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與治理
學科視域下的高等教育研究:如何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施曉光 郭二榕1
“雙一流”背景下我國學術勞動力市場中的人才流動失序研究 蔡文伯 趙志強1
“三區(qū)三州”深度貧困地區(qū)教育扶貧成效研究 周愛華 呂慈仙1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和大學治理體系的探索——兼談對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啟示 趙長林 潘 民 陳祖國2
大學的市場定位與特色發(fā)展——楊德廣教授高等教育市場觀及其鏡鑒 倪 濤 闕明坤2
OBE理念下地方綜合性大學一流專業(yè)建設探索與實踐 章天金 黃美鳳 孫友祥 王 琪2
凸顯育人為本:基于大學校長視角助力一流大學建設 李欣然2
高校研究團隊中新型師生關系建設研究 張 林 陳 暉2
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水平省際差異研究——基于2018年教育統(tǒng)計數據的分析 張志遠 胡 姝2
自由競爭,還是機會補償?——政治哲學視角下的“教育公平”分析 王世岳3
“雙一流”高校高等教育質量指數測度研究 周德才 付司寰 張莉娟3
全球留學教育的發(fā)展動向與中國作為 張 偉3
新時代大學治理與西部地方高校高質量轉型發(fā)展 李正元 王秋慶4
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核心標準與共性特征——兼論對我國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啟示 宋旭紅 高 源4
人才培養(yǎng)
研究生與導師互動:內在本質、現實困境與優(yōu)化路徑——基于社會互動理論的分析 王 燕 李人杰1
誰愿意進入博士后流動站?——基于某“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實證分析 何家琪 汪雅霜1
“雙合三層雙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為例 徐麗玲 司言武 童玉玲1
我國博士生教育研究現狀與進展——基于CNKI1130篇文獻的知識圖譜分析 馬 天 孫麗坤 王壽鵬2
論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與“雙一流”建設的協(xié)同推進 付玉媛 周 楠2
跨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習適應研究 劉美君 李福華 趙春曉2
我國研究生課程建設研究熱點及發(fā)展趨勢 郭文斌 楊 艷3
海歸博導有助于提高博士研究生國際期刊論文產出嗎?——基于某“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實證分析 王雅晶 汪雅霜3
非全日制教育碩士培養(yǎng)模式及改進策略研究——以Q大學教育管理專業(yè)為例 宋雪寧3
重大疫情應對語境下高校立德樹人的使命及其踐行 張繼明5
大學生思想政治認知研究的演進歷程與展望 曹子陽 陳文娟5
地方綜合性大學推進一流本科建設探索與實踐——以青島大學“四個融合”工作路徑為例 夏東偉6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五育”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以青島大學為例 孔偉金6
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地方高校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研究與實踐 李建波 杜祥軍 李 琳6
“雙一流”背景下本科生學習投入、學習體驗與國際能力關系研究 李 平 張欣欣 艾 米6
課程與教學
論新工科的跨學科品性及其跨學科課程設計 王志豐1
非核心教學智能化:基于“互聯網+”的地方院校教學變革研究 蔡運荃1
高等教育中數字閱讀技術的應用進展及啟示——以社會性批注為例 張 銀 張 欣 袁新瑋4
家政學學科建設研究的回顧、反思及建議 王永顏 郭鵬慧4
“金課”下的混合式教學滿意度模型建構與實證檢驗 裴利華 黃賜英 劉來春 江百煉5
混合式教學學習行為評價機制研究 王永綦 李 君5
基于“課程思政”的古代漢語教學改革與探索——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為例 楊 丹5
中日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比較與借鑒 喬彥霞 李福華5
課程思政
高校法學專業(y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路徑完善——以財經類本科院校為例 陳玉梅4
高校思政課“轉融參雙”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馬 鑫 姚 云4
教育理論
國內近二十年影子教育研究:回顧與展望——基于CNKI數據的CiteSpace可視化分析 陸茜茜6
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文輔相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內涵及其對“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啟示 楊林玉 吳勝楠 杜學元4
私立廈門大學時期林文慶校長的學科建設思想與實踐研究 張 迅 馮 典5
高等教育史
近代留美指南手冊中的留學生活與民族意識書寫 張睦楚3
中華大學教育系科建設的歷史考察 劉來兵 馮 露4
近代廈門大學教育學科的機構嬗變與發(fā)展探因 許 露4
我國古代書院優(yōu)質教學探秘——基于白鹿洞書院的分析 劉海燕6
國外高等教育
中美綜合型大學教師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北京N大學為例 白 華 張 燕1
評估之路該如何前進?——澳大利亞大學科研評價制度的分析與審思 張 強1
新加坡本科層次全科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啟示 李玉峰 王秀平2
羅伯特·赫欽斯與芝加哥大學的治理結構改革 劉愛生 金明飛2
美國研究生STEM教育改革:現實需求、核心內容與基本特征——基于對美國《21世紀研究生STEM教育》報告的分析 武加霞 薛 棟2
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
大學生就業(yè)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趙春曉 辛斐斐1
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意向的關系的研究——一個被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 紀夢超 孫俊華 李慧慧5
教育與經濟
非認知能力能否緩解過度教育的收入懲罰效應?——基于CFPS2018的實證分析 章亞雯5
教師教育研究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導師制研究 黃曉敏1
以立德樹人職責落實為核心的高水平導師隊伍建設任務與路徑——以山東大學為例 朱太銳 劉國亮1
學會育人與學會教學:實踐導向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定向 袁傳明3
我國教師教育者身份認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岳建軍5
儒家文化對當代多語種青年教師身份認同動機的啟示 藍巖真 巫莉麗5
教師海外經歷與科研產出的關系研究——基于OLS和PSM模型 張 杰 郭 嵐6
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教師數據素養(yǎng)框架的構建 王一妃 蘇佩堯6
高等教育管理
高校檔案可信化共享服務設計與探索 張 楠 姜 琳 茍煜林3
區(qū)塊鏈在高考領域的應用場景及技術系統(tǒng)架構 劉恩賢 張翰林3
中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重心時空軌跡及演變因素分析——基于2005—2016年地級城市面板數據 張思蒙 王 坦4
中部六省高校R&D經費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王 璐 辛斐斐 郭書君4
學生事務
“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理論社團特色育人的實證研究——基于L大學“研習社”的個案考察 張明瑞 范 莉3
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路徑 扈芳婷 鐘 凱4
墨家優(yōu)秀倫理資源融入大學生德育研究 黃慶麗6
一校多區(qū):高校多校區(qū)的建設對“師生關系”的消解與重構 饒武元 陳 林6
高職教育
基于產業(yè)協(xié)同融合發(fā)展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路徑探析——以郵政快遞類專業(yè)為例 潘華南3
分類考試對高職院校學生專業(yè)投入度的影響研究——基于山東省三所高職院校的實證分析 徐國英 懷 正6
書評
新時代教育發(fā)展呼吁教師的情愫——韓延明教授新著《毛澤東的教師情愫》的啟示 張繼明 閆月嬌3