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佳玉 王琦
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是治療革蘭陰性菌的常見廣譜抗菌藥物,兼具抗菌活性強以及抗菌譜廣的特點[1],但是近年來隨著此類藥物的廣泛應用,對其耐藥的腸桿菌科細菌分離率不斷攀升,提高了治療難度與病死率[2],且使得患者住院時間延長。本文就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感染特征和危險因素進行如下分析,旨在提高對CRE感染的認識,能夠采取針對性控制措施,增強臨床療效,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接診的50例CRE感染患者設為研究組,同期50例未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或大腸埃希菌的患者設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65.6±7.4)歲。研究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52~85歲,平均年齡(66.9±7.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研究組患者對亞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羅培南至少1種耐藥。排除標準:臨床資料缺失者。
1.3方法 對全部入選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且構建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CRE的感染特征和危險因素[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研究組臨床資料分析 研究組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20例(40.00%)呼吸道感染、13例(26.00%)尿道感染、8例(16.00%)血液感染、6例(12.00%)腹腔感染、2例(4.00%)皮膚組織感染、1例(2.00%)其他感染;科室分布:16例(32.00%)重癥醫(yī)學科、14例(28.00%)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5例(10.00%)心外科、3例(6.00%)神經(jīng)內(nèi)科、3例(6.00%)綜合病區(qū)、2例(4.00%)急診科、2例(4.00%)消化內(nèi)科、2例(4.00%)心內(nèi)科、1例(2.00%)呼吸內(nèi)科、1例(2.00%)腎內(nèi)科、1例(2.00%)泌尿外科。
2.2CRE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多藥聯(lián)用、真菌類、萬古霉素類、氨基糖苷類、廣譜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導尿管、氣管插管、危重癥監(jiān)護室入住占比分別為68.00%、40.00%、30.00%、16.00%、42.00%、52.00%、76.00%、28.00%、78.00%、54.00%,均高于對照組的24.00%、6.00%、2.00%、2.00%、6.00%、26.00%、38.00%、6.00%、28.00%、28.00%,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的靜脈插管、再次入院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RE感染的單因素分析[n(%)]
2.3CRE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顯示,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氣管插管是CRE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CRE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多數(shù)腸桿菌科是機體正常菌群,且是造成手術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影響因素[4-6]。近年來,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導致多藥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比重增加,使藥物治療選取難度性提升。有報道認為[7,8],血源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均是造成CRE感染的來源,其中泌尿道與呼吸道能夠通于外界,所以極易發(fā)生感染癥狀,且呼吸道生長著多種菌群,雖然有助于維持平衡,但若是出現(xiàn)菌群不平衡或是免疫力低下等情況,容易引起感染,加之此類患者短期內(nèi)不能有效治愈,還可在醫(yī)院內(nèi)接觸到病原體,此外,個人衛(wèi)生習慣、尿道插管、醫(yī)院衛(wèi)生環(huán)境等也均可造成尿路感染[9,10]。因此,總結CRE有治療周期長、病死率高、病因復雜、疾病難治愈等特征,在此基礎上,分析CRE感染特征以及危險因素,有助于充分認識CRE的感染特點與病因機制,盡早采取有效干預措施。
本次研究表明,CRE感染主要源自呼吸道感染,之后為尿道感染及血液感染,與相關學者報道一致[11]。另外,CRE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癥醫(yī)學科,呼吸危重癥監(jiān)護室,表明在進行CRE預防控制時,需要格外關注重癥醫(yī)學科、危重癥監(jiān)護室,以便確保上述兩個科室患者安全。此外,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多藥聯(lián)用、真菌類、萬古霉素類、氨基糖苷類、廣譜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導尿管、氣管插管、危重癥監(jiān)護室入住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氣管插管是CRE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主要是因為健康醫(yī)務人員、無癥狀定植患者均是傳染源的儲菌庫[12],所以當危重癥監(jiān)護室患者長期住院治療時,容易接觸到傳染源,加之此類患者免疫力較差,還需接受靜脈置管、氣管插管等長時間、侵入性非手術器械操作,一旦操作不當,也容易讓細菌進入體內(nèi),發(fā)生CRE感染。
綜上所述,CRE感染的易感人群是重癥醫(yī)學科、呼吸重癥患者、呼吸道是常見感染部位,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氣管插管是獨立危險因素,需要引起臨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