進而有效確保分辨率與信噪比。在應用全脊柱MRI檢查時,可一次性對患者的整體脊柱進行定位,自動進行移床跟蹤掃描,然后利用處理圖像軟件獲取到完整脊柱圖像。相較于傳統(tǒng)MRI技術,全脊柱MRI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點:①定位準確:在對患者使用全脊柱MRI檢查時,能夠全面觀察患者整個脊柱的圖像,且定位準確度較高,圖像較清晰。②掃描范圍廣:對患者應用全脊柱MRI檢查時,可先應用自動移床技術將脊椎變?yōu)槿齻€組段進行掃描,在此基礎上將一次性對接處理對三組段掃描圖像進行應用,從而完整、清晰的將全脊髓、全脊柱圖像呈現(xiàn)出來,進而將各種脊髓與脊柱疾病準確的診斷出來。③掃描速度快:對患者采取全脊柱MRI檢查時,只需要進行一次完整的掃描就能夠通過軟件將圖像拼接出來,進而獲得完整的圖像,不僅能夠減少患者在MRI機內(nèi)的停留時間,降低由此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還能預防患者掃描時間過長而出現(xiàn)運行偽影與圖形抖動的現(xiàn)象,能夠提升患者進行MRI掃描時的舒適度與掃描質(zhì)量[7-10]。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應用全脊柱MRI檢查后,均得到高清晰度的影像學圖像,這主要是由于檢查速度較快、偽影小等因素,并且在掃描時通過疊加信號,可進一步提高所得圖像的清晰度,進而有效提高脊柱疾病的診斷效果。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患者經(jīng)過全脊柱MRI掃描、圖像處理后,所得圖像清晰,可清晰看到患者脊柱、脊髓結(jié)構。80例患者中,74例患者應用全脊柱MRI檢查后,檢查結(jié)果顯示存在脊柱、脊髓病變,其中椎間盤突出患者52例,包括多發(fā)椎間盤突出患者19例,單發(fā)椎間盤突出患者33例;另檢查出椎體血管瘤患者7例,脊柱外傷患者9例,腰椎骶化移行錐患者6例。74例患者經(jīng)影像學綜合診斷或手術最終得到證實,全脊柱MRI檢查的準確率為100%。這主要是由于全脊柱MRI檢查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患者全脊柱圖像,可明顯定位與展現(xiàn)出彌散性、多發(fā)性脊柱疾病,進而準確定位、判斷發(fā)病位置與疾病類型。另外,由于影像學圖像的清晰度較高,對于細小病灶的檢出率高,故而可有效提高診斷檢出率。再加上在檢查過程中,檢查時間較短,不會對患者造成創(chuàng)傷,易被醫(yī)患接受,因此臨床上對患脊柱、脊椎疾病的患者進行檢查時,可首選全脊柱MRI技術進行檢查,以此來縮短患者檢查時間,提高診斷有效率與圖像質(zhì)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掃描定位后,應確?;颊呒怪闹芯€圈和縱軸線位置一致,一旦兩者角度存在偏差,需立刻對患者體位進行糾正,避免影響到圖像的完整性。在選擇體位時,應將患者體位調(diào)整為舒適位,防止在檢查時患者因體位不適移動,影響到影像學圖像的完整性。在設置參數(shù)時,對于分段掃描層間距及層厚應相同,在完成脊柱掃描后,以手動輸入方式輸入掃描參數(shù),選擇合理掃描視野,以此來保證掃描的上下兩段影像是完全重合的,進而充分展示出患者的脊柱結(jié)構,有利于診斷疾病。若患者因疼痛而出現(xiàn)躁動不安等現(xiàn)象,或者在展開體位掃描時,不能確?;颊咭哉sw位實施掃描,需提前與患者進行仔細溝通,促使患者能夠積極參與到診斷中。
綜上所述,將全脊柱MRI檢查應用在脊柱脊髓疾病診斷中,由于具有定位準確、檢查時間較短等優(yōu)點,能夠得到清晰、全面的掃描圖像,進而有效提高臨床診斷率,同時通過進行全脊柱檢查,能夠提高對多發(fā)性疾病、彌散性疾病的診斷效果,有利于臨床醫(yī)師診斷疾病、制定治療方案與治療定位等,故而在診斷脊髓、脊柱疾病時,可將全脊柱MRI診斷作為首選診斷方式,以此來提高診斷準確率,可廣泛應用在臨床診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