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敬陶
1945年的9月9日,中國戰(zhàn)區(qū)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輝煌的時刻,它標示著一個民族的新生。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員、時任國民革命軍新6軍第14師40團1營營長趙振英,作為受降儀式會場內外警戒工作負責人,當時就在簽字儀式現場,親眼見證了這一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時刻。
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幾十年來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2008年以前,鄰居們只知道他曾經當過兵,是一名退休工人,并不知道他曾經是黃埔軍校學員、國民革命軍少校營長,更不知道他曾作為南京受降儀式會場警戒工作負責人,帶領所屬官兵負責受降儀式現場警衛(wèi)工作,全程見證了日寇低下頭顱的那一歷史性時刻。這一切,就連與他共同生活多年的子女都不知道。
趙老的孫子趙悅告訴我:爺爺的一生很光榮,也很坎坷。2008年以前,我們都不知道爺爺還有這么光榮的歷史。2005年的時候,有一次媽媽陪爺爺看電視(2005年9月9日,海峽兩岸中國人民隆重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系列活動,電視轉播了在位于南京黃埔路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辦的‘9·9兩岸同歌 紀念活動 兩岸抗日軍人見面會節(jié)目),爺爺看到電視里的內容,對我媽媽說南京受降儀式他在現場。事后我媽媽對我爸爸說起這事,我爸爸還說爺爺老糊涂了,根本就不相信,也就沒有放在心上。直到2008年,晏歡叔叔的到來,才讓我們知道了爺爺的故事?!钡弥蚁肓私廒w老的情況,趙悅讓我到網上看看,他告訴我說趙老曾開過一段時間的微博,他所能想起的往事基本上都在微博中寫了出來。
/ 趙振英百歲留影。
讓我們循著趙老的博文,走進他不尋常的一生。
趙老的微博名就叫 趙振英”,第一條微博寫于2010年9月10日。
2010年9月10日:大家好,我是趙振英。
我謝謝大家對我的關心和愛護,恕不能一一回復。祝大家健康,生活幸福。
選擇這一天開始寫微博,是老人對65年前那一歷史時刻的紀念,還是巧合?我們不得而知。但愿能通過老人的微博,了解到老人光榮而坎坷的人生歷程。
2010年9月18日:九一八時候,我剛入初中一年級。那時候就挺恨日本鬼子的,覺得這是個國恥,是對中國的侵略。我高中畢業(yè)(的)時候是1937年,就是盧溝橋事變(那一年)。當時我本來要考北大(的)。結果7月初的時候北京就很緊張了,西單啊、新街口什么的主要路口都圍上鐵絲網,(建了)碉堡,準備跟日本(人)巷戰(zhàn)。我考不了大學了,就坐上舊的西站(老北京西站)的列車,跑出去北京了。那時候北京有西站和東站,一般客車應該(在)東站出發(fā)的,但是那天是最后一班了,所以是西站的車了。7月23號我跑出去的,車過盧溝橋的時候開得很慢,車頭掛著白旗,車的右邊就是日本兵拿著望遠鏡往車里面看,車的左邊就是宋哲元的29軍的大刀隊。這個車子左邊就是29軍陣地,右邊是日本人的陣地,互相對峙,非常緊張。
趙振英,1917年8月出生于北京。從小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他,心中有個理想,就是考入北京大學。1937年,趙振英作為一名高中三年級的學生,正信心滿滿地為考大學做準備。一天早上,趙振英騎車到公園讀英語,把自行車存放在公園大門口的存車處。臨走取自行車時,過來一個日本憲兵,對著趙振英大吼大叫。趙振英不懂日語,猜測日本憲兵是告訴他不能在這里騎自行車。年輕氣盛的趙振英嘟囔了幾句。那個日本憲兵看趙振英不服氣,走過來狠狠地打了他一個大耳光。多年以后,趙老回憶說:“這個打在我左臉的大嘴巴,讓我記了它8年?!北R溝橋一聲槍響,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鐵蹄碾碎了中國人民所有美好的夢想,趙振英入北京大學學習的理想也徹底破滅了。面對外敵入侵、山河破碎,趙振英與當時很多熱血青年一樣,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不能空有一腔熱血,而應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就這樣,趙振英決定參軍入伍,立志要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2010年9月18日:我當時準備去連云港,找黃杰的隊伍去。那時候他在連云港。因為我們在高中一年級學生軍訓的時候,黃杰是總隊長。因為“何梅協定”,日本人要求解散學生集訓團體,我們的集訓就提前解散了。解散那天,黃杰就召集我們講話,說我們是被迫解散的,他都要哭了,底下3000多學生也哭了。我們當時就從軍訓(隊)回到通縣師范學校。當時路過北京(的)時候,因為還穿著綠色軍服,真怕日本人給我們算賬(找我們的麻煩)。這是高一時候的事。我又回到通縣沒多久,通縣就由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制政府,學校不愿意在傀儡(政府)的控制下,就搬到北京皮庫胡同。我就在皮庫胡同中學畢業(yè)了。兩年后就準備考大學了么,結果就(卻)趕上了“盧溝橋事變”了。大學不能考了,我就跑到連云港去找黃杰。他呢,原來準備留我們這批學生,大概有100多人,(到)稅警總團工作,我們不愿意。他就把我們送到江西星子縣,鄱陽湖邊,中央軍校特別訓練班。我們入的是學生隊,受步兵訓練。以后呢,因為日本要發(fā)動武漢戰(zhàn)爭,我們學校就搬到四川豐都,我就(是)在豐都畢業(yè)的。那是1939年春天的事。畢業(yè)之后,我又想考大學,但是考大學要到秋天才考,我家里沒有錢,所以到1939年春夏之交,我就在鄱陽湖邊投奔54軍去了。原來我們想去54軍18師,結果54軍部就把我們留下了,在軍部一個時期以后,我們就(又)到了14師了。因為14師師長升(任)54軍軍長了,霍揆彰。所以我們就留在14師,我最初當參謀。參謀處有四(個)處,作戰(zhàn)教育、諜報、后勤、人事。我在第一處,作戰(zhàn)教育(處)。1939年底,日本從廣州向北侵略。我們54軍就到衡陽坐車,去韶關。在韶關就在翁源跟日本人交火了。把日本人趕回到從化附近。日本人本來想占個便宜的,沒占到。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戰(zhàn)爭。
2010年10月1日:我 就 不 按順序了,給大家講講我在翁源打仗(的事)。當時日本人是氣勢洶洶從廣州往北打。我們當時(在)韶關下了火車,14師下車都沒來得及休整,就向韶關以南的翁源(方向)打起來了(打了過去)。
因為曾參加過黃杰部隊組織的軍訓,趙振英認識了黃杰。離開北京的趙振英一路南下,輾轉找到黃杰的部隊。后因不愿在稅警團服役,就和眾多華北流亡學生一起,被黃杰送到位于江西省星子縣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特別訓練班學生隊步兵科接受訓練。趙振英所在的特訓班,為黃埔軍校第14期。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后,湖口吃緊,特訓班于1938年1月遷駐湖北荊州、沙市一帶。是年秋,又由湖北遷至四川豐都。1939年春季,趙振英在豐都畢業(yè)后,加入國民革命軍第54軍。
國民革命軍第54軍于1937年在上海嘉定成立,霍揆彰任軍長,轄第14師及軍部直屬部隊。1939年7月,陳烈接霍揆彰任軍長,隸屬國民革命軍第20集團軍,先后參加南昌會戰(zhàn)、隨棗會戰(zhàn)、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和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zhàn)。12月下旬,參加第一次粵北戰(zhàn)役,全軍將士斗志昂揚,均佩帶 還我河山 的臂章,一路猛沖猛打,奪回廣東粵北重要城鎮(zhèn)英德、翁源等地。趙老在微博中所說的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戰(zhàn)爭”,就是這次粵北戰(zhàn)役收復英德、翁源的戰(zhàn)斗。
2010年10月10日:(入印作戰(zhàn))因為是在叢林里,打仗都很特別。日本人最先用這個辦法,把一個機關槍架在樹上,很隱蔽,看不見的,然后日本人就能一排子彈就可以打一排多少個人。中國人呢,也有辦法。一旦進森林走路,先拿機關槍沖著樹上掃,掃掉了所有日本兵,再往前走。我們的部隊也從樹上掃下來過日本人。
1944年4月,趙振英所在的第14師和54軍第50師由昆明被空運至印度,脫離第54軍建制,編入中國駐印軍序列,與新編第1軍新編第22師合編組成新編第6軍,隸屬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時年27歲的趙振英,以少校營長的身份,和他的官兵一起,隨中國遠征軍踏上入印作戰(zhàn)的征程。
盡管在部隊服役多年,但趙振英多半時間都在54軍軍部擔任參謀之職。即使到了印度,趙振英所在的部隊又被作為預備隊,并沒有直接參與對日軍的戰(zhàn)爭。所以趙振英的一生也只有很少幾次直接上戰(zhàn)場參加戰(zhàn)斗的機會。作為一名軍人,這成為他戎馬生涯中不小的遺憾。
2010年9月12日:我今天給大家說說受降儀式。1945年9月9號,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地點在南京軍官學校大禮堂。中國受降主要有何應欽、顧祝同、肖毅肅,還有張廷孟,還有一個我想不起來了(海軍上將陳紹寬)?!耶敃r在會場上,可以走動,因為會場內外的警戒都是我們第1營負責?!艺驹?個投降代表大概左后方的位置,他們鞠躬就座后,帽子放在桌子上。然后由他們的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郞,向何應欽呈交日本大本營發(fā)給他們的投降代表的證書?!耶敃r主要是監(jiān)視這個儀式的進行。我當時帶著手槍。主要(是)為了防止會場出意外,所以我和我的士兵都要帶武器。我當時一方面心里很激動,另一方面我又要看著我的所有士兵是否在提高警惕警戒,以免發(fā)生意外。當時士兵槍里都是沒有子彈的,子彈在身上。以免發(fā)生走火。我的手槍(里)有子彈,但是沒有上膛。
/ 日軍投降代表入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無線電廣播,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打擊日本的囂張氣焰、展示中國軍隊威懾力量,蔣介石聽從時任中國戰(zhàn)區(qū)美軍司令兼中國戰(zhàn)區(qū)最高司令長官部參謀長魏德邁上將的建議,選派新6軍到南京作為受降部隊。新6軍當時被稱為國民黨軍隊 王牌中的王牌”,軍長廖耀湘,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而且新6軍兵源素質好,文化水平高,都是一些高中、中專畢業(yè)的學生,部隊裝備精良,都是美式裝備。蔣介石是想用這樣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展示國民黨軍隊的威風,打擊日本軍人的囂張氣焰。時任新6軍第14師40團1營營長的趙振英隨部隊一起,從湖南芷江經空運到達南京。到達南京后,趙振英接受了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負責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會場內外警戒工作。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zhàn)區(qū)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從禮堂大門一直到外面的大街上,每隔50米,就豎立著一根旗桿,旗桿用藍白相間的布條包裹,上面懸掛著同盟國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五國國旗。擔負警戒任務的士兵,身穿卡其布美式軍裝,戴著鋼盔與白手套,手持美式沖鋒槍,背著軍用背包,精神抖擻地站在旗桿下;會場內,同樣裝束的士兵遍布整個會場,每個士兵的站位都是趙振英根據上級的要求提前安排好的,并且經過無數次的演練。趙振英作為會場內外安全警戒工作的負責人,身穿馬褲制服,腳蹬長筒馬靴,腰里別著手槍。簽字儀式開始,他站在日本投降代表團席的左后方,時刻關注著日本代表的一舉一動和部下的軍姿及精神狀態(tài),防止發(fā)生意外。在簽字儀式的10多分鐘里,他是會場內唯一能夠自由行動的人。
南京受降簽字儀式,對于國家而言,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輝煌的時刻。對個人而言,也是趙振英一生中最為驕傲的經歷。那一刻,那刻骨銘記了八年的大耳光,終于變成他嘴角的一絲微笑?!皬募孜鐟?zhàn)爭以來,中國就沒有打過勝仗,8年抗戰(zhàn),風餐露宿,終于把日本人打投降了!我能親眼目睹這一切,榮耀?。 ?0多年后接受的一次采訪中,趙振英老人依然難掩這份自豪。
/ 南京日軍投降簽字儀式現場。
抗戰(zhàn)結束后,早已厭倦戰(zhàn)爭的趙振英一直想著離開部隊,重圓自己的大學夢。特別是內戰(zhàn)爆發(fā)后,趙振英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同胞同室操戈、刀兵相見,一心想著離開部隊。1948年10月,趙振英隨部隊參加遼西會戰(zhàn),遭到東北野戰(zhàn)軍第六縱隊的重創(chuàng)。他所在的新6軍在遼河黑山附近被解放軍圍殲,大部隊被沖散。趙振英利用這個機會,打扮成農民模樣,趁亂脫離戰(zhàn)場,一路南下到了杭州。多年后,趙老接受采訪時說:“我實在也不愿意再打下去了,我真的不愿意再打這個內戰(zhàn)了?!?/p>
趙振英在杭州租了一間民房,開始準備考試。因為高中打下的扎實基礎,他報考的5所大學,都寄來了錄取通知書。最終他選擇了南京大學,成為南京大學工學院機械專業(yè)1950級的一名大學生,并在大學畢業(yè)之后,進入南京一家國營工廠工作,成為一名工程師。1958年,趙振英調到天津工作,直到退休。1969年,趙振英入獄。在獄中的日子里,他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是英明的,自己終將得到公正對待。1975年,趙振英特赦出獄。出獄后的趙振英到原單位辦了退休手續(xù),從此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閉口不談過去,就是對自己的兒子也只字不提。
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無意中,一幅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老照片和一本寫滿簽名的筆記本,打開了趙振英塵封多年的記憶。
2008年初,遠征軍文史顧問、著名將領潘裕昆的外孫晏歡,上網查找資料時,發(fā)現了一個叫尼爾·葛頓南的美國人為了紀念父親約翰·葛頓南少校 二戰(zhàn) 期間來華參戰(zhàn)而制作的網站。在這個網站的網頁里,晏歡看到尼爾·葛頓南發(fā)布的許多與中國遠征軍有關的資料。其中有兩件物品引起晏歡的重視。一件是一幅老照片,照片上方有陸軍新編第六軍軍官俱樂部開幕紀念,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六日于南京 的字樣。照片上,數十名中國國民黨軍官和幾名美國軍官或坐或站,有人端著酒杯,有人叼著雪茄。另一件物品是一個紅皮筆記本,上面簽滿新6軍軍官的名字。晏歡在征得尼爾·葛頓南的同意后,把這些資料轉發(fā)到國內的網站上,希望能通過網絡找到在筆記本上簽名的軍官。4月,晏歡接到一個來自北京的電話,電話是趙振英的兒子趙精一打來的。原來,趙老的一個親戚對遠征軍歷史感興趣,在網上搜索趙老的名字與部隊番號時,無意間看到了晏歡發(fā)布的帖子。這個親戚來家中看望趙老時,把相關信息告訴趙老的兒子趙精一。在那個紅色筆記本的照片上,趙精一看到了父親的名字。盡管過去很多年,但趙老簽名的筆跡基本沒有變化,趙精一一眼就認出那是父親的筆跡。心情激動的趙精一通過黃埔軍校同學會,與晏歡取得聯系,告訴晏歡那個簽名本上的 趙振英 就是自己的父親。喜出望外的晏歡,當即與趙精一商定,利用五一假期到北京拜會趙老。見面確認趙老就是簽名本上的 趙振英本人后,晏歡把這一情況又告訴了遠在美國的尼爾·葛頓南,并邀請尼爾·葛頓南來中國與趙老相見。一時間,老兵趙振英的故事借助網絡的力量,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深圳市越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用了近兩年的時間,為趙老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取名《發(fā)現少?!??!侗c周刊》刊發(fā)特刊文章《老兵歸來》。至此,趙老作為黃埔軍校學員,曾參加抗日戰(zhàn)爭以及親歷南京受降儀式的故事終于得以為眾人所了解。
2011年12月17日:太長時間沒有上微博了。今天看了上百條網友的留言,很高興。快到年底了,提前向大家問個好,也祝大家平安快樂。
這是趙老寫的最后一條微博,這一年趙老94歲高齡。趙老的孫子趙悅告訴我,因為每次發(fā)微博和回復網友的問題,都需要爺爺長時間坐在那里看屏幕,老人的體力有些承受不了。特別是后來趙老體力和記憶力都有所下降,就不再發(fā)微博了。
/ 趙振英(右下)在約翰·葛頓南少校筆記本上的簽名。
回看趙老的微博,用得最多的詞語就是 高興 謝謝”。老人高興,是因為在默默無聞幾十年之后,自己熱血報國的歷史得以為子孫所了解,自己見證中華民族光榮新生的歷史時刻得以親口為世人講述;老人感激,感激那些為了尋找歷史真像而不懈努力的學者和志愿者,感激祖國給予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的充分肯定和無尚榮光。2014年7月7日,習近平出席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7周年紀念活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接見了趙振英等一批抗戰(zhàn)老兵。2015年9月,趙振英獲得由國家頒發(fā)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如今,103歲的趙振英老人在黨和政府的關懷照顧下,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