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太平
(凌海大凌河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遼寧 錦州 121200)
上皮性卵巢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及較低5年生存率[1]。該癥早期缺乏典型臨床表觀,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處于晚期,治療難度較大[2]。現(xiàn)階段,臨床多通過化療殺滅癌細胞,延長患者生存期。常用化療藥物為紫杉烷,抗癌活性強、抗癌譜廣,多與鉑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但由于上皮性卵巢癌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不同鉑類藥物臨床應用效果存在差異,故應積極尋找最佳治療方案,以抑制腫瘤生長及擴散,進而提高臨床治愈率。本研究旨在探討紫杉烷聯(lián)合不同鉑類化療治療上皮性卵巢癌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各60 例。對照組年齡31~62 歲,平均(48.25±4.60)歲;國際婦產(chǎn)科聯(lián)盟(FIGO 2000)分期[3]:Ⅰ期17例,Ⅱ期25例,Ⅲ期18例。觀察組年齡32~63歲,平均(48.31±4.57)歲;FIGO 2000 分期:Ⅰ期16 例,Ⅱ期 27 例,Ⅲ期17 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均經(jīng)細胞學、腹腔鏡等檢查確診;②接受過卵巢癌細胞減滅術;③患者臨床資料完善;④預計生存期>5個月;⑤卡氏(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4]>70分。排除標準:①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者;②精神疾病、溝通障礙者;③嚴重骨髓抑制者;④近期接受過其他藥物化療者;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⑥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⑦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靜脈滴注注射用卡鉑(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616,規(guī)格:100 mg)50 mg/m2,滴注前加入5%葡萄糖溶液進行稀釋,每天1 次,連用5 d,間隔4 周后進入下一療程;靜脈滴注紫杉醇注射液(北京協(xié)和藥廠,國藥準字H10980069,規(guī)格:5 mL:30 mg)135 mg/m2,共1次,間隔3周后進入下一療程。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靜脈滴注順鉑注射液(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675,規(guī)格:20 mL∶20 mg)50 mg/m2,滴注前加入5%葡萄糖溶液進行稀釋,每周1次,共2次;靜脈滴注紫杉醇注射液,劑量與對照組保持一致。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化療前2~16 h以及化療后6 h內(nèi),強化飲水800~1 200 mL。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化療效果,根據(jù)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5]進行評定,其中,完全緩解(CR):病灶消失且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PR):病灶長徑縮小≥30%,且維持4 周以上;穩(wěn)定(SD):病灶長徑縮小但<30%或有增加但<20%;進展(PD):病灶長徑增加且≥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傆行?CR率+PR率,疾病控制率=CR率+PR率+SD率。②比較兩組化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包括CEA、CA-125及HE4,采用YHYG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湖南永和陽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測定。③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周圍神經(jīng)炎、肝功能損害、心臟毒性、胃腸道反應及骨髓抑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化療總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CEA、CA-125、HE4及AFP水平較治療前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值P值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值P值CEA(ng/mL)29.02±6.51 28.93±6.60 0.075 0.940 10.84±3.72a 6.51±2.03a 7.914 0.000 CA-125(U/mL)360.24±45.12 371.46±42.98 1.395 0.166 290.37±36.41a 238.49±27.05a 8.860 0.000 HE4(pmol/L)234.80±19.76 237.01±18.34 0.635 0.527 54.16±9.58a 29.97±7.96a 15.044 0.000 AFP(ng/mL)80.16±7.19 79.93±7.56 0.171 0.865 23.11±4.20a 15.80±3.74a 10.068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00%,低于對照組的4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上皮性卵巢癌起病隱匿,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出現(xiàn)腹腔內(nèi)種植或肝實質(zhì)轉移,從而加大治療難度[6]。采用紫杉烷聯(lián)合鉑類藥物化療可顯著減輕瘤負荷,抑制瘤體增殖及轉移,但由于上皮性卵巢癌具有較大異質(zhì)性,且不同鉑類藥物分子結構差異較大,作用機制不盡相同,故應合理選擇化療藥物,以促進患者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血清CEA、CA-125、HE4 及AFP 水平較治療前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紫杉烷聯(lián)合卡鉑與紫杉烷聯(lián)合順鉑治療上皮性卵巢癌效果相當,但后者可顯著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分析其原因:紫杉烷類藥物進入細胞后可與β微管蛋白結合,抑制微管蛋白解聚,從而維持機體微管動態(tài)平衡,阻滯癌細胞分裂、增殖[7]??ㄣK為第二代鉑類化合物,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可選擇性作用于脫氧核糖核酸(DNA)鳥嘌呤N7 及O6 原子,引發(fā) DNA 鏈間及鏈內(nèi)交聯(lián),從而破壞DNA 分子結構,阻止其螺旋解鏈,進而干擾DNA 合成,發(fā)揮細胞毒作用[8]。順鉑則可與腫瘤細胞DNA 交叉連接,破壞DNA功能,繼而縮小原發(fā)腫瘤體積,與卡鉑相比,其血清蛋白結合率及尿排泄量均較高,因而作用性強、不良反應小[9]。腫瘤標志物可有效反映癌癥組織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其水平變化對于腫瘤篩查、療效監(jiān)測、預后判斷等具有重要意義。CEA為廣譜腫瘤標志物,其水平隨病情發(fā)展而升高,多用于監(jiān)測腫瘤細胞減滅術的療效及預后情況。CA-125為上皮性卵巢癌的特異性標志物,屬免疫球蛋白G 類糖蛋白,可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同時降低其對藥物的敏感性。CA-125 水平的變化與上皮性卵巢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高度相關。HE4則為診斷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高靈敏度標志物,其水平變化可反映疾病良惡性發(fā)展趨勢。AFP 為糖蛋白,具有癌胚性,同時具有T 淋巴細胞誘導凋亡、免疫抑制等作用,其水平升高提示存在惡性病變。紫杉烷通過激活細胞紡錘體聚合檢查點,抑制癌細胞有絲分裂,誘導其凋亡,從而控制腫瘤的發(fā)展與轉移,與順鉑化療聯(lián)合應用時,可加快腫瘤細胞的消亡速度,進而減小或消除瘤體組織,調(diào)節(jié)CEA、CA-125、HE4 以及AFP 的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癥狀[10]。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綜上所述,紫杉烷聯(lián)合卡鉑與紫杉烷聯(lián)合順鉑治療上皮性卵巢癌效果相當,但后者可顯著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