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昊
【摘 要】目的:循證護理運用于急性闌尾炎護理的臨床效果研究。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選取到院患者共140例,分別提供常規(guī)護理、循證護理。對比分析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臨床指標偏低,并發(fā)癥偏低(P<0.05)。結論:對急性闌尾炎患者使用循證護理可改善其臨床指標,降低并發(fā)癥,優(yōu)化生活質量。
【關鍵詞】循證護理;急性闌尾炎;護理
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acute appendicitis nursing
Wang Qiuhao
Jianping County Hospital, Chao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Chaoyang Liaoning 122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acute appendicitis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and provided routine nursing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respectivel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s. Results:The clinical indexes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 (P< 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appendicitis can improve their clinical indicators,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optimiz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 Acute appendicitis; Nursing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疾病,通常是由細菌侵入、闌尾管腔阻塞和胃腸疾病等引起,急性闌尾炎的治療通常分為兩個方法:一個是腹腔鏡手術引導下的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另一個是傳統(tǒng)開腹切口手術[1]。闌尾炎術后患者的護理也需要高度重視,若無較好的護理將可能增加手術切口感染概率,延長恢復時間,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我院140例,分組使用循證護理,觀察其療效。
1.1 一般資料
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選取到院進行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共140例,隨機分組,分別提供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循證護理(觀察組),n=70。對照組,男39例,女31例,年齡18歲~79歲,平均年齡(48.5±4.68)歲,病程18h~70h,平均病程(44±4.62)h,單純性急性闌尾炎36例,穿孔性急性闌尾炎24例,化膿性急性闌尾炎5例,壞疽性急性闌尾炎穿孔5例;觀察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18歲~80歲,平均年齡(49±4.05)歲,病程18h~70 h,平均病程(44±4.62)h,單純性急性闌尾炎36例,穿孔性急性闌尾炎24例,化膿性急性闌尾炎5例,壞疽性急性闌尾炎穿孔5例。兩組資料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與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組成循證護理小組。收集每個患者實際情況以及臨床治療方案資料。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急性闌尾炎”“護理”等關鍵詞,獲得相關護理研究結果,并根據普外科護理基本理論、臨床護理實務守則和相關質量評估標準等相關標準,擇選出最佳循證護理方式。
1.2.2 術前護理:急性闌尾炎是急診手術,病人在手術前緊張,準備不足,導致手術前皮膚準備欠缺及消毒不徹底等因素出現(xiàn)。因此在術前對患者臨床癥狀、病史、病因、生命體征進行記錄,并結合臨床檢查結果對患者身心狀況進行綜合評估。積極鼓勵患者放松心理和提供咨詢、主動與患者溝通、消除患者恐懼。
1.2.3 術后護理:①體位護理:采取舒適位置,以確保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呼吸均勻。嚴格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脈搏、意識、呼吸、血壓等指標,在患者出現(xiàn)特殊情況后,必須通知醫(yī)生并采取適當措施;②并發(fā)癥護理:(1)切口感染:實施繼續(xù)支持療法,包括了靜脈輸液、止痛和抗感染治療等治療提供支持。手術后,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切口是否有紅腫、滲液、疼痛、波動感。手術后3d,若患者體溫仍持續(xù)在38℃之上則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2)粘連性腸梗阻:手術后嚴格禁食,引導患者取半臥位,術后適當按摩,在患者恢復排氣前不食用易產氣食物,定時翻身,以避免產生腸梗阻,促進腸道功能恢復;(3)出血:對于肝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等患者切勿在手術后用力咳嗽、排便,若出現(xiàn)出血征象需要立馬輸血、補液,必要時及時采取手術止血;③心理護理:對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和治療干預,使其及時了解患者狀況演變,耐心和詳細地解釋疾病相關情況,以便使患者家庭更好了解疾病和護理措施重要性。從而減輕患者家屬負面情緒,如壓力、焦慮和關注度,并建立良好護理關系改善患者家屬成員對醫(yī)務人員支持率、信任度,以便在患者治療康復過程中醫(yī)療工作能夠開展順利。
1.2.4 飲食護理:患者恢復肛門通氣后,使用流質、半流質食品、軟食、普食,注意飲食營養(yǎng)豐富,清淡易消化。
1.3 效果判定
1.3.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
1.3.2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
1.3.3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水平,主要包括生命活力、感情因素、總體健康和活動能力等8項內容,每個項目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則說明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1.3.4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每項:0分~100分;護理人員匿名評價,勾選合適評分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偏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偏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循證護理是以科學的護理研究為理論基礎,在調查護理問題基礎上,尋找相關研究證據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科學證據整合已證實的護理措施,并制定適當?shù)淖o理方案。循證護理的實施使護理行為規(guī)范化、計劃化和適當化,避免了傳統(tǒng)護理的盲目性、缺乏相關性和隨意性等缺陷。此外,循證護理的引入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化程度,從而改善整體護理,提高護理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軀體疼痛、生活質量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偏低,并發(fā)癥偏低,滿意度評分偏高[2]。
綜上所述,對急性闌尾炎患者使用循證護理可改善其臨床指標,降低并發(fā)癥,優(yōu)化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韓曉梅,王文華,高晨陽,等.循證護理配合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小兒穿孔性闌尾炎的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9,24(12):920,943.
[2] 吳偉華,楊秋平.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手術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8,31(11):172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