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俊鋒,程茜,朱永全,張曄,李伏虎,王金明,劉銘
(安徽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以可再生的植物油或動物油為原料油,通過酯交換工藝可制成生物柴油[1-2]。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發(fā)展?jié)摿Υ骩3-5]。目前生物柴油制備方法主要有:直接混合法、微乳液法、高溫裂解法和酯交換法。其中酯交換法因其反應所需儀器簡單易得,原料來源廣泛,方法更為有效[6-11],是一種更有效、簡單且可行性更高的方法,本文選用酯交換反應進行生物柴油的制備[4,12-14]。
大豆油,由淮南市吉福糧油有限公司提供;甲醇、氫氧化鉀、乙醇(95%)、乙醚、酚酞、乙酸、碘化鉀、硫代硫酸鈉、環(huán)己烷、可溶性淀粉、氯化碘、硫酸銀、硫酸汞、濃硫酸、重鉻酸鉀、硫酸亞鐵銨、七水合硫酸亞鐵、鄰菲羅啉、活性炭、氫氧化鈉、氯化鈉、鹽酸、鄰苯二甲酸氫鉀均為分析純。
HI 88703高精度臺式濁度測定儀;DF-II數(shù)顯集熱式磁力攪拌器;PTF-A電子天平。
在堿催化劑的作用下,油脂與甲醇可以發(fā)生酯交換反應,生成產(chǎn)物脂肪酸酯和甘油。酯交換反應為可逆反應,是分步進行的,如下所示:
CH2—OOCR1CH2—OH||CH—OOCR2+ 3ROH催化劑→CH—OH+R1(R2,R3)—COOR||CH2—OOCR3CH2—OH
式中 R1、R2、R3——C12~C24的飽和或不飽和直鏈烴基;
ROH——低級醇,多為甲醇。
該反應實際上可分為三步:
CH2—OOCR1CH2—OH||CH—OOCR2+ ROH K1 K2 CH—OOCR2+R1COOR||CH2—OOCR3CH2—OOCR3
CH2—OHCH2—OH||CH—OOCR2+ ROH K3 K4 CH—OH+R2COOR||CH2—OOCR3CH2—OOCR3
CH2—OHCH2—OH||CH—OH+ ROH K5 K6 CH—OH+R3COOR||CH2—OOCR3CH2—OH
由于有機物空間效應對反應過程存在影響,所以在酯交換反應發(fā)生時,所選醇的碳鏈越短其空間位阻越小,反應所受的空間效應的影響就越小,使得反應活性越高。甲氧基是最活潑的烷氧基,也因為是最小的基團,所以甲醇是酯交換反應中最合適的醇。反應過程中,甲醇中的甲氧基和甘油三酸酯中的某一個脂肪酸結合后,生成長鏈脂肪酸甲酯并從甘油三酸酯上脫落,與此同時生成甘油二酸酯;然后甲醇中的甲氧基再繼續(xù)與甘油二酸酯中的某一個脂肪酸結合后,生成長鏈脂肪酸甲酯,并從甘油三酸酯上脫落后,同時生成甘油單酸酯;最后甲醇中的甲氧基則繼續(xù)與甘油單酸酯的脂肪酸結合,并生成長鏈脂肪酸甲酯從甘油三酸酯上脫落,同時生成甘油。以上反應過程表明,經(jīng)過轉酯化反應之后甘油三酸酯最終分裂生成了3個單獨的脂肪酸甲酯,以減短碳鏈的長度,同時形成了有用的副產(chǎn)物甘油。
準確稱取所需質量的大豆油后,裝入三口燒瓶后加入合適型號的攪拌子,放入已設置實驗所需溫度的水浴鍋中。中間口和右口用塞子塞好,左口連接溫度計,調(diào)節(jié)攪拌子旋轉速度,注意觀察溫度計讀數(shù)。分別準確稱取所需質量的甲醇和氫氧化鉀,將氫氧化鉀溶于甲醇,待大豆油達到所需溫度后,從三口燒瓶中間口加入氫氧化鉀甲醇混合液。將球形冷凝管連接于中間口,記錄反應開始時間和反應體系溫度。反應一定時間后,將攪拌子轉速降為0,停止反應。將反應器內(nèi)液體倒入分液漏斗,進行分液。上層淺黃色清液為目標產(chǎn)品生物柴油,下層棕色濁液為甘油。對生物柴油各項指標進行分析。
酸值按GB/T 14489.3—93測定,碘值按GB 5532—85測定,水分按GB 6283—86(卡爾-費休氏法)測定,運動黏度按GB/T 265—88測定,濁度采用高精度濁度分析測定儀測定。紅外分析通過制作溴化鉀壓片,將生物柴油產(chǎn)品薄涂于壓片表面后,放入樣品槽中進行樣品采集,采集結束后保存數(shù)據(jù)即可。
表1是在大豆油44 g,氫氧化鉀0.88 g,60 ℃水浴條件下,不同反應時間、不同甲醇用量對應的酸值、碘值數(shù)據(jù)。
表1 不同反應時間下不同甲醇用量對應的酸值及碘值Table 1 Acid value and iodine value corresponding todifferent methanol dosage at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由表1可知,生物柴油的酸值及碘值會根據(jù)醇油比的改變而發(fā)生改變。醇油比增加使酸值增加,碘值下降。
表2是在甲醇12.8 g,氫氧化鉀0.88 g,60 ℃水浴條件下,反應2 h不同大豆油用量對應的酸值、碘值數(shù)據(jù)。
表2 不同大豆油用量對應的酸值及碘值Table 2 Acid value and iodine value of differentsoybean oil dosage
由表2可知,甲醇用量不變,隨著大豆油用量增加,可能有部分大豆油未反應,酯交換反應進行不徹底,酸值和碘值有所增大。
在60 ℃水浴條件下,取反應2 h所得生物柴油進行性能測試,研究催化劑用量對濁度、黏度、酸值及碘值的影響,結果見圖1、圖2。
圖1 催化劑用量對濁度及黏度的影響Fig.1 Effect of catalyst dosage on turbidity and viscosity
由圖1可知,催化劑KOH用量超過0.88 g之后,濁度隨催化劑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0.8~0.88 g 之間,濁度出現(xiàn)最低值。由黏度曲線可知,黏度波動不大,故催化劑用量對生物柴油的黏度性能影響不大。
圖2 催化劑用量對產(chǎn)品酸值及碘值的影響Fig.2 Effect of catalyst dosage on acid value and iodine value
由圖2可知,酸值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波動較大。催化劑用量在0.90~0.94 g范圍內(nèi),酸值較低。碘值曲線表明,碘值隨催化劑用量的變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0.8 g和0.94 g處出現(xiàn)最低值,在0.88 g處出現(xiàn)最高值。
在60 ℃水浴條件下,原料配比相同條件下(大豆油44 g,甲醇12.8 g,氫氧化鉀0.8 g),研究反應時間對濁度、黏度、酸值、碘值及水分的影響,結果見圖3~圖5。
圖3 反應時間對濁度及黏度的影響Fig.3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urbidity and viscosity
由圖3可知,反應時長的改變對生物柴油的濁度及黏度影響很大。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生物柴油的濁度逐漸降低,性能逐漸增強。而黏度呈現(xiàn)微小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
圖4 反應時間對酸值及碘值的影響Fig.4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acid value and iodine value
隨著反應時長的增加,可以使得原料充分反應,酯交換反應充分進行。由圖4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酸值大致呈現(xiàn)增長趨勢,可能是脂肪酸的累計所導致的酸值增加。因此,制備生物柴油時,應選擇合適的反應時間,以防止酸值過高。而碘值則隨反應時間的增加而呈現(xiàn)降低的趨勢。
圖5 反應時間對水分的影響Fig.5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water content
由圖5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水分含量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反應12 h后,含水量約為0.026%。水分同樣會影響生物柴油的燃燒性能,生物柴油中的水可以促進微生物生長,導致儲罐腐蝕,參與乳液的形成,以及引起水解或水解氧化。
選取制備得到的性能指標較好的四種生物柴油樣品,進行紅外分析,結果見圖6。
由圖6樣品4曲線可知,在3 650~3 590 cm-1以及3 350 cm-1處出現(xiàn)很強很寬的峰,說明檢測樣品中存在游離態(tài)的醇羥基或酚羥基以及多聚態(tài)的醇或酚;在3 300~2 500 cm-1范圍內(nèi)出現(xiàn)較為寬散的譜帶,說明可能存在二聚體羧基;3 300~2 700 cm-1之間的峰值說明存在不飽和和飽和碳氫伸縮振動;圖中1 639 cm-1處的峰在1 690~1 630 cm-1之間,存在碳氧雙鍵和碳碳雙鍵;1 405 cm-1處峰值在 1 420~1 300 cm-1之間,為碳氧伸縮振動;612 cm-1處的寬峰說明存在碳鹵鍵。綜合上述分析,該樣品中含有羥基、羧基、酯基、雙鍵、羰基、醚鍵、C—I鍵和C—Cl鍵等。其他3條曲線分析同上。對比四條曲線譜圖可知,產(chǎn)品特征峰基本相同,只有吸光度存在一定差值。
圖6 生物柴油樣品紅外對比圖Fig.6 Infrared contrast map of biodiesel samples
樣品1.大豆油44 g,催化劑0.8 g,甲醇12.8 g,反應3 h;
樣品2.大豆油44 g,催化劑0.8 g,甲醇12.8 g,反應10 h;
樣品3.大豆油44 g,催化劑0.8 g,甲醇14.7 g,反應8 h;
樣品4.大豆油44 g,催化劑0.8 g,甲醇12.8 g,反應12 h
在氫氧化鉀均相堿催化作用下,大豆油和甲醇進行酯交換反應制備生物柴油。通過對產(chǎn)品酸值、碘值、濁度、黏度及水分等指標的分析測定,研究了甲醇用量、大豆油用量、催化劑用量、反應時間等因素對各項指標的影響。通過實驗表明,改變原料配比可直接影響生物柴油的收率及性能,而改變反應時間可影響其性能結果。碘值隨反應時間的增加呈下降趨勢,而酸值呈上升趨勢。本文的研究將為生物柴油的制備及性能測定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