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老年大學副校長 劉慶
教育是國之大計。作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老年教育,任重道遠。2021年是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開局之年,百舸爭流,奮者先。新征途上,惟有奮斗,才能不斷開啟老年教育現(xiàn)代化新局面,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智能化時代的“三有”老人。
辦好老年大學,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干部、老齡工作、老年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從思想上、政治上辦學、治校、育人,把老年大學建成“精神家園、知識學園、健康樂園、和諧校園”。以優(yōu)質的教育創(chuàng)造老年人美好的生活,讓黨和政府放心、讓老同志滿意。
老年大學要堅持占領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注重提高老年大學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確保不出雜音、不出政治性問題。制定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把政治建校要求貫徹到老年教育具體實踐中,確保老年大學是為黨和人民增添正能量的重要陣地。
老年大學教師面對的老年學員,閱歷豐富、見多識廣,有很強的是非辨別能力,對教師的“挑剔”也勝過別類學生。同時,因為生理原因,老年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記憶力等都有所退化,有些思想已經形成固有觀念,需要教師有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去慢慢地引導,傳授正確知識。老年大學教師的報酬不高,更要強調樂于奉獻的精神,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在老年大學任教的教師更加值得尊重。
教師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教師們要學習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不僅要提起精氣神,也要通過精心傳承,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老年大學的教師們應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人。
教師要以立德樹人為己任。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學之中。學校要切實弘揚尊師風尚,完善惠師舉措,落實強師政策。虛心傾聽教師意見、建議,盡力創(chuàng)造讓教師安心、舒心任教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不斷增強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使廣大教師樂教善教、甘守講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新年度,開新局,老年大學必須堅定改革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三個轉變:
一是“教育的品質”向“品質的教育”轉變。后疫情時代,老年大學開啟“精品化”的辦學模式,踐行“以質強?!鞭k學理念,從辦學模式、教育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實行“小班化、精品化”的辦學模式和特色教學。通過調整班級人數(shù),辦學模式更精致,學員之間保持距離,為師生面對面交流提供了便利,教師能及時了解學員的短板和需求,從而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老年學員更加自信,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合作精神進一步加強。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也在深刻地影響著老年學員的思維和行為。
二是“教學管理的精細化”向“精致化的教學管理”轉變。“沒有愛的心靈,是貧瘠的沙漠,不可能長出紅花綠草般的美德;沒有愛的教育,是干涸的河床,不可能綻放心靈的浪花?!弊尷夏陮W員在學校教育中感受愛,從愛中生發(fā)出延綿不斷的力量和勇氣,是“以文治校”的具體體現(xiàn)。教學管理的精致化主要體現(xiàn)在: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第二、三課堂為主線”的原則。實現(xiàn)老年學員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班級管理模式上應為“班—班長—班委—學員”“班—黨小組長”組織結構。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在教育過程中,始終以學校制度為行事原則,讓老年學員看到學校散發(fā)出的科學、理性之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老年學員深深體會到老年大學教職工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境界。
本文作者(中)與藝術團團員在一起
三是由“單一教育”向“混合式教育”形式轉變。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形勢下,在做好傳統(tǒng)線下教學的同時,切實做好線上教學,努力實現(xiàn)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對此,疫情期間,重慶市老年大學對于線上教學做了積極探索,取得了初步經驗。利用釘釘、紅松講堂、微信群等平臺,由教師自發(fā)、義務視頻教學;利用遠程教育及中國老年大學協(xié)會“空中課堂”及其他平臺進行錄播課件學習;通過中國老年大學網上老年大學等直播平臺,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進行直播教學。對于老年大學的在線教育,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學習質量、過程質量的提高,這對教師的在線學習能力、教學能力、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不管是用遠程教育還是直播教學,基本上還都屬于線下教學搬到線上的“課堂搬家”,所以老年大學線上教學質量和信息化建設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敝灰覀儓猿忠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轉換思路,主動創(chuàng)新方法,共同把工作推進好,我們就一定能夠把老年大學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