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苗
摘?要?文章梳理了《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致使動詞釋義的五種處理方式,分別是,模式一: ① 自動義。② 使+被釋詞/自動義/其他。模式二: 自動義;使+自動義/其他。模式三: ① 使+自動義/其他。② 自動義。模式四: ① 自動義。② 致使義?;颌?致使義。② 自動義。模式五: ① 自動義。② 動作義+“使”+自動義/其他?;颌?動作義+“使”+自動義/其他。② 自動義。這五種處理方式可以歸納為基式、變式、優(yōu)式三類,同時也對少數(shù)致使動詞的釋義提出了探討性修改意見。
關(guān)鍵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模式?致使動詞?自動義?致使義
一、 引言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xiàn)漢》)中的致使動詞(causative verb)通常既釋出了自動義[1]又釋出了致使義(causative meaning)。例如:
開闊?② 形(思想、心胸)寬闊: 他是一個思路~、性格活潑的人。③ 動使開闊: ~眼界|~胸襟。[2]
規(guī)范?② 形合乎規(guī)范: 這個詞的用法不~。③ 動使合乎規(guī)范: 用新的社會道德來~人們的行為。
麻煩?① 形煩瑣;費事: ~得很|這個問題很~|服務(wù)周到,不怕~。② 動使人費事或增加負擔(dān): ~您啦!|自己能做的事,決不~別人。
“開闊、規(guī)范、麻煩”的釋義先釋出了自動義、后釋出了致使義。然而《現(xiàn)漢》對致使動詞的釋義方式不盡相同,這與致使動詞的句法表現(xiàn)和語義結(jié)構(gòu)較為復(fù)雜有關(guān)。致使動詞最關(guān)鍵的語義特征是語義上能夠分解出致使形式標(biāo)記“使”,進而用“使”將致使賓語移位到致使動詞前,變換為“使”字句。例如:
(1)?a. 眼界開闊了→開闊了眼界→使眼界開闊了。
b. 工作經(jīng)驗豐富了→豐富了工作經(jīng)驗→使工作經(jīng)驗豐富了。
可以將這個過程形式化為: N+V→V+N→“使”+N+V。
有時雖然不能用“使”進行移位,卻能夠用“把”(參看譚景春1997),例如:
(2) a. 火滅了→滅了火→把火滅了。
b. 腰帶很緊→緊了緊腰帶→把腰帶緊了緊。
《現(xiàn)漢》對以上用例中“滅、緊”的釋義分別是“使熄滅、使緊”,即“滅火、緊腰帶”的語義分別為“使火熄滅、使腰帶緊”。也可以用“把”將致使賓語提前,這時“滅、緊”是致事主觀發(fā)出的動作所要達到的目的,而用“使”將賓語提前時,“滅、緊”是客觀的動作或事件對役事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引發(fā)致使的動作是主觀發(fā)出的,致使結(jié)果表示的是目的義(purpose meaning)時,要用“把”將賓語提前;引發(fā)致使的動作或事件是客觀的,致使結(jié)果表示的是結(jié)果義(result meaning)時,要用“使”將賓語提前。
《現(xiàn)漢》作為中型語文規(guī)范型詞典,對新用法的收錄有滯后的傾向,待相對成熟后才謹(jǐn)慎收入。詞典收錄致使義也要遵循使用頻率高、組合范圍廣、用法穩(wěn)定等收義原則。白鴿、施春宏(2012)從詞典釋義的角度對致使動詞的釋義進行了研究,并概括出了11種釋義方式。在以往研究的基礎(chǔ)上,本文主要以《現(xiàn)漢》釋義為依據(jù),對詞典釋義中致使動詞的處理方式進行研究。
二、 致使動詞的釋義基式
呂叔湘(1958/2004)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寫細則》(第92條)中指出:“詞義分項排列的先后,基本的在前,引申的在后;一般的在前,特殊的在后;具體的在前,抽象的在后。雖然不必考求詞義歷史發(fā)展,但是維持上面的原則對于讀者的理解是有幫助的?!毕柔尦鲆桌斫獾淖詣恿x,在此基礎(chǔ)上釋出致使義,這樣既便于釋義又符合讀者理解詞義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短到長的認知順序。這種義項排列順序既突出了現(xiàn)代性、常用性,同時又兼顧了義項間的引申關(guān)系或邏輯關(guān)系。(參看江藍生2013)釋義可以采用形式標(biāo)記“使”,通過不同義項釋出被釋詞的自動義和致使義,這是致使動詞最典型的釋義模式。多數(shù)致使動詞采用了這種釋義模式進行釋義,這也是派生其他釋義模式的基礎(chǔ)形式。下面具體說明。
模式一: ① 自動義。② 使+被釋詞/自動義/其他。[3]
“形容詞帶賓語可以表示使動意義”(呂叔湘1966),現(xiàn)代漢語有致使用法的形容詞多于動詞,例如:
便利?① 形使用或行動起來不感覺困難;容易達到目的: 交通~|附近就有商場,買東西很~。② 動使便利: 擴大商業(yè)網(wǎng),~群眾。
滿足?動① 感到已經(jīng)足夠了: 只要能不虧本,我就~了|他從不~于已有的成績。② 使?jié)M足: 提高生產(chǎn),~人民的需要。
壯大?① 形強大: 力量日益~。② 動使強大: ~隊伍。
警醒?② 動警戒醒悟: 鑒往知來,值得我們~。③ 動使警戒醒悟;~世人。
松緩?① 形緩慢;寬松: 節(jié)奏~|表情~|日程安排得很~。② 動使緩和;使放松: ~氣氛|~神經(jīng)。
勉強?② 形不是心甘情愿的: 礙著面子,~答應(yīng)下來了。③ 動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他不去算了,不要~他了。
如果自動義的釋義較長,可直接用被釋詞進行釋義,如“便利、滿足”等,這樣釋義更加簡短精練;自動義的釋義較短時,用被釋詞或自動義的釋義用詞均可,如“壯大、警醒”等。而“松緩、勉強”的致使義是用“使”加基本跟自動義的釋義同義的其他詞語進行釋義的。此外,“滾”的釋義是:
滾?① 動滾動;翻轉(zhuǎn): 荷葉上~著亮晶晶的水珠兒?!?動使?jié)L動;使在滾動中沾上(東西): ~元宵|~雪球。
義項⑤致使義與義項①自動義不是相鄰義項,不能用被釋詞解釋致使義,否則不便于理解,因而致使義用了自動義的釋義用詞進行釋義,且自動義“滾動”已收詞。如果是相鄰義項,用被釋詞或自動義的釋義用詞均可,由此可以說明義項排序和釋義模式的選擇之間的關(guān)系。采用這種釋義方式釋出的還有“安定、明確、充實、純潔、純凈”等。
將具有相同論元結(jié)構(gòu)的同類詞納入共同的語義框架內(nèi)進行比較,可發(fā)現(xiàn)釋義中存在的問題,如:
升?動① 由低往高移動(跟“降”相對): ~旗|上~|旭日東~。② (等級)提高: ~級。(第6、7版)
降?① 動落下(跟“升”相對): ~落|~雨|溫度~下來了。② 動使落下;降低: ~價|~級。(第6、7版)
“升”和“降”是同類詞,但釋義方式差距較大。呂叔湘(1958/2004)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寫細則》(第85條)中指出:“同屬一類的條目,注解措辭必須一致,避免分歧?!蓖愒~采用一致的釋義方式會更好,可將“升”的釋義修改為:
升?動① 由低往高移動(跟“降”相對): 上~|旭日東~。② 使由低往高移動;提高(等級): ~旗|~級。
改后“升”和“降”的釋義實現(xiàn)了自動義和致使義的整齊對應(yīng)關(guān)系。值得說明的是,這是自動用法和致使用法之間的對應(yīng),不是“升”和“降”所有句法語義特征的完全對應(yīng),這一點從不同版本中“升、降”釋義后括注的變化也能看出來:
升?① 由低往高移動(跟“降”相對)。②(等級)提高(跟“降”相對)。(試用本、第1—5版)
降?① 落下(跟“升”相對)。② 使落下;降低(跟“升”相對)。(試用本、第1—5版)
試用本、第1—5版中的兩個義項均有括注“跟……相對”,第6版“升、降”的義項②均刪除了釋義后的括注,也可以證明二者不是完全對應(yīng)的。又如:
熄滅?動停止燃燒;滅(燈火): 火炬~了。
滅?① 動熄滅(跟“著(zháo)”相對): 火~了|燈~了。② 動使熄滅: ~燈|~火。
“熄滅”和“滅”都是致使動詞,“滅”義項②釋出了致使義“使熄滅”,“熄滅”的釋義“滅(燈火)”通過括注間接指出了“滅”的語義范圍是“燈火”?!盁艋饻缌恕笔亲詣佑梅?,而“滅燈火”即“使燈火滅”是致使用法,由此可推知“滅(燈火)”是“熄滅”的致使用法。這是一種隱性的釋義方式,而顯性的釋義更便于理解,可以修改為:
熄滅?動① 停止燃燒: 火炬~了。② 使熄滅: ~燈火。
《現(xiàn)漢》在釋義時對前面的義項一般詳釋,已釋出的義項可視為已知信息不再重復(fù),對其他義項的釋義建立在前面釋義的基礎(chǔ)上。因此雖然有時用被釋詞解釋致使義,如“端正”:
端正?① 形物體不歪斜;物體各部分保持應(yīng)有的平衡狀態(tài): 五官~|字寫得端端正正。② 形正派;正確: 品行~。③ 動使端正: ~學(xué)習(xí)態(tài)度。
義項③“使端正”沒有詳釋出“端正”的具體語義,也不影響理解,且重復(fù)被釋詞比重復(fù)自動義更為簡練。當(dāng)有多個義項時,根據(jù)義項排序的距離原則,后一義項與前一義項的語義聯(lián)系最為緊密,致使義一般是在前一義項即自動義的基礎(chǔ)上釋出,不必附加義項號,如“端正”的義項③是在義項②的基礎(chǔ)上釋出的,由此可以理解“使端正”的具體語義。如果釋出具體語義或標(biāo)上義項序號會稍顯冗余,釋義應(yīng)短小精練、盡量求簡,用最簡短的形式表達最豐富的信息。
三、 致使動詞的釋義變式
《現(xiàn)漢》中致使動詞的釋義模式具有多樣性。除了模式一這種基礎(chǔ)的釋義模式外,還存在由模式一變換而來的多種變體形式,不同釋義模式間具有一致性和差異性,由不同的句法手段表達相同的語義關(guān)系。由模式一派生而來的致使動詞變體釋義模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模式二: 自動義;使+自動義/其他。
釋義可以采用形式標(biāo)記“使”,合并模式一的兩個義項,釋出被釋詞的自動義和致使義,使釋義簡練緊湊。例如:
摻雜?動混雜;使混雜: 別把不同的種子~在一起|喝罵聲和哭叫聲~在一起|依法辦事不能~私人感情。
震顫?動顫動;使顫動: 渾身~|噩耗~著人們的心。
中止?動(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 剛做了一半就~了|~比賽。
震動?動① 顫動;使顫動: 火車~了一下,開走了|春雷~著山谷。
屈?① 動彎曲;使彎曲: ~指|~膝|貓~著后腿,豎著尾巴。
這種釋義模式適用于對動詞致使義的釋義,“對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可以不釋出動作義,只在原釋義前加‘使”(譚景春2018)。如果致使動詞是由動詞演變來的,由于詞性相同,當(dāng)釋義用詞較為短小時,可以合并義項,使釋義更為簡練緊湊,通過配例中兩種用法的示例也能幫助理解;但是由形容詞演變來的致使動詞,因詞性不同而不能合并,只能分立為兩個義項。
致使動詞的釋義有時只釋出了致使義,沒有釋出自動義。例如:
實現(xiàn)?動使成為事實: ~理想。
卷?① 動把東西彎轉(zhuǎn)裹成圓筒形: 把竹簾子~起來|~起袖子就干|烙餅~大蔥。② 動一種大的力量把東西撮起或裹住: 風(fēng)~著雨點劈面打來|汽車~起塵土,飛馳而過。
順?① 動向著同一個方向(跟“逆”相對): ~風(fēng)|~流而下?!?動使方向一致;使有條理次序: 把船~過來,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這篇文章還得~一~。
從詞義系統(tǒng)性來講,有致使義一般都會存在與之相對應(yīng)的自動義。所以可以預(yù)測,釋出了致使義,沒有釋出自動義的,原則上都可以增補出自動義?!皩崿F(xiàn)”自動用法的句法組合范圍較廣,例如:
(3) a. 現(xiàn)在,在大家的集體努力下,這個目標(biāo)實現(xiàn)了。(《人民日報》20060126)
b. 如今,我的愿望實現(xiàn)了。(《人民日報》20170702)
釋義可以補出自動義,可釋為:
實現(xiàn)?動成為事實;使成為事實: 目標(biāo)~了|~理想。
《現(xiàn)漢》只釋出了“卷”的致使義,《現(xiàn)代漢語實用標(biāo)詞類詞典》對“卷”的釋義是:
卷?動詞① 【內(nèi)】東西彎成圓筒形: 書的封皮都~了,你把它壓一壓|一遇熱,錫紙的邊兒就~了起來。② 【致使】使卷: 媽媽給我~了一張春餅|他正往上~著門簾子呢|我以前也~過煙。
《現(xiàn)漢》可以參考補出“卷”的自動義,可釋為:
卷?① 動?xùn)|西彎轉(zhuǎn)成圓筒形: 書皮~了|葉子~起來了。② 使東西彎轉(zhuǎn)裹成圓筒形: 把竹簾子~起來|~起袖子就干|烙餅~大蔥。
“順”也有自動用法,其同類詞“順溜”的釋義是:
順溜?形① 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參差: 她解開辮子,把頭發(fā)梳~了。
“順”可以參考“順溜”補出自動義,可釋為:
順?③ 形方向一致;有條理有次序: 把頭發(fā)理~了|思路~了,事情也就好辦了。④ 動使方向一致;使有條理次序: 把船~過來,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這篇文章還得~一~。
模式三: ① 使+自動義/其他。② 自動義。
致使動詞的釋義通常先釋出自動義,后釋出致使義。也有的釋義先釋出了致使義,后釋出了自動義,即將模式一的兩個義項調(diào)換了順序,例如:
灑?① 動使(水或其他東西)分散地落下: 掃地的時候先~些水。② 動(水或其他東西)分散地落下: 不小心水~了|把~在地上的糧食撿起來。
開展?① 動使從小向大發(fā)展;使展開: ~批評與自我批評|~科學(xué)技術(shù)交流活動。② 動從小向大發(fā)展: 植樹造林活動已在全國~起來。
鼓舞?① 動使振作起來,增強信心或勇氣: ~人心|~士氣。② 形興奮;振作: 令人~|歡欣~。
燙?② 動利用溫度高的物體使另一物體溫度升高或發(fā)生其他變化: ~酒(用熱水暖酒)|~衣裳(用熱熨斗使衣服平整)。③ 形物體溫度高: 這水太~。
“燙”的同類詞“熱、溫”的釋義即是先釋出自動義、后釋出了致使義?!缎氯A字典》第12版對“燙”的釋義也是先釋出自動義,后釋出致使義:
燙?① 溫度高,皮膚接觸溫度高的物體感覺疼痛或受傷: 開水很~|~手|~傷|小心~著。② 用熱的物體使另外的物體起變化: ~酒(使熱)|~衣服(使平)。(《新華字典》第12版)
建議以上各例可以調(diào)換兩個義項的順序,變?yōu)槟J揭?。再看“安慰”的釋義:
安慰?① 形心情安適。② 動使心情安適。(試用本、第1—5版)
“安慰”是典型的致使動詞,釋義釋出了致使義。后來的版本對其進行了修訂:
安慰?① 動使心情安適: ~病人|你要多~~他,叫他別太難過。② 形因精神上得到滿足而心情安適: 有女兒在身邊,她感到很~。(第6、7版)
可能因致使用法的使用頻率更高,第6版在修訂時先釋出了致使義。也可能與同類詞“慰”的釋義有關(guān),《現(xiàn)漢》對“慰”的釋義是:
慰?① 使人心情安適: ~勞|~問|~唁。② 心安: 欣~|得信甚~。
“慰”的釋義與“安慰”相似,也可調(diào)整兩個義項的順序,先釋出自動義,后釋出致使義。我們認為,試用本及第1—5版中“安慰”的釋義與多數(shù)致使動詞的義項順序一致,釋義由簡到繁可以方便釋義和理解,因而試用本及第1—5版對“安慰”的釋義更好。當(dāng)然,這種義項排列順序不是固定的,不同詞典中的處理方式也可能不盡相同,最重要的還是要依據(jù)常用性、語義凸顯等原則來進行義項排序。
模式四: ① 自動義。② 致使義?;颌?致使義。② 自動義。
《現(xiàn)漢》對致使動詞的釋義大多采用了致使形式標(biāo)記“使”,也有少數(shù)無標(biāo)記的釋義。釋義可以通過不同義項釋出被釋詞的自動義和致使義,雖然沒有采用形式標(biāo)記“使”,也可以表示致使義。例如:
滯緩?① 形進展停滯,增長緩慢: 工作進度~|銷售~。② 動延緩: ~癌細胞的增長|資金不足,~了經(jīng)濟發(fā)展。
為難?① 形感到難以應(yīng)付: ~的事|左右~|叫人挺~的。② 動作對或刁難: 故意~人。
寬慰?① 動寬解安慰: 她用溫和的話語~著媽媽。② 形寬暢欣慰: 兒子總算理解了自己的苦心,她感到很~。
敗壞?① 動損害;破壞(名譽、風(fēng)氣等): ~門風(fēng)|~聲譽|~紀(jì)律。② 形(道德、紀(jì)律等)極壞: 道德~|紀(jì)律~。
“滯緩、為難”先釋出了自動義、后釋出了致使義,“寬慰、敗壞”先釋出了致使義、后釋出了自動義,建議將“寬慰、敗壞”的義項順序調(diào)整為先釋出自動義后釋出致使義,更符合人們的認知順序。采用這種釋義模式釋出的還有“集中、統(tǒng)一、搖晃、平息、虧”等。這種釋義模式不同于有致使形式標(biāo)記“使”的釋義方式,而是采用隱性的方式釋出了致使義,雖然釋義中沒有采用形式標(biāo)記“使”,但釋義用詞大都是含有致使義的動詞,如“寬慰①”的釋義用詞“寬解”(使寬心;使煩惱解除)和“安慰”(使心情安適)的釋義中都有形式標(biāo)記“使”。
因而模式四雖然表面上沒有采用形式標(biāo)記“使”釋出致使義,但間接地釋出了致使義,實際上是一種隱性釋出致使義的釋義方式,與其他釋義模式具有一致性。采用這種釋義模式進行釋義的詞比較少,所以還是盡量采用典型的釋義模式即模式一進行釋義為好。
四、 致使動詞的釋義優(yōu)式
致使動詞凸顯致使義,含有動作義。如果致使動詞含有的動作義明確固定是可以釋出的,呈現(xiàn)出致使動詞完整的語義結(jié)構(gòu),如憑借某種工具、通過某種方式或發(fā)出某種身體行為來實施動作,這種釋義模式是對前面四種模式的改進,是更優(yōu)的一種方式。下面具體說明。
模式五: ① 自動義。② 動作義+“使”+自動義/其他?;颌?動作義+“使”+自動義/其他。② 自動義。
凈?① 形清潔;干凈: ~水|臉要洗~。② 動擦洗干凈: ~一~桌面兒。
潤?① 動加油或水,使不干燥: 浸~|~腸|~膚|~嗓子?!?形細膩光滑;滋潤: 光~|~澤|墨色很~|珠圓玉~。
平整?① 動填挖土方使土地平坦整齊: ~土地。② 形平正整齊;(土地)平坦整齊: 馬路又寬又~。
滋潤?① 形含水分多;不干燥: 雨后初晴,空氣~|皮膚~。② 動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附近的湖水~著牧場的青草。
寒磣?② 形丟臉;不體面: 全班同學(xué)就我不及格,真~?、?動譏笑,揭人短處,使失去體面: 你這是存心~我|叫人~了一頓。
涼liàng?動把熱的東西放一會兒,使溫度降低: 粥太燙,~一~再喝。
《現(xiàn)漢》將“凈”的致使義解釋為“擦洗干凈”,雖然沒有使用致使形式標(biāo)記“使”,但動補結(jié)構(gòu)本身含有致使義,即“擦洗干凈=擦洗使干凈”。所以《現(xiàn)漢》也可以將“擦洗干凈”修改為 “擦洗使干凈”。修改后的致使義不再是通過句法手段來表達,而是采用了詞匯手段,即從隱性釋義轉(zhuǎn)為顯性釋義,更便于讀者的理解。
“潤”的語義引申脈絡(luò)應(yīng)是先有自動義,后有致使義,最好調(diào)整“潤”的義項排列順序。《現(xiàn)漢》之前版本的“潤”就是先釋出了自動義,后釋出了致使義:
潤?① 細膩光滑;滋潤: ~澤|墨色很~|珠圓玉~。② 加油或水,使不干燥: 浸~|~腸|~嗓子。(試用本、第1—5版)
同樣,“平整”的釋義也是先釋出自動義、后釋出致使義會更好,可修改為:
平整?① 形平正整齊;(土地)平坦整齊: 馬路又寬又~。② 動填挖土方使土地平坦整齊: ~土地。
以上這些致使動詞中含有的動作都是明確固定的,是已演變?yōu)閯幼鲃釉~的致使動詞。如果能釋出明確固定的動作義應(yīng)盡量釋出,將動作義由隱性變?yōu)轱@性,使釋義更為精確,也便于讀者理解和應(yīng)用。比如“涼(liàng)”的動作義是“把熱的東西放一會兒”,致使義是“使溫度降低”?!笆箿囟冉档停ㄊ箾觯钡姆椒ㄟ€有:
冰?③ 動把東西和冰或涼水放在一起使涼: 把汽水~上。
鎮(zhèn)?⑦ 動把食物、飲料等同冰塊放在一塊兒或放在冷水里、冰箱里使涼: 冰~|把西瓜放在冷水里~一~。
“涼(liàng)”釋出了動作義“把熱的東西放一會兒”,區(qū)別于與其動作義不同的“冰、鎮(zhèn)”。此外,上文提到過的“滾、安慰”等的動作義明確固定也可以補出,其中“安慰”還要調(diào)整義項順序,可釋為:
滾?① 動滾動;翻轉(zhuǎn): 荷葉上~著亮晶晶的水珠兒?!?動搖或推使?jié)L動或使在滾動中沾上(東西): ~元宵|~雪球。
安慰?① 形因精神上得到滿足而心情安適: 有女兒在身邊,她感到很~。② 動通過言語勸說等方式使心情安適: ~病人|你要多~~他,叫他別太難過。
需要說明的是,有些致使動詞的動作義較復(fù)雜且不確定、有多種可能性,而不能釋出。例如:
退?動① 向后移動(跟“進”相對): 后~|倒~|進~兩難。② 使向后移動: ~兵|~敵|把子彈~出來。
空?kòng?① 動騰出來;使空: 文章每段開頭要~兩格|~出一天時間參觀游覽|把前面幾排座位~出來。
《現(xiàn)漢》只釋出了“退、空(kòng)”的致使義,沒有釋出動作義,這是由于動作義復(fù)雜不明確而不便釋出。比如,“退敵”的動作可能是“擊、打、講道理”等,“空(kòng)”的動作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于有明確動作義的“涼(liàng)”。
致使動詞的句法語義關(guān)系復(fù)雜多樣,表層結(jié)構(gòu)不同的句法表現(xiàn)反映了深層結(jié)構(gòu)不同的語義特征,要對致使動詞的句法結(jié)構(gòu)、語義特征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歸納,“充分考慮到不同語義類的動詞在論元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及同一動詞的不同論元在配位方式上的差異”(白鴿、施春宏2012)。在充分描寫的基礎(chǔ)上,增強釋義的科學(xué)性、規(guī)范性,減少釋義的隨意性,對詞義做出符合語言事實且便于讀者理解的解釋。
五、 結(jié)語
在本文所歸納的五種釋義模式中,模式一是基礎(chǔ),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這三種釋義模式是由模式一變換而來的變體形式。模式二是將模式一合并義項,使釋義簡練緊湊。模式三先釋出了致使義、后釋出了自動義,可修改義項排列順序,改為先釋出自動義、后釋出致使義,這樣更符合人們的認知順序。模式四雖然釋義中沒有形式標(biāo)記“使”,但間接地釋出了致使義,是一種隱性釋出致使義的釋義方式,實際上與其他釋義模式具有一致性。模式五是對前面釋義模式的改進,能釋出動作義的應(yīng)盡量釋出,呈現(xiàn)出致使動詞完整的語義結(jié)構(gòu),使釋義更為精確,因而模式一和模式五是較好的釋義模式。雖然釋義模式具有多樣性,但釋義時能一致應(yīng)盡量一致。從釋義規(guī)范化角度來說最好使用模式一或模式五,這對提高詞典釋義的質(zhì)量、對讀者更好地理解詞義都是非常有益的。當(dāng)然,規(guī)則不是固定不變的,在釋義過程中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附?注
[1]本文的“自動義”是指與致使義相對應(yīng)的不及物動詞自發(fā)的動作行為義,為了行文的方便,也包括形容詞所表達的性質(zhì)狀態(tài)義。
[2]本文對詞的釋義大都出自《現(xiàn)漢》第7版,以下出自《現(xiàn)漢》第7版的不再一一交代;出自《現(xiàn)漢》其他版次的則隨文注明。另外,為了節(jié)省篇幅刪去了與本文無關(guān)的義項,對某些釋義及例子做了刪減。
[3]釋義模式中的“其他”指釋文中沒有出現(xiàn)被釋詞或沒有重復(fù)自動義釋義用詞的情況。
參考文獻
1. 白鴿,施春宏.《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作格動詞釋義情況的考察與思考.辭書研究,2012(1).
2. 江藍生.《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概述.辭書研究,2013(2).
3. 李臨定主編.現(xiàn)代漢語實用標(biāo)詞類詞典.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4.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寫細則(修訂稿).∥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五十年.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1958/2004.
5. 呂叔湘.單音形容詞用法研究.中國語文,1966(2).
6. 譚景春.致使動詞及其相關(guān)句型.∥中國語文雜志社編.語法研究和探索(八).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1997.
7. 譚景春.動詞的目的義及其在詞典釋義中的處理.當(dāng)代語言學(xué),2018(3).
8.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試用本、第1—7版).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1973、1978、1983、1996、2002、2005、2012、2016.
9.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新華字典(第12版).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20.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大學(xué)?北京?102488)
(責(zé)任編輯?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