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沖
(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麗江~香格里拉公路大具金沙江大橋里程范圍為 K3+598.50~K4+185.50,橋跨布置為(6×30)m+(88+166+88)m+(2×30)m,主橋為(88+166+8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1]。
主梁為單箱單室直腹板截面,箱梁頂板寬11m,兩側翼緣寬2.5m,箱梁底寬6m;梁高按1.8次拋物線變化,主墩根部梁高10.0m,邊跨和跨中梁高3.5m,邊跨直線段長5.8m,其中合攏段長2.0m,采用C55混凝土。6#邊墩采用單肢箱型結構,墩高48.724m,縱橋向按1:100放坡,橫橋向按1:80放坡,豎向設置1道橫隔板,橫隔板厚1.0m;墩頂縱橋向寬3.0m,橫橋向寬3.6m;墩帽采用高低布置,引橋側墩帽高3.6m,主橋側墩帽高2.2m,上部寬10.0m,采用C40混凝土。
見圖1所示,該方案在墩帽上預埋爬錐,設置上下2道掛梁,掛梁上面焊接耳板,用于銷軸連接貝雷梁榫頭。貝雷梁桁架作為主要承力結構,可用作3.8m直線段現(xiàn)澆托架;在澆筑2.0m合攏段時,托架的縱向分配梁與掛籃底縱梁連接,由托架和掛籃共同受力,完成合攏段澆筑。
掛梁上部24套M42爬錐,每2套1組,左右對稱,共(6+6)組,分別為S1~S12;下部12套M42爬錐,每2套1組,左右對稱,共(3+3)組,分別為X1~X6。掛梁采用2HN200×100型鋼,長度均為10.0m,2道掛梁中心距1.4m,2道掛梁之間通過3根HN200×100型鋼連成整體。上下掛梁均設置13個銷軸耳板,通過銷軸連接13個3m標準貝雷梁,貝雷梁橫向間距為(1.2+3×0.45+0.9+2×1.0+0.9+3×0.45+1.2)m,豎直面和底面通過花窗連成整體,增強其穩(wěn)定性。
貝雷梁頂面橫向擺放6根HN250×125型鋼墊梁,單根墊梁長12.0m,與貝雷梁上弦桿通過U型卡固定。墊梁上縱向擺放13根][20b型鋼分配梁,單根長3.6m,與墊梁點焊固定。分配梁上面擺放底模板,底模板由掛籃的底模改制。
3.8m直線段澆筑完成后,掛籃施工完21#節(jié)段,掛籃的底縱梁與托架的縱向分配梁通過連接鋼板連接,它們的端頭均開設長圓孔,連接鋼板采用20mm厚鋼板,對應的開設長圓孔。除了3.8m段底模外,利用部分掛籃底模,還需加一塊底模,共同構成2.0m合攏段的底模。合攏段混凝土荷載和其他施工荷載由托架和掛籃共同承擔。
見圖2所示,該方案在墩帽和墩柱上面預埋角鋼預埋件,在預埋件上焊接2個牛腿,再焊接橫向分配梁和縱向分配梁,以及擺放底模,2個牛腿通過橫向分配梁連成整體,形成穩(wěn)定的三角托架系統(tǒng)[2~4]。分配梁和底模先安裝部分用于3.8m直線段施工,主梁21#節(jié)段施工完成后掛籃后退,再安裝后裝部分的分配梁和底模,用于2.0m合攏段澆筑施工。
墩帽和墩柱上下兩排各設置2個角鋼預埋件,橫向間距2.6m。預埋件上焊接2個牛腿,牛腿橫桿與斜桿均采用2HN400×150型鋼,橫桿與斜桿坡口焊連接,節(jié)點處設置相應的加勁板。先安裝部分,內(nèi)側橫向分配梁采用HM488×300型鋼,外側橫向分配梁采用2HM488×300型鋼,長度均為12.0。縱向分配梁采用 HN200×100型鋼加工。為方便掛籃施工 21#節(jié)段,縱向分配梁與橫向分配梁之間有506mm高差,留出空間方便掛籃底縱梁前移。因此每根縱向分配梁帶有506mm的豎梁,補齊高差。另外后安裝部分也是為了方便掛籃施工,在 21#節(jié)段施工完成之后,掛籃后退,后安裝部分的分配梁和底模則可以安裝固定,用于2.0m合攏段施工。該方案3.8m直線段和2.0m合攏段的施工荷載全部由三角托架系統(tǒng)承擔。
圖1 貝雷梁桁架法布置圖(尺寸單位mm)
圖2 三角托架法布置圖(尺寸單位mm)
采用Midas Civil建立施工托架的有限元模型(見圖3所示),掛梁、貝雷梁、橫向分配梁、縱向分配梁、底模大肋等均采用梁單元模擬。每組爬錐部位采用一般支承,約束3個平動自由度?;炷翝仓团c其他施工荷載折算成線荷載,加載在分配梁上。施工過程分為3個施工階段:階段1,托架成型;階段2,3.8m直線段施工,該階段只加載2.3m懸出部分澆筑荷載;階段3,2.0m合攏段施工,該階段加載1.0m合攏段的澆筑荷載,另一半荷載由掛籃承擔。
最不利計算結果如下:貝雷梁弦桿弦桿最大軸力 253.4KN<560KN,豎桿最大軸力96.2KN<210KN,斜桿最大軸力129.5KN<171.5KN,滿足要求[5]。掛梁最大組合應力 164.9MPa<215MPa,最大剪應力 61.3MPa<125MPa;橫向分配梁最大組合應力44.9MPa<215MPa,最大剪應力38.5MPa<125MPa;縱向分配梁最大組合應力27.6MPa<215MPa,最大剪應力9.0MPa<125MPa;底模大肋最大組合應力501.MPa<170MPa,最大剪應力18.3MPa<100MPa。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6]。貝雷梁懸臂端向下最大變形 4.8mm,滿足施工要求。爬錐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爬錐反力計算結果
每2個爬錐為1組,單個爬錐最大拉力240.1/2=120.1kN<150kN,最大剪力148.0/2=74.0kN<150kN,滿足受力要求。
采用Midas Civil建立施工托架的有限元模型(見圖4所示),牛腿橫桿、斜桿,橫向分配梁,縱向分配梁均采用梁單元模擬,牛腿與預埋件焊接處采用固結約束。混凝土澆筑荷載與施工荷載折算為線荷載加載在分配梁上。施工過程分為3個施工階段:階段1,托架成型;階段2,3.8m直線段施工,該階段只加載2.3m懸出部分澆筑荷載;階段3,2.0m合攏段施工,該階段全部荷載加載在托架分配梁上。
最不利計算結果如下:牛腿橫桿最大組合應力 128.9MPa<215MPa,最大剪應力49.0MPa<125MPa;牛腿斜桿最大組合應力52.5MPa<215MPa,最大剪應力1.4MPa<215MPa;牛腿斜桿取計算長度4.5m,最大長細比55.15,截面穩(wěn)定系數(shù),=0.832,其軸壓穩(wěn)定性計算值 52.5/0.832=63.1MPa<215MPa;橫向分配梁最大組合應力 110.9MPa<215MPa,最大剪應力 34.2MPa<125MPa;縱向分配梁最大組合應力131.3MPa<215MPa,最大剪應力56.5MPa<125MPa。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6]。托架最大懸臂端向下最大變形 3.8mm,滿足施工要求。上部預埋件最大拉力385.4kN,最大剪力258.3kN;下部預埋件最大壓力385.4kN,最大剪力423.0kN,通過設計角鋼預埋件可以滿足受力要求[7]。角鋼預埋件的計算限于篇幅,在此不贅述。
方案1利用了可租賃的貝雷梁作為主要承力構件,在澆筑合攏段時利用了掛籃承擔了部分荷載,需要新加工的鋼結構僅5900Kg,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性,且避免了高空焊接。但是需要預埋 36套爬錐,預埋位置需要非常準確,才能保證掛梁能夠順利安裝上,并共同受力。施工托架的縱梁在3.8m直線段澆筑之前安裝,其擺放位置需要與底??v梁對應,才能方便長圓形連接鋼板安裝, 21#節(jié)段施工完成后,其梁底實際標高可能與設計標高有出入,掛籃底縱梁與托架連接可能采用焊接更為方便,但中間一塊底模安裝,底部可能不平整,采用這種方法合攏段施工難度比較大。另外,貝雷梁榫頭與銷軸之間、銷軸與耳板之間有一點曠量,導致該施工托架非彈性變形稍大,需要合理的預壓措施,消除非彈性變形。
方案2采用2個牛腿作為主要承力構件,3.8m直線段和2.0m合攏段施工荷載全部由施工托架承擔,因此三角托架和預埋件需要較大的承載能力,預埋件需要設計合理并預埋位置準確,墩柱混凝土施工時混凝土的振搗要密實,牛腿與預埋件之間的焊接質量必須滿足設計要求。該方案需要新加工的鋼結構10500Kg,成本大于方案1。但是該方案預埋件僅4個,預埋件施工難度較預埋36套爬錐小,施工質量可控。三角托架的承載能力強,剛度大,施工過程不需要與掛籃連接,工序較為簡單,施工難度可控。
通過施工方案比選,方案2雖然投入較方案1高,但是施工難度與施工質量可控,應優(yōu)先采用。方案2由于主要受力構件是2個牛腿,因此嚴禁不平衡荷載,在混凝土澆筑施工時,箱梁的兩道腹板處混凝土須對稱澆筑,并用振搗棒分層振搗密實。預埋件須按設計位置埋設,如與鋼筋位置沖突可適當調(diào)整鋼筋位置。牛腿與預埋件高空焊接,需要技術熟練的工人施焊,焊接質量需嚴格把關。后裝部分的分配梁與先裝部分的分配梁點焊固定,保證底模的平整性。施工托架在澆筑混凝土之前,需要按照全部施工荷載的 120%對托架系統(tǒng)進行預壓,消除非彈性變形。直線段現(xiàn)澆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拆模時,可用氧炔焰切割縱向分配梁的豎梁,方便模板落架。
本項目施工托架設計,根據(jù)實際施工條件,比選方案1和方案2,2種施工方案均能滿足施工要求,并且通過計算證明2種方案的施工托架均滿足受力要求。但從施工便捷性和質量可控性方面考慮,方案2更為合理。本文總結了2種施工方案的優(yōu)缺點,拓寬了山區(qū)復雜環(huán)境下高墩大跨度連續(xù)剛構橋邊跨現(xiàn)澆段施工的思路。橋梁施工方案是靈活多樣的,需要按照安全經(jīng)濟、質量可控、施工便捷的原則,科學設計因地制宜,合理地選用適宜的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