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
摘?要:稅收籌劃是一門專業(yè)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稅收籌劃意識與技能。本文基于對該課程授課難點的探究與分析,提出了針對該門課程的3R研究性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該種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模式,從而充分提升《稅收籌劃》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稅收籌劃》;教學設計;3R研究性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4.069
《稅收籌劃》課程是介于經(jīng)濟學、管理學、法學、會計學的一門交叉性學科,該課程要求結合不同納稅人的經(jīng)營管理環(huán)境,提出最優(yōu)納稅方案,最大限度合法合理地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又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有堅實的理論功底,熟練掌握與稅收相關的課程內(nèi)容,并精通實務操作。當前大部分高校講授《稅收籌劃》課程的教師卻缺乏足夠的稅收籌劃實踐,導致教師在《稅收籌劃》課堂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課堂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改革《稅收籌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有興趣并且能夠有效使用最新的稅收法律法規(guī)政策,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意義重大。筆者針對《稅收籌劃》課程教學現(xiàn)狀,借鑒研究性教學思想,基于3年來的教學體會,提出了讀書筆記提問式研究、專題論文分析式研究、稅收籌劃實驗式研究(簡稱“3R”)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旨在更好地開展該門課程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
1?《稅收籌劃》課程開展3R研究性教學的必要性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nèi),通過對企業(yè)正常經(jīng)營過程中的涉稅事項進行事前、事中或事后的精心規(guī)劃,以合理降低稅收負擔為目標,最優(yōu)選擇納稅方案的一種合法的涉稅管理活動。籌劃源于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最小化需求,力求稅后利益最大化,是納稅人在遵循稅收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結合自身投資、籌資、經(jīng)營活動及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利用相關稅收政策,對自己財務活動進行合法、科學安排,內(nèi)容側重實務層面。
稅收籌劃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新興現(xiàn)代邊緣學科,涉及經(jīng)濟學、管理學、法學、會計學等多學科領域,教學的關鍵不僅要求授課教師具有堅實的多學科理論功底,也要求學生掌握較為完備的中國稅制、國際稅收、財務會計等學科的知識儲備。目前稅收籌劃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還是采用講授式教學,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缺陷,學生只是單純的知識被灌輸者,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的能力。與傳統(tǒng)“填鴨式”單純輸入的教學方式不同,研究性教學是伴隨研究性大學的建設而提出來的,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現(xiàn)代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恰當引導,將學生引入特定情景,激勵學生主動而非被動式的學習,研究性教學的根本特征是將研究性學習作為標準,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顯然,研究性教學模式更適用于以應用特點見長的《稅收籌劃》課程。
2?《稅收籌劃》課程實施3R研究性教學的課堂設計
研究性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問題導向教學的真實情景,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獨立探索、自主思考,消化并運用知識,提出問題并分析解決,以期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發(fā)掘思維、建構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目前稅收籌劃的課程性質、人才培養(yǎng)目標正好契合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思想,基于此,筆者有針對性地提出基于3R模型的稅收籌劃教學模式,該模式下各具體階段的教學方法——適用內(nèi)容關系如表1所示。
(1)讀書筆記提問式研究。《稅收籌劃》課程和稅法、財務分析等實務聯(lián)系非常緊密,這就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深入掌握各類財稅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很強的自主探索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讀書筆記提問式研究法,使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能力。具體做法是:第一,開列課外閱讀書單,如翟繼光的《企業(yè)納稅籌劃實用技巧與典型案例分析》、邱慶劍的《避稅:無限接近但不逾越》等10多部專著,讓學生從書單中選擇1本進行精讀。第二,在精讀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讀書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深度交流,便于學生共享資源。第三,為了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監(jiān)督,課程結束,要求學生整理散落在書籍各處的旁白記錄,提交1篇讀書心得,深入消化相關知識,字數(shù)不少于4000字。
(2)專題論文分析式研究。對于《稅收籌劃》課程來說,要求學生合理應用相關理論是學習和工作的重點。專題論文的寫作思路主要包括:企業(yè)行業(yè)背景分析、稅收法律法規(guī)分析和稅收籌劃思路分析。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針對每一部分內(nèi)容提出若干個選題,讓學生結合行業(yè)或具體公司的背景資料,搜集相關稅收政策法規(guī),運用合適的稅收籌劃方法進行分析。例如選題可以為如何將企業(yè)的應納稅額從高稅率轉移到低稅率,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研究,白酒生產(chǎn)企業(yè)消費稅稅收籌劃分析等,在每學期期末,要求學生提交1篇專題論文,論文工作量在2000~3000字為宜。
(3)稅收籌劃實驗式研究。為了學生深入進行團隊合作,鍛煉實際操作水平,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關于稅收籌劃分析部分的教學具體做法如下:①分組和選擇分析對象。教師需要讓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選擇想要研究的稅種,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平均分配8-10組,每個小組原則上不超過6人;每個團隊在分析并掌握各自搜集的稅收資料之后,還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和課下交流,了解其他組收集的其他稅收材料,這種課程資料的共享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精準掌握各相關稅種征管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最優(yōu)選擇籌劃思路。②分步實驗。教師事先精心準備好一些典型的案例庫,讓學生自行上網(wǎng)收集、整理相關案例資料,并運用所學知識探究該案例的籌劃思路。各學習小組根據(jù)格式要求撰寫各階段實驗學習成果,設計個性化PPT,在課堂上講解給大家。每位同學可以針對各組表現(xiàn)提出疑問,并在課堂上進行深入討論與辨析,由教師擔任主持并進行點評。同時,各學習團隊提交各階段實驗分析報告,要求如表2所示。③綜合實驗。學期期末,要求各小組分析總結前期分步實驗的結果,講解其分析的過程,最終提交該案例的稅收籌劃綜合報告,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小組可以通過課程網(wǎng)絡教學平臺展示各自的實驗學習成果,實現(xiàn)線上線下學習資源互通,以便打造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庫。
3?結論及展望
稅收籌劃課程采用3R研究性教學模式雖然效果顯著,但并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并不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需要很多配套措施互相配合,例如采用貼近現(xiàn)實的案例教學;考慮構建研究性教學標準的學生課程考核體系;建立由課程課件、課程習題、課程案例、課程視頻、課程相關資源(如新聞素材、BBS論壇問答區(qū))等幾部分組成的教學資源庫體系;提升授課教師的稅收籌劃素養(yǎng),加強與稅務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之間的合作,授課教師要主動走進企業(yè)、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機構,帶領學生參觀學習高質量稅務從業(yè)人員所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請這些機構的專業(yè)財務人員到校為學生開展教學、講座或座談,著重提升高校師生的稅收籌劃實踐能力。
綜上,《稅收籌劃》課程采用3R研究性教學模式雖然比傳統(tǒng)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學模式的探索才剛剛起步,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此外,基于3R研究性教學模式的《稅收籌劃》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發(fā)展高級思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但該模式要想實現(xiàn)預期,最大的挑戰(zhàn)來源于教師自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控制好全局,從課前準備、預設問題的引入、課堂提問及討論和總結歸納等方面入手,這些都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持續(xù)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李強.“稅收籌劃”課程教學質量提升措施研究[J].廈門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2):33-36.
[2]柳光強.淺談企業(yè)納稅籌劃課程教學中的基本原則[J].財政監(jiān)督,2015,(35):53-55.
[3]邵爭艷.《財務報表分析》課程3R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索[J].財會月刊,2012,(0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