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林
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為臨床上較常見的血栓類型之一,對患者的健康與生命構成嚴重的威脅[1]。臨床實踐表明,在骨科手術術后有可能并發(fā)DVT,由于血栓脫落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肺栓塞,從而造成患者死亡。目前,醫(yī)療領域無特效治療方法,從而不利于患者治療工作的有效開展[2]。在臨床上該病的癥狀相對不明顯,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3],出現(xiàn)明顯癥狀的患者數(shù)量僅占DVT患者總量的15%左右,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觸痛、下肢腫脹及足背屈性疼痛,若發(fā)展為肺栓塞,則患者可在幾分鐘內死亡[4]。因此,在骨科手術尤其是髖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術后通過藥物對該病進行預防已成為重要的醫(yī)療措施?,F(xiàn)階段,我國主要采用利伐沙班類抗凝藥物進行干預,多數(shù)情況下,該藥受到患者體質量的影響相對較小,但針對極端體質量(<50 kg或>100 kg)患者尚無明確的藥物使用標準出臺,因此,針對極端體質量患者,在藥物用量方面,醫(yī)療人員應積極開展研究工作,以便進一步提升骨科手術患者的預后安全性與治療效果。本研究觀察個體化劑量利伐沙班預防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術后血栓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極端體質量患者160例,依據(jù)體質量進行分組,其中體質量<50 kg的患者80例作為<50 kg組,>100 kg的患者80例作為>100 kg組,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組患者分別分為2個亞組,各40例。<50 kg研究亞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37~65(45.25±3.22)歲;<50 kg對照亞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2~60(41.51±3.41)歲;>100 kg研究亞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0~70(48.66±2.85)歲;>100 kg對照亞組男30例,女10例;年齡25~68(50.51±4.84)歲。各組患者基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研究人員對所有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告知研究內容,患者表示知情同意;均無凝血功能異常;均未口服抗凝藥物。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臟等疾病患者;精神類疾病患者;存在手術禁忌證患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麻醉方式為吸入麻醉,術后放置引流管。術后6 h,所有患者均采用利伐沙班片(Bayer Pharma AG生產(chǎn),批準文號:H20181081)口服,每天1次,服藥時間為35 d。劑量:<50 kg研究亞組5 mg,<50 kg對照亞組10 mg,>100 kg研究亞組15 mg,>100 kg對照亞組10 mg。
1.3 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患者治療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血小板(PLT)、血紅蛋白(Hb)變化情況,比較各組患者切口引流量及深靜脈血栓(DVT)發(fā)生情況。
2.1 臨床指標比較 <50 kg研究亞組和<50 kg對照亞組的APTT延長值和PT延長值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50 kg研究亞組的切口引流量少于<50 kg對照亞組,PLT降幅和Hb降幅小于<50 kg對照亞組(P<0.05)。見表1。>100 kg研究亞組和>100 kg對照亞組的APTT延長值、PT延長值、切口引流量、PLT降幅及Hb降幅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1 <50 kg研究亞組和<50 kg對照亞組臨床指標比較
表2 >100 kg研究亞組和>100 kg對照亞組臨床指標比較
2.2 DVT發(fā)生率比較 各組均無其他部位出血、肺栓塞。<50 kg研究亞組發(fā)生DVT 1例(2.50%),研究2組發(fā)生DVT 3例(7.50%),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53,P=0.305);對照1組發(fā)生DVT 1例(2.50%),對照2組發(fā)生DVT 2例(5.00%),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46,P=0.556)。
近年來,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程度得到相應的提升,其中,作為臨床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骨科手術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價值。但長期研究發(fā)現(xiàn)[5-7],骨科手術后患者有可能出現(xiàn)血栓問題,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脅,若不能及時治療,則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PE問題,從而危及患者生命[8-9]。在臨床過程中,骨科醫(yī)療人員主要在術后采用利伐沙班對患者進行干預,以便有效預防血栓[10]。
作為Xa因子抑制劑,利伐沙班的半衰期相對較短,為5~9 h,在應用過程中,該藥物的效果受到食物的影響相對較大,因此[11],應指導患者同時服用藥物與食物[12-13]。在藥物劑量問題上,目前,正常體質量患者的使用劑量為10 mg/次;極端體質量患者,目前醫(yī)學界對該藥物的劑量調節(jié)仍存在一定的爭議[14-15]。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個體化藥物劑量的調節(jié),有利于促進患者切口引流量、血小板指標及血紅蛋白指標的優(yōu)化,對患者血栓形成的預防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進行預后護理的過程中,應用個體化劑量利伐沙班有利于降低血栓率,對患者健康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